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武术 >

八卦掌的生成与系谱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问道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八卦”最早见于《周易》:“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原指八个方位,即北、南、东,两,西北、西南、东北、东南。然就八卦与八卦掌起源的内在联系,尚未有十足的史料证明。八卦掌原名为“转掌”,也称“八卦转掌”、“八卦连环掌”。
    
    八卦掌

    一、八卦掌的生成
    八卦掌起源说。一说是,冯克善等天理教人员所习拳法。据《蓝簃外史·靖逆记》记载:嘉庆丁巳(嘉庆二年,1797年),由山东济宁人王祥教冯克善拳法,克善尽得其术。庚午春(嘉庆十五年,1810年),牛亮臣见克善拳法中有八方步,亮臣曰:“尔步伐似合八卦。”克善曰:“子何以知之?”亮臣曰:“我所习坎卦。”克善曰:“我为离卦。”亮臣曰:“尔为离,我为坎。我二人离坎交宫,各习其所习可也。”冯克善与牛亮臣为当时天理教起义首领,他们通过“八方步”相互认识了对方所习拳法。
    据康戈武《八卦掌源流之研究》考证,八卦掌为清代河北文安朱家务董海川(1813~1882)所创,即该拳很可能是董海川将极似道教“转天尊”的绕圆走圈导引术和武术的攻防方法相融合,编创而形成一种拳法。
    八卦掌技术原理。它是以绕圆走转为基本的运动形式,通过变换掌法以及行步摆扣,遵循八卦卦象的八个方位(四正四隅),使动作纵横交错,随走随变。采用“易理”论述八卦掌运动规律,构成“以动为本、以变为法”的基本拳理。
    八卦掌套路。主要包括有“游身八卦掌”、“龙形八卦掌”、“阴阳八卦掌”、“连环八卦掌”等,其器械主要有子午鸳鸯钺、八卦刀等。八卦掌以蹬泥步沿弧形或者圆形走转运行为主要运动特征,其运动特点为行步绕圆,平稳不飘,摆扣清楚,前探后坐,上伸下缩,掌随步换,随走随变,势势相连,身捷步灵,拧旋钻翻,圆活不滞,纵横交错。因此,有人形容八卦掌为:“行走如龙、回转若猴、换势似鹰、沉若虎坐。”八卦掌以掌法擅长著称,主要掌型有龙爪掌、牛舌掌,其技术方法主要有推、托、带、领、搬、扣、拦、截、捉、拿、钩、打、封、闭、穿、点等。八卦掌的基本掌法有“八大势”(定势八掌)和“八母掌”(变势八掌),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64掌。八卦掌以“摆扣步”和“蹚泥步”为基本步法。练习八卦掌时,对身体姿势要求为:“顺项提顶、松肩垂肘、畅胸实腹、立腰溜臀、缩胯搿膝、十趾抓地。”整体技术需做到“三形三势”(行走如龙、动转若猴、换势似鹰;步如蹚泥、手如拧绳、转如磨磨)、“三空三扣”(手心含空、脚心含空、胸心含空;两肩要扣、手心脚心要扣、牙齿要扣)和“三圆三顶”(脊背须团圆、两膀须抱圆、虎口须张圆;舌顶颌、头顶天、掌顶前),以及“四坠四敏”(肩坠腰、腰坠胯、胯坠膝、膝坠脚;眼敏、手敏、身敏、步敏)等。
    八卦掌技击风格。与形意拳等探索正面直来直去的技击风格不同,八卦掌等从侧面“避正打斜、以正驱斜”,别样打发探究了通过“走转”避开对手正面攻击,形成以正面顺势打击对手斜面的技击风格。
    在传习过程中,有人亦称“游身八卦掌”、“揉身八卦掌”、“八卦连环掌”、“阴阳八盘掌”、“龙形八卦”、“形意八卦”等名目。与《易经》的卦象相似,合于“刚柔相济、八卦相荡”,运动不息、变化不止之理,故称之为“八卦掌”。
    
