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儒德 黄海海战是帆船时代到钢铁时代之间的一场近代大海战。虽然晚于1866年世界上第一次钢铁战舰的“利萨战役”,但其战略地位高,参战军舰多,舰巨火炮大,战术运用多变,战况十分惨烈,被当做世界“经典海战”编入多国海军史。德国的《世界海军简史》评述:“鸭绿江战役是一场具有深远影响的战役。”美国的《世界海军史》称:“海军理论家考察了他们的战术,吸取有益的教训。”黄海海战影响着世界海军的军舰发展方向和编队战术运用等许多问题。 大连地区位于辽东半岛南端的战略要冲,具有旅顺港和大连湾“一港一湾”的独特地理优势,被李鸿章选定为北洋海军的主要基地,大连成为洋务运动的受益者,造就了一个近代化城市——旅顺口,决定了大连与北洋海军同兴衰的命运。本报特约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教授陆儒德解读大连与黄海海战密切而特殊的关系。 大连是北洋舰队 出征的始发地: 北洋海军最后一次 战前大检阅 丰岛海战后,中日两国宣战,进入战争状态。日军因“初胜”斗志倍增,显露狰狞面目,决心实现天皇“征服朝鲜和中国”的扩张国策。大本营重组了联合舰队,下达了“聚歼清国海军于黄海”的战役任务,为入侵朝鲜、中国战略服务。日军拉开大网搜寻北洋海军,力图消灭“定远”、“镇远”两艘主力舰,以控制黄海的制海权。 李鸿章虽然认识到日本“阴险叵测”,列为主要威胁。但对紧迫局势茫然莫辨,依旧把赌注押在西方国家的调停和“倭畏我铁舰,不敢轻与争锋”的侥幸心理上,采取消极的“避战保船”策略,不敢邀击敌舰决战于海上,舰队只是做些护航陆军任务。 1894年9月15日,北洋海军的主力“定远”、“镇远”、“致远”等18艘舰艇从威海港驶抵大连,锚泊在台子山、和尚岛、大孤山和三山岛环抱的大连湾内,准备执行运送陆军运兵船到大东沟的护航任务。这是北洋舰队最壮观的聚集,也是北洋海军最后一次战前大检阅。16日凌晨,丁汝昌率领舰队起航,各舰的舰锚上滞留着大连的乡土开赴战场,却再也没有回来。 大连海域是黄海海战的主战场: 在中外海战史书中,中国用“黄海海战”和“大东沟海战”居多,西方称“鸭绿江海战”或“大东沟海战”,日本则称“日清海战”和“海洋岛海战”等。事实上,当时的战场在海洋岛与大鹿岛之间的海域,主要在大连海域内激战,所以称“黄海海战”或“辽南海战”较为确切。为尊重历史沿袭,不妨统称“黄海海战”,宜舍去“大东沟海战”的说法。 黄海海战是日军大本营精心策划的偷袭战。联合舰队由情报获悉清朝舰队在大东沟为登陆部队护航,便“不遗余力寻找清舰,想同北洋海军决战,夺取制海权。海军最高长官桦山资纪乘坐‘西京丸’出征督战。”联合舰队从海洋岛以西的待机海域起航,向东北方向行进,偷袭返航的北洋海军。 9月17日凌晨,北洋海军完成护航任务,丁汝昌部署部分舰船监守大东沟,率领“定远”等10艘主力军舰在大鹿岛东南方向抛锚、训练。10时,“定远”舰发现东北海面几缕黑烟,判定系日本舰队来袭,丁汝昌立即指挥舰队起锚向西南方向迎敌。在敌我编队相距5300米时,“定远”舰首先用305毫米巨炮对日舰发起攻击,其他各舰一起向日舰齐射,日舰同时向我编队密集开炮,世界上首次大规模铁甲舰战役由此开始。 由于是世界首场钢铁军舰大决战,毫无经验借鉴,当时观察、通信技术落后,在激战中巨炮轰鸣、炸声震耳、水柱冲天、烟雾笼罩,靠耳听目测的通信几乎失效,军舰主要靠自主机动作战。