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太极思维的生态与整体伦理(8)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中国学术论坛 佚名 参加讨论
附:“超新星”是怎么回事? 
    “超新星”是怎么回事? 用生态和系(细)胞观念来说:当一个天体系(细)胞内空间压力突然和极剧加重、加大时可导致其核心部位即太阳的极度爆发和闪耀,而形成超新星现象。造成系(细)胞内空间压力突然和急剧加重、加大的原因有多种,如 :一,突然受到外界或更高一层次上势力的挤压和逼迫(破)。二,系(细)胞本身的肿胀现象,即非正常的生理因素和现象。三,系(细)胞内部突发事件的产生,如极强形势的爆破和突变等。但不管何种原因一旦解除根由超新星现象即可结束,因为所谓的超新星决不是客观中的正常和普遍现象,而是一种意外的、突发的、短暂的和个别的形式和现象。 
    系(细)胞内极大压力现实的形成及其所造成的超新星现象,似乎也从另一个方面、又一次地向我们说明不管多重、多大的天体压力,也不会形成象坍缩星那样的形势和向一个方面的无限压倒,而使客观变成无、变成空、变成黑,客观永远是平衡的,不平衡的是我们狭隘、单调的思维和思想。 
    十六  细(系)胞观的集成 
    从一个细(系)胞的形势观念上,我们合理地解说了宇宙、太阳、黑洞等现象(当然还有前面和后面的一切),这是巧合吗?是巧合,是巧夺天公的巧合,是与客观相一致的巧合。如果没有和不存在细(系)胞现象,那又怎么能产生和解释得了这一切呢,可见细(系)胞现象和细(系)胞天体的真实存在及其作用和意义。 
    可以说凡是能用“引力说”和“爆炸说”解说的一切天文现象,用细(系)胞说和生态属性说都能解说,而且更具客观性、平恒性、完整性和鲜明性。 
    一些用“引力说”和“爆炸说”无法解释的天文现象,如太阳是怎样形成的、对黑洞的发现、宇宙空白区是怎么回事、“提丢斯——波得定测”产生的原因、宇宙间的运动现象和组织系统为什么能够形成乃至宇宙的产生等等等等都能够得到统一的、可行的解答。 
    本文所阐述的细(系)胞及宇宙观念是中国太极思维及其整体观念的产物,也是中国哲学对现代哲学与现代科学所无法解决和认识问题的一次尝试。阴阳观的认识方法即平衡性与对称性地发现和认识世界则是中国哲学的思维基础,也是使我们能从单一片面的唯物或唯心式思想观念中,从科学与神学对物质或意识的不断深入和钻研式思维中解脱出来的有效方法。 
    太极神图 
    十七  宇宙的边缘   
    宇宙有边吗? 
    许多人都好这样问或想,现代科学也在寻找和形像宇宙的边缘,尽管他们动用了极高倍数的天文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光子望远镜,但是他们仍然没有发现和找到宇宙的边缘。 
    茫茫的宇宙、无限的天体似乎是无穷无尽的,不假,这种散漫的形势,茫目的所见,再加上一望无际的遐想,确实给人一种无限遥远、无限庞大的印象,但这也正说明了现代宇宙观的不着边际。大和远,并不等于高和真,也不等于完和全,按照现代科学的宇宙观和方法论是永远也找不到宇宙的边缘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那么宇宙到底有没有边呢?可以肯定地说宇宙有边。 
    宇宙有边,那它离我们有多远,我们可不可以看看宇宙的边缘呢?好,我们就来说说和看看宇宙的边缘。 
    现代科学或说现代人们头脑中的宇宙概念实际上只是针对外宇宙部分而言的,外宇宙即宏观宇宙,在这个方面,科学已经做了长足努力,即把对宇宙的观测和视线扩展到几万、几十万,乃至几亿、几十亿光年的遥远距离,但是遗憾的是人们还是没有找到宇宙的边缘,而是在银河系之外又发现了许多所谓河外星系和河外星云,这就等于他们又发现了一个层次,而把宇宙的边缘推向了更加遥远的无望。 
    是的,用科学的方式,往这个方面的钻研和探讨只能是永远的无望,有朝一日他们终会发现,所谓的银河系和那众多的河外星系它们仍属一个整体或说一个层次,在这个整体和层次之外还有更大的整体和层次在那里潜伏和等待着他们,他们是永远也看不见宇宙的边缘的,因为外宇宙同内宇宙一样,在理论和层次上可以被认为是无限的。 
    按照相对论的观点来看,我们站在地球上放开眼界去观望和想像外部宇宙,去深入和探讨不同层次天体时空,这不但是对自己真里和现实的出逃,而且也是相应将自己的无限抵毁和缩小,你对宇宙深入得越远,探讨得越广,也就等于你把自己变得越小、毁得越微。 
