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民族 >

关羽及中国崇拜文化(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光明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三、 我们村的关老爷  
    
    在我尚不知晓关羽或关云长为何人的童稚时期,却已知道关老爷这尊神。岂止知道,而且和关老爷左右为邻,距离不过五六十步。自我有记事能力,便记着我家是村子西头第二家,头一家的院墙西边紧挨着一条颇深的沟,是下雨排水的天然洪道。这条沟的西沿上,坐落着一幢比普通农家更讲究的庙,方砖砌墙表面,琉璃小瓦苫顶,房脊高高耸起,砖头上有雕刻的吉祥图纹,这座庙俗称关老爷庙。村民平常简称为老爷庙,敬奉着关羽。我一出自家土门楼,第一眼便看见关老爷庙;从村子里走回家去,直对着我视线的也是这座关老爷庙;关老爷庙的北墙根下,是走出村子的西口,村民下地干活或出村办事,都从关老爷的庙墙根下走过。不仅是我,整个村子里的男女老幼都和关老爷朝夕相处,低头不见抬头见,几乎谈不上距离。  
    我后来才知道,在民间传说里,关羽谢世升天后,被玉皇大帝封为管民间风雨的职司,任何一方地域的干旱雨涝或风调雨顺,全在这位风雨神的掌控之中。无需考究这个传说起自何时何方,既成的事实却非同小可。即如我眼见的灞河流域密集的大村小寨,几乎每个村子都修建着一座关公庙,敬奉着这位职司风雨的神。我生活的村子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不过三十多户人家,却不知早在多少年前已经修建起这座关公庙来,推想那时大约不过十几或二十几户农家,肯定由每户分摊建庙和雕塑关公神像的不菲的费用,可以想见村民踊跃情态里的虔诚。其实不难理解,以种植庄稼为唯一生存依靠的村民,决定粮食棉花收成丰欠也决定他们碗里吃食的稀稠乃至有无和身上穿戴的厚薄的关键一条,便是雨水,风似乎倒在其次。渭河平原这块沃土,庄稼生长最致命的制约因素,便是干旱,我查阅过西安周边3个县的县志,造成多次饥馑灾荒的原因,都是久旱不雨。敬奉关公祈求风调雨顺是村民们共同的心愿。  
    每年农历大年三十后晌,村子里的主事人便打开常年挂着铁锁的关公庙门,让几位村民打扫卫生,擦拭关老爷和护卒头上身上的尘土,点上两支又粗又长的红色蜡烛,再敬上三支香,然后跪拜叩头,再说几句祈求风调雨顺的话。接着,整个村子里的成年男人都来焚香跪拜祈祷来年有及时雨降下。我和小伙伴们围在庙门口,看着一个个年长的年轻的爷辈父辈的再熟悉不过的男人们,无论家道或富或贫无论性情属刚属蔫,站到关老爷塑像面前先鞠躬再跪拜时的表情,都是至诚至敬的。关老爷端坐庙堂正中,长耳几乎垂肩,浓眉大眼高鼻梁,满脸红色,黑色的胡须直垂到胸膛,威武里透着慈善,不动声色地看着一荏一荏跪拜他的村民。到得末了,主事人把我等在庙门口围观的小男孩一齐叫进庙去,教大伙抱拳鞠躬,再跪地叩头者三,最后让大伙跟着他齐声说,关老爷爱民如子,给俺多下及时雨……应该说,关公是我平生最早跪拜过的神。  
    每年农历二月二日,是民间传统传说里的龙抬头的日子,也是冬去春来农事铺开的一个标志性时日。村子的主事人一早又去打开关老爷的庙门,打扫卫生再点蜡焚香,敲锣打鼓和拍铙钹的好手早已敲打得震天价响,村子里的男人们闻声赶来,长辈人跪在庙里,年轻的晚辈跪在庙门外边,我等小伙伴们随意择空档处跪下,叩头三次,然后一齐仰面对着关老爷的塑像,跟着主事人齐声祈祷,祈盼雨顺风调……那声音是浑厚的,也是震动庙宇发生回声的庄严的声响,更是虔诚的心愿之声。  
    干旱却几乎年年都在发生,有小旱,也有大旱,多在秋苗生长的关键时月,即伏旱。小旱修渠引水可以抗御,大旱就几乎面临绝收,村子的主事人便召集村民商议,用一种激烈悲壮的方式祈雨,当地人叫“伐马角”。同样是在职司风雨的关公庙里庙外举行,点蜡焚香烧裱,庙外锣鼓铙钹敲打着激烈紧凑的曲牌,男人们聚在庙里庙外,身上都披着象征下雨的稻草编织的蓑衣,自然都是长跪在地。突然会有一人跳起,从火盆里抽出一根烧得通红的细钢条,大吼一声,吾乃关老爷“通全”的黑乌梢,随之便把通红的细钢条从右腮戳到左腮……黑乌梢是说一种黑色的蛇,蛇是龙的民间化身,即取水地点在南山的黑龙潭。于是,整个村子的人便跟着那个“通全”了神灵的人到南山去,到黑龙潭里“取水”……我等一帮小伙伴聚在一旁,反复诵念两句民谣:云往西,关老爷骑马戴帽披蓑衣。帽是指遮雨的草帽,蓑衣也是遮雨的,都是预示着甘露降临。应验落雨甚少,依旧干旱居多,灾荒和饥馑避免不过。然而,每年农历大年三十和二月二对关老爷的虔诚祭拜,依旧进行,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破除迷信明令禁止,这种传承了不知几百年的仪式才被废止了。  
    关羽忠勇孝义,在民间的影响也很广泛,却是隐性的,不像他职司风雨直接关涉千家万户每一个村民的生存。这样,村民们很少说或不说关公庙关帝庙,而通称关老爷庙或简称老爷庙,已显示着一种亲近的情感。  
    说来有趣,每当在媒体上看到当地驻军在天旱时节向天空发炮催雨成功的消息,我就会从记忆深处泛出村民敬祭关老爷的画面……  
    (作者为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 陈忠实)   
    四、 关羽是风俗中人  
    
