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百家论道 >

《易经·观卦》体现“观省作德”

http://www.newdu.com 2018-01-02 道教之音 佚名 参加讨论
    《尚书·酒诰》有“丕惟曰尔克永观省,作稽中德”之语,大意是观省古道,行中正之德。此“观省作德”的思想,作为内心反省,也作为一种观察、认识和理解天地万物的方式,在《易经·观卦》中有充分体现。
    观卦,下坤上巽。其卦辞曰“盥而不荐,有孚颙若”,意指怀着虔诚严肃的心情观仰祭神的盛大场面。“盥”指祈祷神的降临,“荐”指献给神的牺牲。“盥而不荐”,意味祭祀最重要的是真诚祈祷神的降临而不在于献给神的牺牲。这告诉人们勿被盛大场面所眩惑,而要从中把握最紧要之处。观卦传递了这样的思维原则:从事物纷繁的过程中看到其实质。
    观卦初六爻辞曰:“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幼童观察事物仅看到表面或只看到一部分,而不能深入事物内部或从整体上认识事物,这是正常的。但对成人来说,若以幼童的方式观察事物则非常不可取。这是借“童观”之象,告诫人们观察事物勿要流于表面。
    观卦六二爻辞曰:“窥观,利女贞。”窥指从门缝向外看,固然能获得一些信息,但非正常和正确的观察方式,而且也不正大光明。虽然这有利于那些受礼制约束而足不出户的女子察知门外事物,但言外之意对男子不利,因为窥视免不了狭隘,有坐井观天、管中窥豹之蔽。此借“窥观”之象,指出对事物的观察应是多方位的。
    观卦六三爻辞曰:“观我生,进退。”指出观察者并非被动地接受,而是能够审时度势,采取适宜自身或进或退的行动,在观察外物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观察者自身应慎择进退。
    观卦六四爻辞曰:“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光”意指国家大治呈现出的光辉景象。生活于春秋乱世的孔子说:坚信天道,努力学习,誓死保全;不进入危邦,不在乱邦居住;天下太平就出来工作,不太平就隐居;邦国清明,自己贫贱,是耻辱;邦国黑暗,自己富贵,也是耻辱。这正是“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之意。君子于邦国有道时应出仕自不待言,于邦国无道之时又如何免祸,孔子在这方面的观察也是深刻的。他称赞南容:邦国清明,不被废弃;邦国黑暗,不被刑罚。他称赞宁武子:邦国太平便聪明,邦国昏暗就装傻;他的聪明别人赶得上,他装傻别人就赶不上。他称赞史鱼:刚直不屈,邦国清明像箭一样直,邦国黑暗也像箭一样直。他称赞蘧伯玉:君子也,邦国清明就出来做官,邦国黑暗就把自己的本领藏起来。孔子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对此做了最好注脚。
    观卦九五爻辞曰:“观我生,君子无咎。”九五乃至尊之位,既如君临天下一般俯视民众,也似高不可及之北斗为民众所仰视,所以君子若要无咎,一定要“观我生”,看清自己分为两个方面,观内和观外。观内,即是内省,自我审察。后世曾子力行此道,每日三省吾身。观外,即是透过别人看自己。考察民风民俗便可知王公大人统治如何,因为民众以统治者为榜样。西周时期采集民间歌谣献给天子,即观“民风”以正“君道”之意。孔子深入阐释了“观民”“正己”思想。孔子认为:君子的德行如风,百姓的德行如草,风向哪边吹,草就向哪边倒。又说:统治者讲究礼节,百姓就没有人敢不尊敬;统治者行为正当,百姓就没有人敢不服从;统治者有诚信,百姓就没有人敢不说真话。
    观卦上九爻辞曰:“观其生,君子无咎。”大意是人人都观仰君子的行为,他必无咎害。不但大人君子,即使是普通人亦应如此——人从出生到死亡都处于被观察的境遇中。曾子对此境遇十分警醒,临终前引《诗》描述了自己的心情和行为准则“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大人君子是世人之楷模,如果他们不慎乎“其生”,民众也就失去了观仰的对象。君子为人景仰,其志行不可安逸松懈,才能“无咎”。
    整个观卦,把对外物和人事观察与自然联系在一起,揭示了人们依据观察反思得出规律性认识的思维方式。《周礼》记载,掌管卜筮的人每次占卜之后,将所得的兆象和占断的辞句记录下来,连同礼神之币藏于府库,年终将积累的筮辞和卜辞加以统计整理,看有多少条应验,并将其选出来,作为下一次占筮的依据。正是通过这样的观察总结,《易经》发现了宇宙的根本规律:阴阳的对立统一。《易经》从眼睛所看到的有形有象的具体实物开始,察知万事万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过程中。天地之间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变化的根源就在于阴阳的对立斗争,而对立斗争恰好又把双方结合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创造了永恒的变化。
    《易经》观物重在观变,即观天地交感化生万物,察知万物的实际情况。圣人据此去感知人心,观摩研习天地化生万物之大德,教化自己和百姓,成就道德人格。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哲学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