王天培,原名王伦忠,号植之,侗族。是贵州天柱县人,国民革命军著名将领,北伐名将之一。进贵州陆军小学堂时始改名天培,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农历戊子年腊月初四生于贵州省天柱县执营(今名“织云”)乡。 王天培在少年时代进私塾读《四书》、《五经》,清末废科举改学堂,始在天柱县官立高、初两等小学堂肄业。其时正值清皇朝极弱之际,帝国主义虎视鹰瞬,中国豆剖瓜分,迫在眉睫。王深感国是日非,有志于讲武救国,故成绩均佳。宣统元年(公历一九0九年)同升入武昌陆军第三中学。 辛亥革命爆发,王天培以峥蝾岁月之年,值风云变幻之会,以陆军第三中学代表名份立起参加武昌起义,旋参加收复汉口之役。辛亥革命胜利后,因立有军功,被送入保定军校深造。窃国大盗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之后,撕毁临时约法,复辟帝制,他又参加了护国战争。1921年秋,沈鸿英伙同陆荣廷暗通北洋军政府,据广西作乱,孙中山下令讨伐。已升为团长的王天培奉命出征,再次创造奇迹,以一团之兵败柳州叛军一旅之众。王天培娴于韬略,智勇兼备,往往出奇制胜,重创强敌,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深为孙中山器重。沈、陆动乱平息后,被孙中山任命为中央直辖黔军第一独立旅旅长,后又晋升师长。为消灭北方军阀势力,1926年秋,他率部出征,在湖南洪江誓师北伐,被国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军长兼左翼前敌总指挥。他就这样一步步走来,从侗寨到军营,从普通一兵到一代名将,一步一个脚印,冲到了革命的最前线。 1927年(民国16年)5月,王天培任北伐军第三路前敌总指挥。王天培取得优势,攻克了徐州,后因军力不够又丢失徐州。四一二事件中,他拒绝执行反共命令。同年8月10日、王天培在南京被突然拘留。9月2日蒋介石指示何应钦、白崇禧以徐州失陷等罪在杭州处决了王天培。 名将被害,全国哗然。王天培遇害后,当时的《武汉晚报》、《铁嘴报》、《湖口快报》等宣传媒体相继发表文章,皆为王天培鸣冤叫屈。但是,面对各报的呼吁及朱竹君、吴学粹的辩冤状,国民党政府一概置之不理。于是,人们便自发地数次组织起来为王天培举行追悼会。迫于种种压力,国民政府不得不于1931年8月5日为王天培昭雪,闪烁其辞地说王天培的死乃“有人妒贤嫉能,谗言惑上。”承认王天培“蒙冤受害”,表示“悼惜良涕”。 数不尽的挽联,寄托了人们对一代名将的无限哀思,表达了人们对刽子手们的刻骨之恨。王天培被蒋介石扣留之时,曾面对蒋介石的所谓审讯斥责蒋介石:“得道者得天下,失道者失天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总司令好自为之!”这句话终于为时间所印证,短暂二十多年后,蒋公贸然因为失道而失天下,梦破金陵,亡命海岛。而闪耀着爱国主义光芒的王天培将军却虽死犹存,人们永远怀念他。更多地域文化方面的知识,尽在传统文化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