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治者欢迎的“汉化”,即通过对儒道的尊崇,消除“满洲旧俗”中的各个旗主的权力,把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到了雍正时期,这个过程基本完成。现在凸现在最高统治者面前的就是统治基础的稳固问题了。 雍正为人猜忌,他总是有点惴惴不安。虽然立国八十余年,但他总是觉得汉人喜欢闹事,其“意中每似不愿太平安静者”,仍然不少,时时都有可能出点乱子。雍正告诫那些热衷学习汉文化的八旗子弟,让他们“学习满洲之武略骑射,勿但崇尚文艺、以致二者俱无成就,而以满洲之武略为可鄙也”。他说崇尚汉文化,可能最后弄得“文不成,武不就”,还是守住“武略骑射”和“淳朴世风”好。 如果说顺治时期朝廷对于汉化无论是襄赞还是抵制都还缺少自觉的政策意识,把汉化作为一种自觉的政策意识则是从康熙开始的。雍正皇帝对汉化的控制意识加强了,开始了防堵;而到了乾隆时期,他继其父继续整顿旗务,把控制八旗汉化当作其中最重要的举措。他隐隐感到汉化的实质是“文人化”和“汉人化”,前者消弱了满洲的战斗力,没有“八旗健儿”的“骑射”,清朝不是要处在风雨飘摇中吗?后者更可怕了,如果旗人成了“汉人”,满洲皇室的基础又在哪儿呢?因此乾隆对控制汉化政策,抓的最紧,力度更大,甚至不惜兴起大狱。 在整饬旗务过程中,乾隆要旗人重温皇太极昔日对满洲人的教导:“学习骑射,娴熟国语(满语),敦崇淳朴,屏去浮华”等四条。 四条中的“骑射”(武功)“国语”(满洲话)好懂。乾隆就是从这两条简单的抓起。在接见满洲臣工时,他常常用“清语”“清字”,测验臣子们有没有忘本?不能用请语、清字的回答的,轻则“申饬”,重则撤职。另外,在满洲人、旗人如参与科举考试必先考弓马骑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