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琴棋书画 > 其它 >

西泠印社方印间结情缘,刀笔下传文化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杭州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驻足西泠印社·中国印学博物馆门口,与苏小小墓仅一桥相隔。就在5月末的一天,这里刚刚迎来过一群前来体验杭州生活的国际友人。此时,二楼展厅里又为了新的布展忙碌开了。
    博物馆的常务副馆长吴莹习惯了这样迎来送往的忙碌。她熟练地拿出一沓厚厚的表单,数百条记录见证着近年来博物馆大大小小对外交流活动。
    “社以地名,人以社结。”或许,百余年前,那群金石名家怎都不会想到,他们翻过的这座小小的西泠桥,会追随而来无数的脚步,让一批批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交流学者来到孤山南麓西泠桥畔,站在这些方印之前。
    曾求艺西泠的东瀛学子,每年必访孤山
    案头摆着一叠行程单,吴莹随手抽出了一份,是10月份即将远赴日本松江参加的日中韩友好交流书画展。“你看,这名字取得多好:水与历史,艺术与文化~联系未来的友好纽带。”她一边念着,一边很有意味地笑了起来,这书画展的主题仿若就是对民间文化交流最贴切,且最有诗意的表达了。
    松江也是个水边的城市,日本的书法和篆刻和中国有着天生的亲缘。吴莹的理解并不仅仅来自于这地理与渊源上的亲近,还有那些亲身来西泠求艺的外国学子。
    “日本的、韩国的、新加坡的都有。已经很多年了,他们每年都来。”每次,吴莹都会热情地把他们带到二楼。楼上一侧摆放着四张大书桌,每张书桌上都整齐地放着十盏台灯,另外还有十个长方形的纸盒,里面装着篆刻要用的刻刀及文房四宝。这些日本人中有头发全白的老者,也有衣着时尚的年轻女子;有的看上去手法还有点娴熟;也有横握刻刀就像抓着把匕首……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专注的神情。
    就是在这样的交流间,金石文化的魅力展露无遗——一次文房四宝之旅后,日本兰庭文房四宝协会和中国印学博物馆达成协议,将此活动作为每年一次的中日传统文化交流项目延续下去;一次日本淡水会书画篆刻展后,日本淡水会会长赤井清美怀着对中国艺术的深深敬意,还把自己创作的两套四部印学著作捐给了西泠印社……
    第一次刻出了自己名字的美国人,跳起了家乡的舞蹈
    “书法、篆刻、收藏……这些高雅艺术带来的是一种深层次的享受。”为了让前来参观的国际友人有更切身的感受,博物馆还为每一位国际友人精心准备了宣纸、印章模型和印刀,在大师指导下,让老外们握紧印刀有板有眼地篆刻起印章来。
    来自美国的BernardLaFayette是博物馆解说员印象最深刻的一位外籍来宾。作为前来参加2008杭州生活品质国际交流日的外籍嘉宾,5月28日那一天,他们一行一走进西泠印社的中国印学博物馆,就拿到专家已经提前写好“福”字的印石。
    “这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老外立即被这种神奇的艺术吸引了,问题一个个抛了出来。“GOODLUCK!”当听到志愿者的解释后,他们兴趣更浓了,立刻开始动手,认真为自己祈福。虽然印章篆刻难度很大,可临时抱佛脚的老外们兴致依然很高。“我成功了!我刻出了自己的名字。”在美术大师的帮助下,BernardLaFayette在印章上刻出了英文名字,顿时激动得在大厅里跳起了家乡的舞蹈。
    每回国外友人前来参观,博物馆还会专门给他们开辟一块小小的展示空间。一边是现学现卖的中国山水画、一边是用毛笔书写的流畅英文,这些第一次接触到书法、篆刻的西方人,最后总会个个得意地拿着这些中西方文化结合的作品悬挂在展厅一边进行展示。
    每每回忆起这些热闹的情景,吴莹也会像个孩子一样手舞足蹈起来。她感慨地说:“这一时刻,我们因为这一方方印章,一张张书法而共同喜悦,心手相连。深刻地体会到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或许,就如生活品质点评中对西泠印社的评价那样——“不可否认,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有着很强的差异性,印章、篆刻、书法是杭州传统美术的代表,在中国历史占据重要的位置,通过这种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可以将杭州传统美术走向世界。”本报记者 王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