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如何运用道教智慧保护环境?

http://www.newdu.com 2017-12-29 中南民族报 丁常云 参加讨论

    文/丁常云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道教在审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时,表现出深邃的生态智慧,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老子的《道德经》有5000余字,在公元7世纪时就已经传入西方,并受到西方的关注和重视。美国环境伦理学家霍尔姆斯·罗尔斯顿认为:“西方人也许应该到东方去寻求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模式”。美国科学家卡普拉则认为:“在伟大的宗教传统中,道教提供了最深刻和最美妙的生态智慧的表达之一”。法国著名道教学者索安也指出:“今天的生态学家知道,作为东方传统之一的道教,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一种生存方式,使我们被毁坏的星球更加和谐。”
    
    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和谐
    道教的生态智慧
    道教从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和谐的思想出发,积极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形成诸多环保理念和生态智慧,理应成为当代社会环境保护重要的文化资源。
    道法自然的生态智慧。《道德经》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就是阐明道教适应自然的智慧。道教认为,道生万物以及天、地、人的活动过程都是“自然无为”的,不受任何外物所制约。万事万物都是道化生而来,它的生成很自然,任何人都不能干涉和破坏它,要尊重它的生长规律。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就会出问题。“拔苗助长”的故事就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典型。事实表明,违背规律是不可能成功的,最终一定会失败。《太平经》说:“夫人命乃在天地,欲安者,乃当先安其天地,然后可得长安也。”人类要在地球上很好地生存,必须要保证天地的和谐,如果自然都不和谐了,人类也不可能和谐。“安天地”,就是要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按照自然规律办事,达到与自然的和谐,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人类对自然环境破坏的程度越高,自然报复的力量也会越大,这种现象值得我们反省和深思。
    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所谓“天人合一”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道教炼丹学中讲宇宙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人的身体变化与自然宇宙变化息息相关。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就是说,自然万物都处在相生相克、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之中,一切都是整体关联的。故人必须顺应自然,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个规律谁都不能违背。道教从“和谐共生”的思想理念出发,强调人与自然万物要和睦相处,才能共生共荣。主张关心爱护万物生命,以谦下的精神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按照自然规律安排生产和生活。
    重生贵德的生态智慧。《道德经》说:“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讲的就是一种“重生贵德”的生态智慧。这种生态智慧具有强烈的道德责任意识,它要求人类主动关心和爱护自然界,自觉为自然界承担道德义务。重生贵德的生态智慧中蕴涵着慈心于物的生态情怀、少私寡欲的生态原则和奉道而行的生态方式。所谓“慈心于物”的生态情怀,就是指人类要善待万物、敬重生命。《太平经》说:“天地之性,万物各自有宜。当任其所长,所能为。所不能为者,而不可强也”。要求人类要遵循“天道无为,任物自然”的原则,让宇宙万物“任性自在”,自然发展。如此,一切万物才能自然昌盛。
    和合共生的生态智慧。《太上洞玄灵宝中和经》说:“道以中和为德,以不和相克。是以天地合和,万物萌芽,华果熟成”。“道”的本性是“和合”的,是自然和谐的,只有天地自然的和合,才会有万物的生长和成熟。万物在生长过程中必须遵守自然规律,才能得到发展和成熟,否则就会带来灾害。自然是万物的自然,人类不能随意干涉和破坏。
    
    天人合一
    道教生态智慧对当代社会环境保护的重要启示
    面对当代社会日益严重的环境和生态危机,人们开始意识到“生态危机的实质是人性危机”。人性的危机带来人类对自然的强取豪夺,最终导致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人性危机“使人类文明失去了道德和智慧的指引”。人性危机所释放出来的贪欲,直接导致了人类对自然界的掠夺与破坏。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带来的损失,最终带来人类的自省——我们究竟应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自然?为此,我们要充分运用道教的生态智慧,努力为当代社会环境保护发挥正能量。
    道教的生态智慧,是现代生态文明建设宝贵的文化资源,对于积极推进当代社会环境保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看过老子《道德经》的人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道德经》是一种普世文化。《道德经》中关注的不仅仅是小范围的世界,而是关注整个人类世界。如道教的生态智慧中,“道法自然”的思想被人们多次谈到,这就是普世伦理,能够被大众所接受,成为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文化。
    道教生态环境对人类的启示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首先,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启示。从道教的生态智慧出发,我们认为要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现代生态和谐的有序推进,必须要重视加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现在我们的环保意识已经增强,但还要从小处抓起。如垃圾分类的问题,很多城市正在推进这个项目。这不仅需要有配套制度的约束,更为重要的是一种好习惯的养成。因此,我们要积极倡导道教的生态智慧,进行广泛宣传,形成共识,培养习惯。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必须要注重“三个保护”的真正落实,即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同时,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在强调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注重对生态文明的保护;在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注重对自然生态和谐的保护。
    其次,对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从道教的生态智慧出发,要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现代生态和谐的有序推进,必须要重视加强现代生态文明建设。在处理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中,要实现“四个观念”的根本转变,即自然观念价值观念、伦理观念和生产观念的根本转变。
    最后,对自然环境保护责任意识的启示。要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现代生态和谐的有序推进,必须要重视增强对自然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这就要求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时,要做到三个方面:第一,要坚持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求我们既着眼当前,又考虑未来,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要坚持社会生态伦理道德建设。当代社会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必须要坚持社会生态伦理道德建设。一方面,要通过建构与弘扬生态伦理道德,唤醒人类的生态良知、生态道德自觉,增强人们的生态责任感。另一方面,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并将其变成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行动。第三,要树立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意识。人类应该把道德关怀扩展到自然界,对自然界或其他自然存在物承担起社会道德责任。一方面,我们要树立“崇尚自然、热爱生态”的道德情操,唤起关爱生物、善待生命的道德良知。另一方面,要倡导适度消费、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层面,不断增强人们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环境保护成为公民个人的自觉行为。
    总之,道教的生态智慧,强调的是一种自然之道、和谐之道,是一种人与自然和合共生的生存之道。当代社会,我们可以借鉴道教生态智慧,服务社会,造福人类,为化解全球生态环境危机发挥正能量。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努力开创生态文明新时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