    章子怡《一代宗师》剧照
    八卦掌拳经。主要有八卦掌总歌、八卦掌运动要领歌诀、八卦掌转掌歌诀、老八掌用歌诀、八卦掌用法歌诀、八卦掌技击歌、三十六歌诀等等。如八卦掌总歌:
    八卦掌,走为先,变化虚实步中参。
    收即放,去即还,指山打磨游击战。
    走入风,站如钉,摆扣穿翻步法清。
    腰如轴,气如旗,眼观六路手足先。
    行如龙,坐如虎,动如江河静如山。
    阴阳手,上下翻,沉肩坠肘气归丹。
    要六和,勿散乱,气遍周身得自然。
    摆扣步,要仔细,转换进退在腰间。
    手打三,脚打七,手脚齐进莫迟疑。
    跨打走,肩打撞,周身挤靠暗打膝。
    高步挡,低不拦,迎风接近最为先。
    数语妙诀掌中要,不用纯功也枉然。
    二、八卦掌系谱的差异化生产
    大约在1866年,董海川在北京肃王府传授八卦掌,由此,八卦掌盛传于京津冀以及全国各地。八卦掌在各地的传播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传人的改进和发展,使八卦掌的技术与理论日益成熟和丰富起来,并形成许多分支流派。
    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有:尹(福)派、程(廷华)派、梁(振圃)派、史(计栋)派和张(占魁)派,同时代的马维祺、刘凤春、樊志勇、刘宝珍、刘德宽、李存义、郭铸山等也都具有较高的建树,堪称流派代表。他们对八卦掌的传播与发展起了很大作用,目前流行的八卦掌中又有以他们姓氏命名的尹氏、程氏、梁氏、孙氏等分支。最著名者有尹福、程廷华等。
    1.尹(福)派
    尹福(1840~1909),字得安,号寿鹏,河北省冀县漳淮村人。自幼好武,十岁左右拜当地武师学罗汉拳、炮锤、梅花拳,擅长弹腿。少时家乡连年受旱、涝所害。为求生计,尹福十七岁到北京谋生,在朝阳门外吉市口头条以卖麻花、烧饼为生。后带艺投奔董海川,练八卦掌。在董海川的悉心指导下,将其所学弹腿、罗汉拳等融入八卦掌,苦练二十余载,自成风格。
    尹派八卦掌为牛舌掌(或称蛇头掌),要求臂直劲顺,四指并拢,拇指内扣,掌心含空为一气贯通。劲力上以冷、刚,直、硬见长。掌法以穿、搬、截、拦、削、撞、劈、砸为主。步法走寒鸡步,强调小步、快步、续步。拳术套路以八大掌为主,即穿掌、塌掌、推掌、托掌、劈掌、削掌、双合掌、钻掌,还有十八趟罗汉拳和十二趟连腿法。器械主要有:八卦转刀、片旋刀、青龙大刀、八卦枪、八卦棍、纯阳剑、子午鸡爪鸳鸯钺,青龙鞭等。在劲力上,讲究冷、弹、硬、脆、快,善爆发,顿挫和弹抖,被称之为“硬掌法”。
    尹福门下成名弟子很多,如居庆元、门宝珍、马贵、李永庆、宫宝田、杨俊峰、女婿何金奎、大内总管太监崔汝贵和尹福自己的儿子尹成章、尹玉章等。光绪皇帝也跟他学过拳,故北京人称其为帝师。因其所传掌法与北京南城的程廷华有所不同,故称之为北京东城派。
    2.程(廷华)派
    程廷华(1848~1900),字应劳,河北深县城南程家村人。他实为董海川先生的大弟子,程廷华自幼入京学徒,后在崇文门外开设眼镜店,人称“眼镜程”。他将从小习得的摔跤等技艺有机地融入八卦掌中,根据自己的实践和感悟不断充实完善,逐步形成了风格独特的程派八卦掌,亦称“南城派”八卦掌。
    
