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中西文化冲突下的古都 透过历史看北京城市文化(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北京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二、从“三个北京”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北京文化内涵再一次被赋予了新的内容
    从近代开始,北京成为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焦点。发轫于北京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知识分子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著名运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探寻救亡图存道路的过程中,广泛接触西方的各种哲学、政治思想,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最早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人都曾在北京学习、工作、活动。中国共产党人在北京的探索、追求和斗争,新中国定都北京,为北京“开放、兼容、进取”的文化内涵增添了新的内容。
    历史证明,北京文化同中国传统文化一样,从来不是“封闭、保守、停滞”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北京以其特有的地位和文化内涵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值得欣喜的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对西方文化、西方价值观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价值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彼此优劣、短长的比较也更加理智、客观。这是自从明代中后期西方文化第三次来华后,经过数百年交流、冲突、争论和磨难后取得的。今天将北京定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则是着眼于世界。这种定位体现出一种宽广的胸怀和充分的自信。经历了中西文化交流初期的被动和徘徊后,以北京为代表的中国对传统文化所表现出的自信,以及吸收外来文化时所表现出来的博大胸怀,正预示着中华民族结束了数百年的徘徊,以自信的心态正视外来文化,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不断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主动争取加入WTO,北京申办并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更表现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东方文明古国和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面向世界、走向世界的勇气、自信心和勃勃生机。从“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北京“开放、兼容、进取”的文化内涵再一次被赋予了新的内容,为首都城市精神增添了新因素。
    三、在多种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情况下,我们既要避免文化自卑感、失落感,又要避免自骄自大、固步自封的情绪
    北京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给我们今天对待不同文化交流以丰富的启迪。历史上,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曾在北京这块土地上激烈地碰撞,留下了深深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印记,而北京也在这种南北方文化冲突、交流与融合过程中不断前进、发展。今天,在多种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情况下,我们既要避免文化自卑感、失落感,又要避免自骄自大、固步自封的情绪,而应当采取平和的、积极进取的心态,面对不同文化,迎接挑战,摒弃糟粕,吸收精华,充实、发展北京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北京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一样,既为昨天而骄傲,也有面向明天的勇气和自信。可以相信,在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进程中,北京将以更博大的胸怀接纳不同文化,更以其“开放、兼容、进取”的城市精神,向世界展示北京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东方文化的动人魅力,展示北京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东方文化旺盛的生命力。(作者:舒小峰 为《前线》杂志社社长)
    相关链接
    文化名人看“北京精神”
    ●北平的“大”、“深”、“闲”
    朱自清讲到“北京精神”的三个特点:“北平第一好在大。一个人到北平来住,不知不觉中眼光会宽起来,心胸就会广起来。”“北平第二好在深。中国历史,语言,文学,美术的文物荟萃于北平。”“北平第三好在闲。北平的一切总有一种悠然不迫的味儿”。
    ●宽厚作为北京的品格,溶于其建筑风格及北京人的性情之中
    林语堂明确提出构成“北京个性”的三大要素——自然、艺术和人的生活。他亦强调,人的因素更为深层、更为根本。宽厚作为北京的品格,溶于其建筑风格及北京人的性情之中。
    ●在北京感受到自由空间
    老舍从哲学高度触及到一个最深层的问题,就是人为什么会在北京感受到自由空间,是因为这里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核心理念——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如辉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