    2007年,我因为要写《三国的战争》这部书,花了差不多9个月的时间,经历14个省市,行程近两万公里,几乎跑遍了所有的三国遗址。回到家中拣点沿途收集的资料及随手写下的笔记,便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三国的众多遗址,列入县、市、省、国家四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共有两千余处。其中最吸引游客眼球并享名最久的,竟都是诸葛亮与关羽这两个人的纪念性建筑。纪念关羽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山西解州的关帝庙,河南洛阳的关林,湖北当阳的关陵等等。虽然庙堂性的纪念建筑,关羽比诸葛亮要少一些,但民间的纪念,关羽又远远超过诸葛亮,中国几乎每一个县都有关帝庙。 
    倘若遵循真正的历史,诸葛亮与关羽绝对不可能成为三国历史的轴心。尤其是关羽,文治谈不上,武功有得有失,特别是失荆州一役,竟惨败在吴国小将吕蒙手下,使本来实力最弱的蜀国雪上加霜,从此一蹶不振。 
    但是,民间的记忆与历史的记忆并不是一回事。历史重功绩,民间重道德。一个因自己的轻敌和孤傲而让敌人割了头颅的败军之将,为何成为众星捧月的英雄?岂止是一般的英雄,他自宋之后被许多皇帝追封,在明代达到了“圣”的地位。当时,文圣是孔子,武圣则是关羽,一文一武,堪为万世师表。从这一点说,中国的武将们,没有一个能够超过他,即便是历史与民间都很看重的楚霸王项羽,也不能与关羽相比。比较之下,三国的头号政治家曹操以及关羽始终效命的刘备,也显得相形见绌了。 
    不过,关羽的武圣同孔子的文圣相比,多少有点底气不足。在历史中,凡集学问之大成者,谓之硕儒,谓之泰斗;凡集道德之大成者,则谓之宗师,谓之圣人。泰斗乃人之极品,而圣人则已不是人,而是神了。中国人虽然擅于造神,但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被捧到神的位子上。 
    关羽之所以成了神,有两个人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一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二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 
    先说朱元璋。这位和尚出身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创造了大明王朝之后,便把“忠孝”二字定为立国之本。忠孝为本,耕读传家,是明代人广泛遵循的道德原则与用世法则。万历首辅张居正曾写过一幅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种田”,把朱元璋的帝治思想,阐述得清清楚楚。 
    在忠臣孝子被视为社会楷模的文化环境下,明代的文学艺术作品自觉不自觉地都会服务于这一思想约束与文化语境。大约成书于明嘉靖年间的《三国演义》,便带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用时下的观点说,罗贯中先生创作的《三国演义》是一部服务于帝王思想的主旋律作品。但不同的是,罗贯中没有给他笔下的人物贴标签、画脸谱,而是遵循文学创作的规律,让那些在宏阔历史画卷中粉墨登场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他们既是历史人物,又是文学典型,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下二三十位。但全书贯穿的思想,始终离不开“忠孝”二字。刘备忠于汉室,诸葛亮与关羽,一个文忠,一个武忠,又始终对刘备忠心耿耿。数百年前,中国没有哪一部小说,能够像《三国演义》这样深入人心,究其因,一是三国那段历史波诡云谲;二是小说中人物生动逼真;三是其宣扬的忠孝思想,始终是中国人行世的道德追求。 
    应该说,因为有朱元璋的忠孝立国思想,因为有罗贯中的生花妙笔,才有了关羽成圣成帝的可能。客观地讲,诸葛亮与关羽两位忠臣,都塑造得很好。在文人的心目中,诸葛亮的地位更高,杜甫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巾”,道出了所有读书人对他的尊敬与怀念。但诸葛亮始终只能是“道统”中的楷模,而关羽则不一样,抬举他的,热捧他的,是历朝历代的“政统”。相比于道统,政统有着更加强大的影响力。道统提倡风气,政统提倡风俗。以此论之,诸葛亮是风气中人,而关羽则是风俗中人。 
    客观地讲,罗贯中塑造的诸葛亮与关羽都很成功,但为何诸葛亮不入政统的法眼呢?这乃是因为,文臣与武臣是有差别的。文臣忠于社稷,忠连着忧患。武臣忠于朝廷,忠却连着愚。与忧患相连,忠是有条件的;与愚相连,忠是无条件的。任何时候,对于政统来讲,愚忠总是最受欢迎。 
    关羽的履痕所在,我去过不少。从他的故乡到他殒命之地,从他被塑为“战争之神”的官渡到他兵败如山倒的麦城。每到一处,凭吊之余仍是凭吊。但是,当我于秋风中到了诸葛亮撒手人寰的五丈原,却不免感慨唏嘘,当场写下了一首七律: 
    卧龙离去谁弹泪,蜀水巴山响杜鹃。归辇犹闻笳鼓壮,卷戈谁抚铁衣寒。苍天不遂英雄志,大地空留烈士篇。难信金瓯能久缺,陇头司马定中原。 
    这首诗写于2007年的10月,虽然过去了5年,我思想的脉络没有任何改变。 
    (作者为著名作家 熊召政 曾获茅盾文学奖等奖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