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豫东婚俗的变迁 (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4 新华副刊 佚名 参加讨论
到了结婚的日子,新婚头天男方家杀猪择鱼,过油焯菜,好不热闹。到了晚上,男方家里还会准备一锅大杂烩,招待被请来帮忙的祖家爷们。这时大总要公布忙工的名单和分工,自然地那些年轻力壮的会被派去抬嫁妆,回来还要端托盘,年龄大的派给端烟盘、收拾瓷器、洗碗刷锅之类的轻活儿。条件好的,几十元请一班唢呐吹上大半夜,还有震耳的铁铳 “轰隆、轰隆……”地向人们宣示农家人喜事的降临。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三声铁铳响起,帮忙的人们陆续来到,大厨老师们早已把每人一碗杂烩、两个馒头做好。吃过早饭,被派去抬嫁妆的年轻人便会在一位副大总的的带领下抬着盒子(里面装有大肉、鱼、果子、红糖、藕、大葱、粉条之类),扛着扁担或竹竿往五里、八里之外的新娘娘家走去。年轻人一路打打闹闹,兴奋地来到了新娘的娘家。他们同新娘的娘家人见了面互相寒暄几句,便在大门口摆放的方桌旁就近坐下,抽烟、喝茶。不大一会儿,新娘娘家人把捆绑有新被褥的嫁妆一件件抬出大门交给来抬嫁妆的年轻人,小孩子便会接住脸盆、罩子灯、小板凳等小件物品。大概九点钟光景,女方娘家人把嫁妆刚送出门,“滴滴答答”的唢呐声由远及近来到新娘娘家门口。唢呐班在新娘娘家门口的方桌前坐定,稍加休息便认真吹上半个多小时。该是新娘上太平车①的时候了,打扮一新的新娘由两个娘家哥用斗椅②抬着把其送到车上。随着赶车人一声令下,拉车的三头牛拉动了叽叽哇哇的太平车,伴着新娘嘤嘤的哭泣声,新娘的四位娘家兄弟会扶着太平车四角恋恋不舍地把姐姐送到村口。
    中午近十二点的时候,新郎家里挤满了远亲近邻看热闹。新郎早已穿戴一新恭候新娘的来临“回来了,回来了!看新媳妇了!”人们纷纷涌向拉新娘的太平车。
    太平车来到了新郎家门口,早已等候多时的三个小孩子挑着麻秸火和烧红的犁铧围着太平车转上三圈,据老年人讲是为了辟邪,下车的大挂鞭炮、唢呐和铁铳也随之响起。然后由新郎家请来儿女双全的两位同族嫂子把新娘架下太平车;另外有一位妇女会端着由小麦、大豆、高粱、谷子、麦麸、秆草秸③、硬币掺在一起组成的喜钱,口中念着“五谷杂粮披头洒,又喂骡子又喂马……”,悠然地撒在新娘的头上,以示福气的降临,妇女、小孩们则嘻嘻哈哈地慌着抢喜钱。临拜天地前,架新娘的女人会在新房内,手拿木梳,口中念着“一拢二拢黄沙地两顷,一拉二拉一年一个小毛娃,一梳(音fo)二梳三年一小窝”,以示对新人美好生活的祝福。
    中午12:00,伴随着大总高亢的吆喝声,新郎、新娘会在放有红蜡烛、香炉、铜镜、五升斗④、秤、首帛⑤等什物的方桌前举行沿袭了几千年的婚礼仪式。紧接着,大总会手拿长辈名单举行新人向长辈磕头仪式,有那仅拿块儿八毛磕头礼的,怕别人看见说闲话就用红纸封着,能拿五块钱的磕头礼是够排场的,毕竟随礼时才随五块钱,这不新郎新娘磕了半天的头才落得由一些皱皱巴巴的沾着油灰的毛票组成的二三十元的磕头礼。在举行过向长辈的跪拜礼之后,同辈或免辈的年轻小伙子还会再热闹一番,有把新郎新娘搂在一起亲嘴的,有拉住新郎的哥哥和新娘捆在一起的,有把新娘当做活靶子推来搡去的,还有要求新娘点烟的,人们说结婚是喜事就多乱点图个热闹劲,更有那不经事的新娘被人们推推搡搡挤掉了裤子而成为笑谈。热闹一阵之后,忙工们按照分工拉桌、摆筷、端(酒)壶,端盘上菜,忙得不亦乐乎。在亲戚们热闹的吆五喝六声中,在他们红光满面的笑声里,热闹的新婚场面宣告结束。更有那不胜酒力的男人们,不经劝喝得一塌糊涂被老婆用架子车拉回嗷嗷往外吐酒,迷瞪之中还不忘吆喝着再碰两杯,而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柄。