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天津北方网讯 4厘米的琵琶能发声,20厘米的二胡能与乐队合奏。这都是70岁的马俊民一手制作的微型乐器,他的微型乐器能装备5支乐队。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河北区江都路街马俊民老人的家里。一进门就看到客厅里摆着一把革胡,它的“身高”约1.6米,这哪是微型乐器,明明是乐器中的“巨人”。当记者一头雾水时,卧室里传来悠扬的二胡声,推开门马俊民正和两位乐队老师排练。进屋后记者看到墙上、柜子里摆满了微型民乐器,二胡、三弦、高胡、京胡、琵琶等一应俱全。马俊民手中拿着的正是一把20厘米长的二胡,别看这把二胡个头小,可拉起来声音并不小。 在马俊民眼里,20厘米的二胡已经算是“大家伙”了,他最小的作品是一把4厘米的琵琶。马俊民小心翼翼从柜子里取出“袖珍”琵琶,细小的弦只有凑近才能看清,轻轻一拨竟然能发声。马俊民制作的微型乐器足足有上百件,一般的民乐队约20名成员,他的微型乐器能装备5支民乐队。 马俊民从小喜欢中国民乐,自学拉二胡、弹三弦,闲暇之余喜欢研究乐器的构造,并从小培养自己的儿子学习拉二胡。在给孩子教学中,马俊民发现成人用的二胡在六七岁的孩子手上拉起来很吃力,市面上的儿童二胡又特别少,于是他就萌生了自己动手做小二胡的想法。刚开始他就想着按比例将二胡缩小,没想到实际操作起来还真不简单,一开始做出来的几件作品都像纸糊的一样。为了给儿子做乐器,马俊民前后拆卸过上百把二胡进行研究,直到满意的成品出炉。从那以后,马俊民就迷上了自制微型乐器。 退休后有了大把时间,马俊民一头钻进了微型乐器的制作中。不少琴筒是高价的紫檀木制作的,为了节约成本马俊民就用葫芦替代,全部工艺都是他自己手工切割。最难的就是给琴筒鞔皮,例如二胡的发音原理,是靠琴弦震动皮膜而发音的,皮面的厚薄及皮质的处理工序直接决定着二胡的发音。二胡一般使用蟒皮,蟒皮具有肉脂厚等特点,因此鞔制时很费力费时间,有时一把二胡制作下来,得用废好几张蟒皮。 马俊民经常带着他的微型乐器到社区、公园演出,很受欢迎。马俊民告诉记者,如今很多年轻人喜欢吉他、架子鼓等西洋乐器,甚至孩子们从小就听一些摇滚、流行音乐,对民乐的接触却很少,对中国的传统民乐器更是知之甚少,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让更多人关注中国民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