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今日教育 >

“向创新精神和素质教育要质量”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光明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7月21日,江苏省苏州中学的付扬同学,高兴地从苏州邮政EMS邮递员手中接过清华大学热能系录取通知书和祝贺鲜花,成为苏州市区第一个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应届考生。一个月前,苏州中学两位考生,分别成为文科和艺术类江苏省高考第一名。引起社会关注的是,获文科类第一名的潘怡婧,还是钢琴专业考试十级证书获得者;获艺
术类第一名的王苏嘉,文化成绩也很高,即使不选艺术类,也能被重点大学录取。
    江苏省苏州中学校长张昕认为:“一所有生命力的学校必须独具特色,而学校特色的最高价值是独一无二和不可复制。依托‘千年府学’、‘百年新学’的深厚积淀,苏州中学注重对学生的精神引领和文化熏陶,向创新精神和素质教育要质量,让素质与分数并行。”
    “小社团”演绎“大人生”
    三个月前,苏州中学与西安交通大学签订了西安交大少年班苏州中学预备班委托办学协议。苏州中学成为西安交大少年班在我国南方地区第一所少年预备班承办学校。信任源自考察报告以及学校“实绩”:“该校已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基本没有应试气氛,符合少年班预科学校的要求”。
    社团,正是苏州中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摇篮”。
    每年新学期,苏州中学校园内,学生社团都会举行“市场推介会”,大幅海报和精彩“路演”,吸引了高一新生前来“应聘”。与普通的人才招聘双选会不同,“社团公司”竭力“推销”自己,而“应聘者”则“挑肥拣瘦”地选起了“用人单位”。
    张昕介绍,将创业元素引进社团,用“创社”来进行“创业”的演练,在校园中模拟出一个“微型社会”,让学生在步入社会前成为“有准备者”。
    在苏州中学,社团引进了“法人”概念,每个社团都经过规划、申请、自筹经费、审核、注册成立后,按照公司模式开展运行,并要求遵循“企业法”、“知识产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
    经过多年发展,苏中现已拥有春雨生态社、模拟联合国、爱迪生俱乐部、苏格拉底会等60个学生社团。其中生命力强的社团已代代相传近十年,最古老的社团“沧浪文学社”已50多岁了。
    “学生社团几乎浓缩了所有的社会元素,让我们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已经升入高三的喻宏梁感谢创业社团给她带来的收获。
    社团领袖在升入高三前必须物色接班人,进入高三后“退居二线”,对接班人“扶上马送一程”,确保社团的可持续发展。在张昕看来,创业社团是苏州中学为世界著名高校输送大量优质生源的“演练场”。为此,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美国独立学校联合会策划的“全球学生领袖大会”,还将建立“学生CEO训练营”,与美国MIT联合进行领导力培训。
    “湿地”上“长”出校本教材
    春节前夕,在苏州市知识界新春座谈会上,苏州中学地理特级教师蔡明将一本编制精美的《湿地》校本教材赠送给苏州市副市长谭颖,这是目前全国唯一的《湿地》课本。教材由苏州中学园区校九位教师历经三年的考察、研究,精心编撰而成。目前,已成为江苏省教科院重点资助课题——《构建“学校湿地文化”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苏州中学园区校闻一波老师告诉记者,学校的校址原本就是一块原生态湿地,这让他们萌发了建立湿地文化研究小组的想法。在校长的支持下,来自生物、地理、语文、化学、美术等近十位学科老师在2006年成立了湿地研究学术机构——“西马学社”,并提出了建立“校园湿地文化”的设想。
    记者从该校学术处获悉,在湿地文化研究起步的2006年至2007年间,学校湿地文化课题组就围绕湿地生态、湿地文明、人与湿地3个主题内容,开设校本课程学习30多课时,苏州中学园区校也成为了专门开发湿地教学研究的“亚洲湿地生态网上专题研习”的成员之一。目前,校内湿地公园和湿地文化博物馆正在建设中,年内将完成。建成后,相关的校本课程教学随时随地可在实景中进行。
    高一学生钱莹洁从听讲座入门,开始了三年湿地文化研究,如今由她发起的八人学生团队正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湿地文化现状调查活动。她认为,涉及多学科的研究过程让她受益匪浅。同时,学校的研究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关注,苏州林业局与学校商洽建立湿地监测站,苏州中学园区校合作伙伴英国德威国际学校,也将《湿地》英文版教材引入英国的教学课程内。
    “多元文化”构筑“地球学习村”
    日前,苏州中学园区校派赴伦敦德威学校留学的学生张俊杰,以全英物理第一名的成绩被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录取,并获得全额奖学金。在张俊杰之前,该校的徐汝斌、张轩伟、姚辰三名学生也已相继被三一学院录取,均获得全额奖学金。
    2003年,苏州中学园区校创建之际,张昕、庄晓燕、费建华三位“海归派”校长运用“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创设“地球学习村”。张昕这样描述地球学习村:“中外学生只要穿过走廊,推开一扇门,就可在一起学习语言、讨论问题、交流感想。这是一个中外文化、教育理念相互碰撞与交融的开放区域。”
    近六年来,“地球学习村”初具形态。苏州中学与英国伦敦德威学院联手,创办中英合作的“苏州德威联合高中”、英方独资的“苏州德威国际学校”,形成“两强联手,三校互动”的办学格局。在共享教学场所和设施的基础上,双方教师可跨校兼课,学生可跨校选修或同课活动,还可共同组建学生社团。园区校副校长庄晓燕认为,用这种方式让双方学生学习彼此的语言,实现中外学生的思维碰撞和文化领域的互相影响,是“不出国门的留学”。
    引进“洋学堂”,却还扎根“本土文化”。最近,苏州中学与苏州文物局达成初步意向,将在与校本部毗邻的孔庙开设“国学讲堂”,对中外青少年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思想与文化教育。三年前,学校已成为国家汉办命名的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并将把此地建设成对外汉语推广的特色课堂。
    综合素养成就了苏州中学的声誉,也成就了每一位学子。31岁荣获美国麦克阿瑟基金“天才奖”的华人科学家、哈佛大学物理化学双聘教授庄小威,24岁即成为哈佛大学终身教授的蔡天西等,成为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中学培养出的优秀学子。在她们身后,又有两百多位苏中学子进入哈佛、剑桥、牛津以及清华、北大等国内外一流学府深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