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家百科 >

第二十五洞天 幕阜山洞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问道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幕阜山,古称天岳山,主峰位于湖南省平江县南江镇东面,系罗霄山脉,海拔1606米,为湘、鄂、赣三省边界最高峰,东接江西修水,北临湖北通城,西南皆踞湖南,距长沙160公里,岳阳90公里,武汉240公里。众所周知,“五岳”,即北岳恒山(位于山西)、西岳华山(位于陕西)、中岳嵩山(位于河南)、东岳泰山(位于山东)和南岳衡山(位于湖南)。殊不知,中国还有个“天岳”幕阜山,天最大,统管五岳,“天岳”幕阜山为“六岳”之首!位于湖南平江县南江镇,古称“岳州府”。
    古有“天岳书院”,源远流长,在宋朝时就有记载,朱元璋至平江南江时曾提词“天 岳书院”,天岳书院始建于清代同治六年(公元一八六七年)因为书院门对小天岳山而定名。门首有“天岳书院”四个镏金大字,两侧镌刻石联“天经地纬、岳峙渊渟”字体苍劲、雄浑,相传为清代名人李元度(字次青,湖南平江人,官至贵州布政使)所书。
    幕阜山古称雷公山,雷公即雷神,先民将幕阜山视为雷神居住之所。雷神是天意的代言神,代天主持正义,惩恶扬善,击杀有罪之人,在古代原始宗教 的意识中,是最使人敬畏地位极高的天神,古文字“神”最初单作“申”字形,象闪电之宛转,古人蒙昧,见雷电之威猛,因以制字,可见人有“神”的概念,就是从雷电开始的,因此先民又将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认定是雷神的儿子,雷神的形象是鹰嘴龙身,伏羲人首龙身,故又称之为“龙的传人”,魂归故里后,山脊上有自然形成的龙鳞状花纹,仍旧清晰可见,伏羲为太昊,即功高齐天的神,这就是幕阜山被狩封“天岳”的缘故。伏羲创制八卦用阴阳八卦解释天地万物演变规律和人伦秩序,是我国文化的开端,仍是道家思想的启蒙,这都一并载入了《易经》之中。
    古代因有神仙居住的高山方可称“岳”,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方士的鼓动下,曾四次巡游寻仙封禅祭神,在公元前219年第一次出巡,和公元前210年第四次巡游共二次登山祭神,五岳中只有东岳泰山有此殊荣,足以说明幕阜山在秦以及始皇心中的重要性,可见说幕阜山是我国道家思想的发源地,是一点都不夸张的。
    “天岳”幕阜山为四大天师升仙之地:
    “四大天师”之一葛洪的《幕阜山记》中有一段这样的文字“山有石壁刻铭:禹治水,登此山。高于平地一千八百丈……有葛仙翁炼丹井,药臼尚存……有僧园日长庆,有宫日玉青”。 这是葛洪告诉大家,师祖伯祖父葛玄在幕阜山修仙炼丹。葛洪80岁在幕阜山羽化成仙。,《紫清真人集》中载有“真君访葛仙丹台于幕阜即此”,清•钟灵的《幕阜山赋》“迄于东晋,流寓群仙,孝仙谈《太极》之诀,稚川成《抱朴》之篇”指的是葛玄在幕阜山修道授徒,而葛洪在幕阜山著书立说,一山两葛仙这是幕阜山之幸事。
    “天岳”幕阜山-吕洞宾升仙之地
    同为金丹派的吕洞宾,又在唐时“飞”上了幕阜山,明《隆庆岳州府志卷十八》录有吕洞宾《沁园春》词一首:“昨日南京,今朝天岳,倏焉忽焉指洞庭”吕洞宾,,《全唐诗》存其诗四卷,吕洞宾在幕阜山修道有他自已的词为证,他的词也充分展现了他的神仙生活,吕洞宾在幕阜山上“仙人下棋”和山下“天岳卖墨”给少年艾穆,使一个山里娃从此才华横溢,如有神助,进举而后当上了四川巡抚的故事广为流传。
    “天岳”幕阜山-张果老升仙之地
    幕阜山国家森林公园门头所坐落的山峰就叫“张果老”,唐时山民为解决山林纠纷而报官,一边村民为迎官在一山岭上敲锣打鼓,另一边的村民则准备了轿子在另一山岭上来迎接官员,因母亲言幕阜山胜状而背着母亲来游山的张果老,从村民面前走过,双方村民都认为他就是衙门的县太爷微服来访,连忙追赶上来请求判山,张果老问清楚后,将错就错,也正是张果老的孝心和俭朴,深深地打动了争山的村民赢得了信任,问题当然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张果老判山的地方就叫“张果老”,打鼓迎接官员的地方得名“打鼓岭”,抬轿接官的山峰为“接官岭”,因山路险峻,胆小爬着走而后赶到的县官,所爬之岭就叫“狗爬岭”。
    “天岳”幕阜山-国教发源地
    被道教符箓净明派尊奉祖师的许逊(239—374)因“精专孝行”而称“孝道之宗”“众仙之长”尊为“孝仙”。他以南昌西山为中心,传教活动遍及豫章及附近地,岳州平江亦有许逊传教遗迹,据明弘治《湖广岳州志•卷之五•平江县山川志》载“道岩,县东九十里,可通舆立屋,有龙湫、龙洞、丹台、丹灶、许旌阳修炼于此,县南四十里云盖山,有许旌阳淬剑处”。因其对道教的贡献感动了天庭,东晋宁康二年(374)举家四十二口,同日拔宅飞升,连家禽家畜都带去了,留下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佳话,许逊赋性聪颖,博通经史,尤其爱好修炼法术,二十岁举为考廉,屡荐不就,二十九岁拜修水大洞君吴猛学道(晋著名道士•为《二十四孝》姿蚊饱血的主者)。《晋书》《搜神记》《幽明录》都有记录吴猛率许逊“炼神丹于艾城黄龙山”艾城今修水,黄龙山就是幕阜山的黄龙峰,《西山十二真君传》“许旌阳尝炼丹于艾城黄龙山,丹成,祭于幕阜葛仙翁石室”三十六岁与文学家郭璞在幕阜山相遇,并结伴遍游名山胜地。直至西晋太康六年(280)四十二岁时因朝庭屡加礼命,难于推辞,才就任旌阳县令。故又称其为“许旌阳”后见晋室纷乱,弃官东归,仍在幕阜山地区传播孝道。并将道家的净明,儒家的忠恕,佛家的大乘融合一起。具有浓厚的理学色彩,平日以孝、悌、忠、信教化乡里,深为乡人尊敬。
    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 第二十五洞天即为幕阜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玄真太元天,皆仙人居处游憩之地。世人以为通天之境,祥瑞多福,咸怀仰慕。道教潜隐默修之士,喜遁居幽静之山林,故多择有仙迹传说之处,兴建宫观,期荫仙风而功道园融。历代以来,道侣栖止,香客游人络绎不绝,故洞天福地已成为中国绵绣河山之胜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