新娘出闺第三天,娘家哥就会早早地来到新郎家请妹妹回门。把娘家哥招待酒足饭饱之后,新郎会约上两三个背篮子的同龄伙伴,带上鱼、肉等礼品和新娘回娘家。回过娘家,新娘就要收回心安安分分地和新郎过日子了。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农村青年男女的婚事仍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主,只是定亲的信物变为价值二三百元的手表,原来定亲的三大件变为彩电、洗衣机、组合柜,外加三千、五千的彩礼,新房建成了两头沉的五间大出厦,外加一个脊架门楼,拉新媳妇的太平车换成了挂得花红柳绿的花轿。拥有吹打高手的唢呐班成为人们的抢手货,点放的铁铳由原来的每次三响变为六响、九响。新婚男女的年龄由十七八岁推迟为二十二、三岁,他们在身心更加成熟、经济条件更为优越的氛围里步入了人生婚姻的美好殿堂。招待客人的鸡块、鱼块换为个鸡、个鱼,喝的红薯片子酒变为鹿邑大曲、张弓酒或四五酒。招待客人的数量也由原来的十桌、八桌,变为二三十桌,甚至五六十桌。爱听新媳妇初夜悄悄话、爱搞恶作剧的小媳妇、小青年们也不再走出自己的家门,而是看着电视里精彩的节目,重复着他们缠绵的爱情故事。
    时间跨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打工经济的兴起,天南地北的姑娘恋小伙,彼此生活在一起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双方分头做通父母的思想工作,男方会选个吉日,请来本族有较高威望的长辈,租辆桑塔纳轿车,带着烟酒和万元以上的聘礼,变下帖、要媳妇需两趟商定的事儿简便为一趟,到女方家高高兴兴地商定结婚的有关事宜。订亲的信物变为了贵重的“三金”,把冰箱、空调、摩托车作为新时代定亲的三大件,他们二十六七岁才结婚,还学着城里人不惜千余元拍起了婚纱照,新房则是新郎打拼几年而新建的两层小洋楼。结婚时,新郎不惜重金租来由4-8辆面包车组成的迎亲车队去新娘家大搬亲,还一两千元请来了城里人结婚办喜事时才用的乐队,点响了焰火和礼炮,请来了新婚录像,刻成了DVD光盘,让幸福美好时光永久保存,成为人们常看常新的美好记忆。双鸡、双鱼、老鳖汤、牛鞭汤端上了人们的酒桌,更有那身着洁白婚纱、盘着新潮发型的新娘和满面红光的新郎为人们斟满了充满幸福的新婚美酒,在嘻嘻哈哈的欢乐声中和亲人们的祝福声里完成了他们从初恋情人到新婚夫妻的嬗变。更有那追赶时尚的姑娘小伙,学着城里人的样子美其名曰旅游结婚,既游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又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花销和诸多劳顿之苦的烦恼。
    如今,世事在变,婚俗在变,唯有不变的是那沿袭了几千年的古老婚礼仪式和主婚人响亮地喊出的主婚词——“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
    注:
    ①太平车:1980年以前豫东农村套上牲口用来拉粮、秸秆等的一种运输工具,有四个木制轮子外箍铁圈,两边有车框,有半间房子那么大,现在几乎已消失。用来拉媳妇时,车上面用苇席围住,恰似乌篷船的上盖,前后用被单遮挡。
    ②斗椅:在豫东农村当时农村青年男女结婚时女方陪送的一种木椅,椅面距地2尺左右,两边带扶手,区别于圈椅,与方桌相配套。
    ③秆草秸:指切碎的有一寸余长的谷子的秸秆。
    ④五升斗:量粮食的器具,多用藤条编制而成,容量为五升。
    ⑤首帛:指当时豫东农村老太婆顶在头上的头巾,一般地为黑色、七尺长、两头有穗的丝织品。
    2009年7月18日于周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