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村中小学音体美教师奇缺”这篇报道,为我们真实地再现了目前农村教育师资队伍不仅严重缺乏,而且极为不均衡的窘状。可以肯定地说,这种情况绝对不是河南所独有,不过是全国农村师资现状的一个典型样本而已。 有教育专家指出,在国家做出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全免费的重大决定以后,教育的外部问题就逐渐地转移到内部问题上来了。也就是说,在国家解决了教育的基本投入以后,教育内部的深层次问题,诸如师资建设、教学质量、教育理念、办学模式等等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成为全民关注教育、感受教育、批评教育的新话题、新视角。 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对这些即将到来的变化有没有一种“先知先觉”的预见性呢?有没有未雨绸缪的考虑和安排呢? 当然有。近几年来地方教育的创新行动,不乏这样的例子。 湖北省教育厅从2004年开始,就着手解决农村教师队伍的问题。他们既有“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也有“政府全额买单,通过5年时间,对农村10万教师进行全面轮训”的大手笔,还有教学名师下乡传经送宝的制度性安排。他们制定的师资培训计划是全方位的,不仅有语数外教师,也有音体美教师;既有老教师,也有年轻教师。可以说,当“历史性的转变”真正来临的时候,他们已经可以以一种从容自若的姿态来应对挑战。 重庆市教委于2007年采取的一项深得人心的重大举措——“万名代课教师转正计划”也是同样。那些懂得国情市情的教育行政官员坚持认为,“解决农村教育的师资问题,借助‘外援’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要依靠当地土生土长的教师。这些代课教师默默奉献,是支撑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的脊梁,我们为什么不能给他们一点历史的尊重呢?”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使他们带着感情来做代课教师的转正工作,从而也保证了农村师资队伍的稳定。 不仅是省市一级,一些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在积极筹划师资队伍的建设和调整。山西临县教育局去年面向全省招聘了400余名教师,重点选配的是音体美、计算机类这类被视为“副科”的教师。这些青春美丽、多才多艺的教师的到来,给学校带来了生气,给学生带来了欢乐,给学生的全面发展带来了机会和可能。 由此可见,教育是需要远见的,预则立,不预则废。 当回望梦幻般的奥运给中国留下了哪些精神财富的时候,当回顾改革开放30周年究竟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巨大变化的时候,我相信,每个人脑海中浮现的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字。 “以人为本”四个字,给中国带来了教育的全新理念,也带来了思想的全面解放。今天的中国人终于认识到,人的发展,应该是全面的发展;人的才能,是可以从多方面体现的才能。对于与人相伴一生的教育而言,政府主管部门具有一种远见是多么重要啊!(谢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