    客观是一个由不同层次和不同形势生命和生态整体所构成的集合,它是以细胞和生命的形势出现的,而所谓宇宙不过是一个整体生命的内部或说是一个细胞内的结构,任一层次和任一个细胞整体对于它们各自体内深层次里的微粒子来说都是一个无限的宇宙。现代科学对外部宇宙天体的深入、钻研和探讨,实际上也就等于他们主动地将自己置于粒子类上去看外层次细胞,去看别的生态整体。粒子是最小的单位和存在体制,是无限可分到最后的状态,以粒子为基准或站在粒子上去看外部和整体,你都能看见些什么呢,你能看见超你之外的原子或分子体魄吗,你能看见更大层次上的细胞和整体生命形象吗,很显然不能,你只能看见一片茫然的宇宙。 
    粒子是最小单位,也是混沌单位,我们人是由粒子“构成的”,细胞是由粒子“构成的”,各种生命乃至我们周围的空气都是由粒子“构成的”,可以说任何一种存在都包含有粒子,你以粒子为基准或站在粒子上去看这一切,去看这不同,你能看着吗,很显然也不能,在你眼前出现的只能是一片茫然的宇宙和无形无像的粒子世界。同样我们站在地球这个粒子上,去看外部不同层次天体积体或说生命整体及其结构形像,我们也照样是什么也看不出、什么也看不见的。在以粒子为基准和对粒子的索见中,在茫然一片的粒子迷蒙中,一切都将消失和涣散,一切都将混为一片,混为一谈。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消隐现象,是将客观和生命的消隐,是将真理和真像的消匿,是将不同和相互的混淆,是将整体和一体的消散,一句话是将一切地混沌。 
    现代科学的宇宙观就是站在这样一个微小,自我和混沌的立场上,同时拌随着对一些极端,意外等现象的猎奇心理,对客观世界和不同层次生命整体的认识与见解。什么一切都是物质的、宇宙是无穷无尽的,什么几万光年、几亿光年的遥远距离等等等等,真象着了魔似的,进入了一片茫然和迷离之中,并正在努力和企求往更大、更远的方向探视和蛙解。这是物质科学及其宇宙观、方法论所得出的必然结果,也是他们在单一片面领域里和主观自我意识下不断钻研的必然所见,照此下去他们是永远也看不见、发现不了宇宙的边缘的。 
    是的,以物质观念为准,用自我的小思想,小意识对客观整体的钻研只能是永远的无望,永远的没有和不着边际,它就象是一个陷井,掉进去永无出路。 
    与外宇宙相对应的还有一个内宇宙,即微观粒子宇宙,人们往往忽略了这个宇宙的概念,这是不对的,内宇宙丝毫不比外宇宙逊色,它们是互相对应的,只是方向的不同,任何一个星球或细胞都有自己内部的微观世界即内宇宙,同时,也又都包含在外部宇宙这个更大的生命和生态整体之中,没有内宇宙,也决不会有外宇宙,这是物质世界相对在我们面前的两种显示。这内宇宙有没有边呢?科学对它早已做了结论即“物质是无限可分的”,无限可分就是说它可以不断地、多层次地存在和分解下去而永无头绪,也就是说对内宇宙的深入和探望也是看不到宇宙的边缘的。 
    内、外宇宙都是无限,那哪里才是宇宙的边缘呢? 
    “——哦,即然宇宙是细胞生态的内部,那细胞的边缘一定就是宇宙的边缘了。那这个细胞究竟有多大,它的边缘或说界限在哪里呢,或是我们应该把它划定在哪一层次上呢?” 
    错了,我们不应该再进行这样的探讨,这是毫无意义、永无止境的。因为所谓细胞的边缘,也就是太阴的表现形势,而太阴在事实上恰是负性宇宙的纵深和内里,是单纯细胞液方面(或说片面)不断向负性体制形态的一种加伸和迈进,它是几个或无数细胞的共有,合作与网络,及其逐渐向更大一层次存在体制和形势上的深入与融合,它决不是宇宙的边缘,而是负性宇宙的纵深和集中表现,而且天体细胞可以被认为是分不同和无限层次的。所以,人们往这个方面对宇宙边缘的想像和探索是人们思想上可能进入的另一个误区。 
    那么哪里才是宇宙的边缘呢?既然说细胞的“最外围”不是宇宙的边缘,那难道是细胞的另一端、与太阴相反的太阳吗?又错了,太阳是正性宇宙的核心与密集,是物质教及其宇宙观的主公和主攻方向,所谓正性宇宙就是细胞核的方面及其显示。不同层次的细胞核内都有一个太阳即所谓核心,这些不同层次的太阳或说核心相对于我们来说将是不同的存在事实,它们有的是密集的星团、有的是恒星、有的是地核、有的是粒子、向这一方面的寻求与探望、正是物质论、宇宙观产生迷离现象的根源,也正是我们所要扭转的方向,它决不是宇宙的边缘,而是正性宇宙的核心与密集。 
    用平衡和对称性的观点来看,太阴与太阳只不过是天体细胞内对应两个片面上不断向偏里和极端处的延伸与迈进,属程度上的两个无限。 
    细胞的两侧又都不是宇宙的边缘,那么哪里才是宇宙的边缘呢? 
    是啊,哪里才是宇宙的边缘呢!? 
