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相关 >

辛亥志士日记披露清末“高考”:一场考足12小时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长江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抗战”时期朱峙三和夫人刘梦闲合影。胡香生供图
    
    (记者蒋太旭)今天是一年一度的“高考”首日,昨日,78岁的退休教师李遵厚向记者披露了辛亥志士朱峙三的日记,其中记载了他1903年至1906年博取“秀才”功名、进入“两湖书院”的艰辛之路,也充分显示了100多年前清末湖北学子“童子试”制度严格、淘汰率极高的真实状况。
    据了解,朱峙三一生经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巨大变革,解放后任省政府参事。他从7岁开始直至1967年去世,60多年日记不辍,留下的1104册近万页日记手稿弥足珍贵,由其后人保存至今。李遵厚不仅与朱峙三之子有同窗之谊,其父李威还与朱峙三同为辛亥志士,两家世交,关系密切。这使得李遵厚有机会了解和接触到这些日记内容,并对日记中所记录的作者亲历清末科考的内容产生兴趣,进行了研究和解读。
    李先生告诉记者,从日记内容来看,清末的科举考试分为县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县试也称童子试,童子试又分县试、府试、院试3个级别,共要考12场,其中县试5场,考点设在县衙所在地;府试和院试考点则设在州府府衙所在地,分别考4场和3场,最终中榜者为“秀才”,考试非常严格,淘汰率极高。中了“秀才”后,才有资格参加在省城举行的“乡试”,中榜者为“举人”。“举人”晋京参加全国“会试”及“殿试”,及第者分别为“进士”和“翰林”,前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
    “清末科举考试与今天的高考概念不同,科考实际上相当于今天的招考公务员考试。而‘童子试’只是一种预选,乡试、会试、殿试才是正式的科举考试。从性质和意义来说,‘童子试’更接近今天的高考。”李遵厚说,朱峙三在日记中记载了他从1903年至1904年两次应试“童子试”,历尽艰辛,最终夺得“秀才”功名的全过程。1905年,在中国实行了10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取消。两年内,朱峙三又先后参加了两次学堂考试,得以进入由张之洞创办的两湖师范学堂,与革命者黄兴同窗,后成为宣传革命思想的著名辛亥报人,武昌首义后他曾任军政府书记官。
    昨日,朱峙三先生之子胡香生展示了其父当年参加“童子试”的“武昌县文童朱文鼎元”“武昌府甲辰岁考试卷”。考卷内容为治国史论,卷首还留有“起处一矢破的”“持论”“通次明简”“绘画尤醒目”等评语。同时,他还提供了珍藏的父亲日记手稿原件照片。
    据悉,朱峙三日记手稿的全文影印本已于辛亥百年之际,由中国国家图书出版社出版,全套书共分18册,成为研究中国的近代史料佳作和珍贵文献。
    朱峙三1904年参加武昌府试的考卷。胡香生供图
    【清末“高考”回放】
    记者蒋太旭
    李遵厚介绍说,童子试还只是科举进学开端,依据其日记记载,其程序仪式繁琐,清规戒律甚多,女子和“下九流”没有考试权。每位考生还需要“禀保”,其保人要具有社会地位的贤达之人。朱峙三参加的这届县考头场应试者达1500人,5场下来淘汰了1300人。五月府试和六月院试皆在武昌举行。府试时武昌童生3000余人。考时也较长,早4时到晚8时半,全场超过12个小时。朱峙三从鄂城县搭船到黄州,转小火轮到汉口,再过江抵武昌,折腾一整天才到考场附近,然后找客栈住下来备考。
    朱峙三在日记中记录了他初次参加府试和院试的情况:“五月十一日晚早寝,终睡不着。鸡初鸣,店主王妪呼予等起吃饭,加菜及肉元等,鱼菜共八碗,名为进场饭。随排灯进场,天未明出题牌在公堂挂起来矣。予等所坐号舍低,并漏雨,天气转寒。下午四时回寓吃饭……”“六月十四、十五日:今日准备进正场。武昌童生三千人,点名毕,天已大明……予文成在下午三时,五时写毕,出场……”
    此次“童子试”经过12场考试,朱峙三未能上榜。六月十九日的日记则表达了他的失落情绪:“早起,搭小轮回县。船名江东,予等笑曰:此真无面见江东者也。船上尽是落第考生,相与叹息而已。”
    府试进“前十”,院试三回合
    二度冲击始中“秀才”
    日记还记载,朱峙三在备考期间,还要承受家庭贫困负债、娶妻失子多层苦楚。为了8口之家的生计,他还在寒溪小学兼职多门课程贴补家用。超负荷的“勤工俭学”,甚至导致他后来在两湖书院毕业时咳血的后果。李遵厚说:“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朱峙三再次参加童子试,获得成功。”
    从日记中可知,这一年春夏秋三季,朱峙三一直为科举忙碌:二月他参加县试4场考试,首场为3200名士子中,朱获83名;二场在800人,朱获52名;三场在400人中,朱成绩欠佳。这次总成绩,在3200余人中,朱峙三名列100名。五月府试,在省城武昌举行,4场考试,朱头场名列8名,二场列42名,三场列15名,四场列9名。这次朱获得前10名,获“院士称号,进学有把握矣”。
    六月武昌院试,在三千考生中,朱峙三经过正场、二场、复试的角逐,最终学院发榜,朱峙三中榜,“已进学矣”!终于艰难地取得“秀才”的资格,多年寒窗苦读,总算初见成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