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板上千年的车辙印记沿着街道曲折前行,串起了西津渡风生水起的津渡历史,沉淀了街区兴盛千年的津渡风韵。西津渡位于江苏镇江西部老城区,北濒长江,南临云台山,中心轴线1800米。史载,西津渡形成于三国时代,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之后,这个位于“十字黄金水道”交汇之处的渡口更是一片千帆入津、商贾云集、寺观林立、民居错落的繁荣景象。 因渡而生的街区 西津渡,三国时叫“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宋代以后才称为“西津渡”。一直以来,西津渡是我国南北水上交通漕运枢纽,发挥着人流物流集散港口的作用。街区的一切,无论宗教、文化还是民俗、风物,都是因渡而生,靠江而兴,默默诉说着一眼看千年的渡口风云。 相传,三国时期,曹操率领20万精兵南下,诸葛亮和周瑜在西津渡北侧蒜山顶上的亭子里共谋退敌之策。他们在掌心里不谋而合地都写了一个“火”字,最终以5万兵力赢得赤壁之战,成就了中国历史上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唐代诗人陆龟蒙《算山》诗中的“周郎妙策清宵定,曹氏楼船白昼灰”便印证了这个古老的传说。 西津渡,险要的地理位置,注定了它自古以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的命运。规模空前的“永嘉南渡”时期,北方来的流民一半以上从西津渡登岸;东晋农民义军领袖孙恩“率众数万,鼓噪登蒜山”,控制西津渡口,切断南北联系,以围攻晋都建业(今南京),后被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率领的北府兵打败;公元684年,唐皇后武则天临朝称帝,徐敬业、骆宾王等在扬州发动暴动,兵败后,徐敬业、骆宾王等渡江“奔润州,潜蒜山下”;公元1658年,郑成功高举“反清复明”大旗誓师北伐,一举攻占了镇江,进而渡江轻取对岸的瓜洲,震惊清廷…… 京杭大运河开通之后,西津渡变得更加热闹非凡。江面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流,船夫的号子百里可闻,南来北往的各种货物在这里汇集。码头上有匆匆过江的旅人,有搬运货物的工人,还有四处叫卖的商贩,处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生活气息。清代诗人于树滋的一句“粮艘次第出西津,一片旗帆照水滨”,更是道出了西津渡口人来舟往的繁忙景象。 西津渡街区也随着繁华的江面向东、向南不断扩大,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建设,这里俨然已经成为一个风景绝妙、设施齐全的生活乐土。旅店茶肆迎来送往、商店药铺生意兴隆、宗教寺院香火不断,因渡而生的城市街区厚载着自唐以来1300多年的历史遗存,一眼望过千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