    程廷华(右二)
    程派八卦掌为龙爪掌。拇指外展,食指上竖,虎口圆撑,四指微拢,掌心内含,掌心朝前,掌心前顶。掌型状为龙爪。掌法上讲:推托带领,搬扣劈进,掖撞削踏。劲力讲刚柔相济,拧旋争裹。步法上强调行步趟泥,换势摆扣。拳术套路以八大掌为主,即单换掌、双换掌、顺势掌、背身掌、转身掌、磨身掌、翻身掌、回身掌,连环变化。还有三才八法三盘掌、连环八法掌、五行掌、五行腿等。器械套路有:八卦滚身刀、群拦刀、夜战八方刀、双头蛇,子龙大枪,断门枪、蟠龙棍、七星杆、子午鸳鸯钺等。
    程师传承系谱下,成名弟子众多,除孙禄堂外,较有影响的还有刘斌、杨明山、李文彪、程有龙、张永德、姬凤祥,刘振宗、王丹林、冯俊义、张玉奎、高义盛、何金奎、郭风德、李梦瑞等。
    3.梁(振圃)派
    梁振圃(1863~1932),字昭庭,绰号人称“估衣梁”。幼在家从同村秦凤仪习弹腿,十六岁入京拜董海川为师习练八卦掌,深得董师喜爱,得八卦掌之精髓,功夫精悍。是董师得意弟子,系董八大弟子之一。董海川曾对弟子们言道:“善用吾技击敌者,梁小辫也。”所以武林中人称梁师为梁小辫。梁师门下较著名的弟子门人主要有:李通泰,董文修、郭古民、李子鸣、李梦瑞、付振伦、刘华堂、刘进才、王凤修,田金峰,贾颐安,王超人等。
    梁派八卦掌为龙虎掌。要求拇指外张,虎口圆撑,中指指天,食指回指眉梢,无名指小指合拢内裹,掌心含空,掌背如瓦拢,掌型如龙爪亦似虎爪,故称龙虎掌。掌法上讲:推托带领,搬扣劈进,穿挑截踏为多。步法上以摆扣、进退、跨绕、冲叠等法为主。掌法上有定势八掌、老八掌、单换掌、双换掌(又名盖掌)、背身掌(又名转身掌)、劈手掌(又名风轮掌)、顺势掌、顺步掌、下塌掌、平穿掌,还有单操八式、八卦直趟六十四手、64变势掌、34散手、72截腿等。器械套路有八卦转刀64式、八卦滚手刀、左手翻背刀、对劈刀、子路刀、六门刀、双头蛇转枪、七星杆、八卦云盘杖,大戟,风火轮,开山大斧,八卦短把双锤等。
    4.史(计栋)派
    史计栋(1837~1909),字振邦,河北省冀县小寨村人,因善习谭腿,在家又行六,人皆以“鬼腿史六”称之。经同邑尹福介绍拜董海川习练八卦掌。朝夕追随在董师门下,苦练多年,受董公悉心传授,尽得八卦掌真谛。
    史派八卦掌为钩镰掌。要求食中二指并拢,虎口撑开,拇指内扣,其余两指内抱微屈,此掌型如钩带镰,故称钩镰掌。步法上要求趟泥步,和鸡行步绕圈摆扣走转。运动法则要求“以动为本,以变为法”,在技术内容上除了董先师改编而成的八卦腿法外,还有自成体系的八大掌、64掌和刀、剑、钺等器械。
    5.张(占魁)派
    张占魁(1865~1882),字兆东,同治四年八月生于河北省河间后鸿雁村。早年在家务农,从一姓王拳师习少林拳技。1877年秋,华北大旱,张占魁进津谋生,以贩卖瓜果蔬菜为生。结识河北深县李存义,经李荐拜师于刘奇兰门下,习形意拳法。后在京结交程庭华,并有意拜师于董海川门下学艺,但因当时董已年迈,其八卦掌技艺多由程庭华传授。董海川去世后,张占魁坟前递帖,程庭华代师传艺。其形意拳、八卦掌技艺炉火纯青,功力独到,有“闪电手”之称。
    由于兼习形意、八卦,两拳相互交融,彼此影响,逐渐形成了形意八卦掌与众不同的风格,因此义有人称张占魁的八卦掌是“转圈的形意拳”。张占魁形意八卦掌是以易理为指南,以拧旋走转为主要的运动形式和锻炼方法,以滚(拧)钻(穿)挣裹层出不穷的螺旋劲贯穿始终,以形意拳的奇正相生、长短互用和八卦掌的掌法、身法、步法的纵横矫变为技击手段,刚柔相济的内家拳术。
    1911年,张占魁参与创建天津中华武士会,并亲身执教。晚年,张占魁在天津家中以授徒为乐。1929年杭州国术游艺大会、1930年上海市运动会、1933年青岛第十七届华北运动会、南京第五届全国运动会、第二届国术国考、1934年天津第十八届华北运动会上,张占魁应当时南京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邀请,出任总裁判长或评判委员之职。
    张占魁一生传授门徒学子达数千人,知名者有王俊臣、刘晋卿、裘稚和、李剑秋、赵道新、姜容樵、张雨亭等,为后世形意拳、八卦掌的发展与传播贡献极大。
    (本文转载自《燕赵武术文化的系谱与生产》,作者韩红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