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佛学 > 般若讲堂 >

周叔迦居士:三种方便易行的修行方法

http://www.newdu.com 2018-01-01 慧海佛教资源库 周叔迦 参加讨论

    
    周叔迦居士(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一、绪说
    佛教徒虽然知道做好人,但还不能便是真正佛教徒。因为佛教徒必须做好人之外,更加以是修行人。换一句话说,不修行的好人,他的好不能是最好的。世间人只知好而不知修行,所以那好始终不能到最高峰。假使佛教徒只能好而不能修行,恐怕他那好的资格要丧失的。修行的方法,第一便是皈戒,第二便是礼忏诵经念佛,第三是布施。
    二、三皈五戒
    世间人作学问必定要从师,而且学塾的从师要立字据说生死由命。也就是以性命交结师父来换取手艺。佛教徒也是如此,要以性命交给三宝来换取福德智慧,便是要毕生为三宝的奴仆,没齿不二,方才有修行的资格。佛是极明白的,佛所说的道理无有不是的。并不是因为佛说便是对,实在是因为世间的道理,没有不经过他说过的。所以凡是他不曾说过的一定是不对的。假使佛教徒而不依从佛不依从法,那还能是修行吗?佛与佛法既然可宝,那依从佛法而修行的先进,当然也可宝,也应当依从。所以是第一要受三皈。
    戒是止恶防非的。作好人要持十善,也可以说是十善戒。
    但是十善是“性戒”,无论佛教与非佛教徒作了那十恶,当然便是坏人。因为这十恶是天地间必然的坏事。而佛教徒不能但持性戒而已,必须于性戒之外更加以“遮戒”,即是佛所制定特别限于佛教徒所不应当做的事。如同饮酒食肉等。由自己惭愧心的支配,去行善改过,那是诚意正心之内的事。也就是好人的资格。由于笃守佛的禁令,而行善改恶,便是修行人的资格。至于戒的种类,在家出家各有不同,如今不必细讲了。
    三、礼忏诵经念佛
    修行人的精神是受三皈。三皈的精神,是要对于佛有时时刻刻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的想念。一切行动,必须禀报于佛。但是因为自己程度低下的关系,必须时时刻刻禀遵于佛而改过迁善。所以要礼忏。忏即是改过。儒教也说过则勿惮改。但是因为儒教只有忏而无有礼,所以只是好人的资格而不是修行。佛教徒应当根据三皈的信念,对于佛礼拜启白发露忏悔。这是修行人刻不容缓的事业。除了礼忏之外,次要的便是诵经。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世间学问如此,佛法也如此。修行人是要将佛法的义理含蕴在心胸之中,方可以久久得到启悟。含蕴之由来不在乎分别研究,而是要将经文义理在有意无意之间,灌输到意识里去。所以必须日日选定一种经或多种经周而复始的诵读。
    加强礼仟诵经的力量,而谋迅速的成就,是靠念佛的力量。念佛是要如子忆母的诚恳。这三种是一切修行的总纲,在现在念佛的方法最普通,人人都知道拿挂数珠去念佛,但是因为不持戒不礼仟的原故,那念佛也是虚浮不实,甚而至于装模作样,一无所成。
    佛法之中有三学。即是“戒学”、“定学”、“慧学”。戒学即是做好人,定学即是做修行人,慧学即是做明白人。三学的关系是由戒生定,因定发慧。所以修行是以定为主,佛教中习定的方法甚多,有大乘的,有小乘的,有圆顿的,有次第的。何以在这里不谈修定的方法,却说礼仟,诵经,念佛呢?其实这三种修行要有成就,也是必须要心定,虽然行为是动的,而心实要静。若是以这三种修行中得定,那才是真正圆顿的定呢。
    四、布施
    佛教的修行,最要紧是要人看得开放得下。世人放不下的,第一便是自身,第二便是财物。假使有人肯将财物周济他人而不自己享受,即便是放下了。况且佛教徒是要普度众生的,度生的起始,便是以财物长养他人的生命。所以在修行上自利的精神,是皈戒礼念等,利他的精神是布施。二者是不可偏废的。佛法的修行是一切相助成的。有一门废了,其他的一切也不兴了。
    五、余说
    除此以外,还有最要的修行便是持咒。持咒的所以然理由,是甚深奥的,在此不便多谈。只可以简单说,持咒可以助成皈戒礼忏诵经念佛的成就,布施的威力。此上所说,只是就佛教徒平日所必须的修行而言。至于每人单独之意乐或须要,那修行的方法便是无量无量。在此不须细表。总括而言便是佛教徒不受皈戒,不礼忏诵经念佛,不能布施,便丧失了修行人的资格。他的佛教徒的人格便不健全了。
    开审美之门,亲近观音;塞思惟之路,体验自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