北洋舰队在未能充分备战的不利态势中迎战,但英勇抗敌,打出了气势。 激烈海战持续约5小时,战斗结果:北洋舰队“致远”等4舰沉毁,“广甲”号触礁报废。“定远”等各舰均有较大损伤,北洋舰队战斗力受到很大削弱,但主力舰“定远”、“镇远”呈现“打不沉、烧不毁”的坚强战斗力,挫败了日军击沉水师主力舰的战役企图。日本联合舰队的旗舰“松岛”、桦山资纪的座舰“西京丸”等5舰受到重创,并迫使“松岛”、“西京丸”等舰退出战斗,其余日舰均中弹受伤。最后日本舰队被迫首先退离战场,清舰队在追击中结束了黄海海战。《清日战争》一书写道:“日本舰队向东撤离战场,丁汝昌担心会去攻击大东沟登陆部队,遂率领6艘军舰赶赴大东沟海面与日舰再战,但未见日舰踪迹,才连夜编队返回旅顺港。” 综上因素可以说,双方海上激战,打了一个难分胜负的平局。《清日战争》评述:“黄海海战惨烈之极,无论是清国或日本水兵都为打败对方拼死一搏,表现出各自民族勇武的意志。”尽管日军因胜利而癫狂,但日本有识之士认为:“黄海海战之后日本坦承,战斗的胜负不能简单评估。” 大连是北洋海军的战舰之家: 创造了战时抢修战舰的奇迹 9月18日6时,丁汝昌率领海战场归来的6艘军舰依次缓缓驶进旅顺港,惨烈场景顿使接舰者无法想象这几艘军舰是如何从血与火的战场开回来的。各舰的驾驶台和舰舷上布满大小弹孔,舵轮残缺不全,失去铁锚的锚链在摇晃,甲板上流淌着战士的鲜血和战火遗留的灰烬,桅杆上的缆绳被烧得精光,烧得扭曲的栏杆和支架比比皆是。 战争没有结束,日舰尚在海上游弋,随时准备更大规模入侵。清廷和李鸿章不断传旨:“各船损伤处,赶紧入坞修理,亦防日船复扰”、 “必须漏夜修浚,早日出海游弋,使敌运兵船不敢放胆横行”。 当年李鸿章主持投入巨款在旅顺创建的“辽南造船厂”和东港“大船坞”派上了大用场,第一次承接如此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工厂进行了战时动员,夜以继日加班作业,克服了意想不到的种种困难,终于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基本修复了各种破损,恢复了6艘战舰的战斗力,可以重回大海与敌争锋,大连工人创造了战时抢修战舰的奇迹。 “定远”等战舰修复创伤重回大海,震惊了日本海军。战前对巨舰“畏如虎豹”,甲午后在日本军歌中有“定远怎么还不沉”的歌词,显露对清军主力舰的敬畏与无奈。然而,黄海大战严重挫伤了清廷和李鸿章的斗志,不敢以“定远”、“镇远”为主力组合全国海军,开辟海上战场,阻止日军入侵。却采取了“避战保船”的消极战略,将舰队开赴威海企图保存起来,却遭到了覆灭的命运。 北洋海军离开了大连,“定远”等战舰开走了,大连便失去了海上护卫者。就在慈禧太后60岁庆典的弦乐悠扬声中,太后高兴地宣告:“皇帝和王公大臣听戏三天,军国大事一概放下停办。”于是,日军轻取大连湾,旅顺口的防御俱失,接着发生的便是“万忠墓”记载的血腥屠城…… 黄海海战结束后,许多战士遗体和战舰遗物漂至辽南黑岛各处。大连在黑岛修建了林永升纪念碑,在英雄公园的烈士墙上镌刻着丁汝昌、邓世昌、林永升的浮雕,缅怀甲午英烈。 1.黄海海战示意图。 2.黄海海战中,受创几十处的北洋海军主力舰“镇远”舰驶进旅顺船坞修复。 3.1894年9月17日,日军联合舰队挑起黄海海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