    俗话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宇宙的边缘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它就是世界,它就在我们的脚下,在任一层次、任一个的天体细胞中都有它们自己的世界,即正负宇宙的边缘和界限,内外宇宙的区分和划别之处。 
    我们知道所谓宇宙不过是一个整体生命的内部,任意一个细胞或生命整体对于它们各自体内深层次里粒子核上的微小活性物来说都是一个无限的宇宙,它们对外部不同层次宇宙天体的观望和想象很显然是将自己和生命的无限抵毁和缩小,也是对自己真里和现实的脱逃。事实是我们站在不同的层次和层面上,以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去看待和审视宇宙时,宇宙也将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和存在事实。我们钻进细胞内站在深层次的微粒子上,以最小单位观望细胞时,细胞便成了宇宙,成了一个巨大的星系团,如果我们跳出这个细胞和宇宙之外,以最大单位和层次上的眼光去看待和审视它,那它可能也就成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小质点,小小粒子(这就象是我们看一个小细胞,小粒子一样),显然这是两个对峙的叵测,也是两个超越了现实,超越了可能后对细胞生态的事外和无济之谈。小与大是两个脱离,两个望想,小的将整体和生命分化消视为无数的单个、散漫的一片;大的凌驾于整体和生命之上、现出一副轻蔑和不屑一顾的态度,这恰是物质宇宙观与天外神灵的对视和遥相呼应,这两种倾向和宇宙观都是对生命现实和真里的脱逃,以及对客观中的生命整体——细胞生态的无视和无知。除了这两种宇宙观即无限大的迷茫宇宙观和无限小的质点宇宙观之外,还有一种宇宙观,那就是生命和生态宇宙观。 
    当我们回过神来,转过念来,站在我们应该站的位置即细胞内的世界上,以主人和生命的面目面对现实,进入真里之中,再去看细胞内的宇宙,那所谓宇宙也就变成了天地的内容。 
    宇宙在细胞内针对世界上的生命来说也就是指天地的内部,即正负粒子或原子的分布形势,天地是正负宇宙在细胞内的概括和归拢,是宇宙以整体面目的展现及其外形,在任一层次和任一个天体细胞中都有其相应的天地或说细胞液与细胞核这对称的两个方面及其更深层次里的宇宙概念,而世界就迄立在它们之间、它们之外、它们之上。 
    天地是我们进入现实当中以后的宇宙,当然这个宇宙是被缩小了几个层次,是一种收缩了的宇宙。这样的收缩合不合适呢?完全合适,这是使宇宙更进一步地真实、贴切,让宇宙更完整地出现,幅员,也是让我们人类之魂从茫然中归来,从粒子上升高。 
    细胞是一个完整的天体和生态整体,不同层次、不同形势的细胞之间即有连带,又各自独立,即有差别,又大同小异,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一定范围内的自然、客观,而不同层次和不同形势的宇宙,就包含在不同层次、不同形势的细胞及其天地内,决没有超出细胞的宇宙,也没有不属于细胞而单独存在的宇宙,因为客观中的一切都是生命的产物和创造,都是整体的所属,没有细胞,没有生命决不会产生一切。那种所谓超越层次、超越时空、包含一切、概括一切、无边无际、无垠无限、甚至超出生命和生态之外的宇宙观念,那其实是人们的一种混沌和茫然思想以及对不可想象、不可理喻、不可规范、不可法度等恶劣理论形势的进入。细胞是个完整的天体和生态整体,在任一层次和任一个细胞中都包含有天地和宇宙的内容,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区别就是:天地是正负宇宙在细胞内的概括和归拢,是宇宙以整体面目的展现及其外形,而宇宙则是指天地内部的微观结构及其粒子或原子的分布形势,相对来说我们可以认为,在一个完整的客观天体中或说细胞积体中,天地比宇宙大、比宇宙高、比宇宙完整,也比宇宙更真实、贴切,而细胞则比天地大。我们对外部宇宙星空的观望,其实也就是对其它层次天地内部(或说客观生命体内)微观景象的一种张仰。应该说这属对低层次存在现象和份外宇宙观的进入,也是对客观中的真理即生命和细胞的突破与脱离。 
    由无限的宇宙一跃变成了天地,这是将宇宙的缩小、归纳呢,还是复合、提高?都有了,这是还宇宙的本来面目,是让宇宙的现形和复原,这同时也是让我们人类和生命相对在宇宙和物质面前的提高与升华,这也是还人类和生命的本来面目和地位。 
    宇宙是天地的内部,世界是宇宙的边缘,这是人类站在高层次上的认识,也是用整体观念和相对论的认识方法对宇宙观的超出和看破。在任一和所有的世界上都一边是正宇宙、一边是负宇宙;一边是内宇宙(微观),一边是外宇宙(宏观);一边是地、一边是天;一边是细胞核、一边是细胞液;一边可见、一边不可见;一边是实性、一边是空性;一边有“太阳”、一边有“太阴”;而世界就迄立在它们之间、它们之外、它们之上,世界是宇宙的边缘,是正负和内外宇宙的界限,宇宙在这里终了。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