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从领导干部视角读孔子和他弟子的故事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求是理论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近日,笔者读了几则孔子和他的弟子的故事,虽没有看到什么长篇大论,雄辩之辞,映入眼帘的只是一句句平实的话语、淡然的讲述,然而细细咀嚼,就能感受到这些看似平淡的语言,确是字字珠玑。笔者认为,从领导干部的视角,俯拾之间,便能领悟到许多管理之道,受益匪浅。
    一、南山之竹仍需修
    故事:
    子路初见孔子时,孔子问他:“你最喜欢什么?”子路轻率地说:“玩剑!”孔子说:“以你的本质,如能再努力学习(文化),那就没有谁能比得上你了。”子路不屑地说:“学习能有什么用呢?”孔子说:“木材要直,必须经过墨线的校正;人要成为仁德的君子,必须接受劝谏。不听劝告、排斥学习的人,往往离刑罚不远了”子路固执地说:“生长在南山的竹子,没人理会也长得根根挺直,砍下来当箭射,可以射穿犀牛皮,像这样的天生良材,又何必要学习呢?”孔子说:“如果在后面装上羽毛,前面插上箭头,不是射得更远、更容易射中目标吗?”子路听了心服口服,从此投到孔子门下。
    启示:
    子路天资聪颖,但他没有认识到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面对这个尚武轻文、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孔子主动施教,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使之心悦诚服地投到自己的门下,并最终把他调教成一个以“政事”闻名的“贤人”。
    在一个部门(单位)中,也有类似的现象,即一些优秀的骨干,因为自己以前所取得的一些“骄人战绩”而滋生骄傲自满的情绪,进而故步自封。可以这么说,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工作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已经成长为部门(单位)的骨干力量。但是,“南山之竹仍需修”,他们仍需不断学习提高,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用而学,是中国共产党人学习的最大特点。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领导干部加强学习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我们必须为加快建设面向现代化的学习型政党而不懈努力。因此,领导干部也应该像孔子那样,适时地对“南山之竹”进行“主动施教,循循善诱”,使他们认识到自身所存在的不足,并努力付诸实际行动,从而使自己能够成为“射的更远”的“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二、阶下之囚仍须信
    故事:
    孔子与公冶长公冶长,孔子弟子之一,相传通鸟语,并因此无辜获罪。孔子公开评论他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虽然他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结果,孔子真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公冶长。
    启示:
    这个故事虽然简短,但耐人寻味。据传说,公冶长获罪与他通鸟语有关。这样的传说不一定可靠,但是从孔子评价他的话(见《论语·公冶长》)来看,他坐牢之事倒十有八九是真的。而孔子居然在他坐牢时就公开宣称“可以把女儿嫁给他”,这样的信任与肯定,对身陷牢狱的公冶长来说,是多大的精神鼓励啊!后来,孔子果真把女儿嫁给了公冶长,而公冶长也确实没有辜负孔子的厚望,多次拒绝鲁君要他做大夫的请求,专心教学育人,弘扬孔子学说,成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试想:如果没有孔子的信任与鼓励,公冶长出狱后能不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就已经很不错了,更何谈成圣成贤?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部门(单位)中几乎每一个工作人员在其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因为某些原因或多或少地走过一些弯路、犯过一些错误。对于曾经犯过错误(尤其是严重错误)的党员干部,领导干部不能“一棍子将其打死”,也不能揪着“历史遗留问题”不放,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对他们进行精神孤立,那样,就会导致他们失去信心,从而自暴自弃;相反,我们应该向孔子学习,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他们,“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充分信任他们,多给一些改过的机会给他们,多为他们搭建一些得以展示的平台,给他们以最大的精神鼓励,使他们走出先前的阴影,重新拾回工作的自信,点燃工作的激情,从而更好地走上健康发展的为民服务之路。
    三、兼听则明偏听暗
    故事:
    孔子又一次告诫自己的弟子:“有这样一种人,可能他什么都不懂却在那里凭空创造,我却没有这样做过。多听,选择其中好的来学习;多看,然后记在心里,这是次一等的智慧。”
    启示:
    孔子认为,听人说话是一种学问,也是一种修养。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正如苏格拉底曾说过:“上帝让每个人都有一张嘴巴,两只耳朵,就是让你多听少说。认真、细致、专注地倾听完别人的话,在这个过程中,你失去的是着急、浮躁的心,收获的却是信任和爱戴,还有成功。”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于我们领导干部来说,不言而喻,就应当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我们应该多倾听部门(单位)中广大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要知道,多倾听,我们就能广开言路,博采众长,能集思广益,择善而从;多倾听,我们就可以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了解我们的工作状况及效果,就可以多比较,多比较,就可既不拒直言,又不纳偏言,从而为公正地处理相关问题,客观地看待相关党员干部,为正确的选人用人决策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多倾听不仅体现着我们领导干部对广大工作人员的尊重,更彰显出我们的人品修养,即所谓的“一人劳而有容天下之物的大心、受天下之善的虚心、观天下之理的潜心、应天下之变的定心”。
    四、言行一致不唯上
    故事:
    子路问孔子应该如何与自己的领导相处共事,孔子说:“一定要言行一致,不要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不耍心计。同时,知道领导不对的一定要当面指出来。”
    启示:
    有独立的人格,有独立的思想,有大无畏的胆略,坚持原则,困难面前不退缩,强权面前不低头,“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这样的胸襟和气魄,实在是令人佩服!英国著名政治改革家斯迈尔斯说过:“一个没有原则和没有意志的人就像一艘没有舵和罗盘的船一般,他会随着风的变化而随时改变自己的方向。”李源潮指出:“不讲党性就会失去原则性、失去方向性。党性不强的干部不能当领导干部。”因此,作为领导干部,在一些原则问题面前,要能挺得起腰杆、讲得起硬话,“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我们应该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着眼,自觉做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我们要明辨是非,分清美丑,不为利所诱,不为名所惑,旗帜鲜明地做到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政治立场坚定,讲党性、讲原则,才能形成坚强的政治基础,才能保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国家的法律法规,贯彻到改革、发展、稳定等各项工作中去,才能坚定地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站在维护党和国家、民族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五、坦荡荡无欲则刚
    故事:
    有一回,孔子对其众弟子说:“我从来没有见过真正刚强的人。”这时有弟子就起身反驳说:“申枨这个人就很刚强。”孔子笑了笑,回答说:“申枨这个人,欲望太多,怎么刚强得起来呢?”
    分析:
    孔子认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是刚正不阿的,要做到这点,前提是内心不能有太多的欲望。这里的欲望所指的便是名和利。的确,所谓“贪欲之心不除,如飞蛾扑火,焚身方休。”众所周知,廉洁从政是一种政治品质、一种思想作风、一种人格力量,也是组织部门的工作之道,立身之本。“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因此,领导干部对名利要保持清醒认识,要增强廉政意识,筑牢反腐防线,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政治上做到清醒坚定,在作风上公道正派,在人格上堂堂正正。廉洁自律、正确对待名利、地位和权力,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我们要做到做到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拿的财物不拿,不该去的场所不去。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同时,我们在成绩和荣誉面前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清醒的头脑,一定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弄清手中权力的性质,正确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真正做到“外无愧于人,内无愧于心”。
    “半部论语治天下。”笔者以为,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同样如此!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