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蔽而新成”——在旧的破灭之中不断获得新生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古时候善于修行道德的人,精微奥妙而深邃通达,道行深厚令人难测。正因为他高深莫测难于认识,只能勉强地形容他:稳重得就象冬天在结了冰的河面上行走;兢兢业业不敢稍有轻忽好象强敌环伺;容色庄重恭谨好象在做客;轻松爽利好象坚冰融化;敦厚朴实就象自然生成一般不加修饰;空旷悠远好象深谷;混同一般好象泥沙混杂。谁能在混沌迷惑中停下来,保持宁静来恢复本心的清明?谁能保持心境长久的安定,徐徐运作而生机绵延不绝?修行道德的人不求功德圆满。正因为永远没有圆满,所以他永远充满生机,在旧的破灭之中不断获得新生。
    “微妙玄通,深不可识。”——这就是老子对“善为道者”的一个最直接的描述。正因为他是“微妙玄通”的,所以才“深不可识”。
    这个“深不可识”是针对普通人的“可识”而言的。
    我国古代有一门学问,叫做“相学”,具体的来说,又分为面相、手相、足相、骨相、明相、暗相等等。其实就是一门通过对一个人外部形相的观察来推断出这个人的健康、脾气、爱好、能力、学识、运程等方面的学问。现在常见的有中医四诀,如“望”字诀,就是看“病”相;“闻”字诀,就是闻“气”相;“问”字诀,就是听“声”相;“切”字诀,就是查“脉”相。
    当然,在古代,“相学”远远不止这些,大凡圣人都有“异相”——不同于常人的“相”。老子是这样的,孔子也是这样的。刘邦是这样的,项羽也是这样的。甚至连曹操、刘备、孙权也各具“异相”。以上这些人,有的是“圣人”之相,有的是“帝王”之相,有的是“霸主”之相,这都讲的是大人物的“相”,其他的“相”更多,不信可以到古书中去找找,单是这个《历代名人名相》的题目,就可以写一本书。
    回到主题上来说,为什么“相”有这么大的玄机呢?那是因为“相由心生”。“心”是这样的,“相”就会这样。这个原理这里不多解释了。普通人的“心”是有形迹可追索的,所以从他的“心”里往外发出的这个“相”当然是“可识”的。而“善为道者”的“心”时时刻刻都遵循着“道”,“道”是“微妙玄通”的,所以他的“心”就是“微妙玄通”的,因此,他的“相”也是“微妙玄通”的。
    相传当年孔子见老子,回来后对他老人家的形象曾有“神龙见首不见尾”之叹,其实讲的意思就是这个“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孔子是很善于“识人”的,自己也是“圣人”的层次,尚且都看不透,更别说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了。
    正因为这样,所以只好勉强地来形容“善为道者”了。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这一串排比句就是老子的勉强形容了。主要的品质就是:谨慎、戒心、庄严、轻松、朴实、豁达、韬晦。可能我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还不够,只希望能从以上这七项品质中约略地摸到老子所描述的“善为道者”的一点影子罢了。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如果“它”目前处于“浊”的状态,那么首先要让“它”“止”,然后应该用“静”的方法来让“它”慢慢地“清”;如果“它”目前处于“安”的状态,那么首先要保证“它”“久”,然后应该用“动”的方法来让“它”慢慢地“生”。
    这里说的是一个原则,一个方针,一个总纲。你可以把它用在“内修”上,那么这个“它”讲的就是“气”;你可以把它用在“治国”上,那么这个“它”讲的就是“国家”等等。这前半段讲的是如何“拨乱反正”,后半段讲的是如何“和平崛起”。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盈”就是满,功德圆满的意思,这是普通人最渴望的东西。“善为道者”为什么“不欲盈”呢?因为他只是遵循着“道”,而“道”是“冲”的,不是“盈”的。从易理的角度来说,“盈”的下一步就开始“消”,当然不是有智慧的人愿意去选择的。
    “善为道者”不去考虑这个“盈”还是不“盈”的问题,他只是遵循着“道”,“道”是怎样运作的呢?就是“蔽而新成”——在旧的破灭之中不断获得新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