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南城墙上的雁塔(又称文峰塔)已在府文庙安家,正“站立”在庙内东南侧。 去年修复南城墙时将雁塔迁离原址,经过施工人员对塔身进行分拆,并对拆下的砖石、套兽、风铃等构件,进行了严谨而系统的编号、登记、绘图。今年7月开始,雁塔在府文庙内依原样复原,搬迁复原使得雁塔真正意义上回了家。 相关链接 文峰塔建于明代天启四年(1624年),因为春夏飞雁众多故俗称雁塔,与云路街的牌坊同属文庙建筑群,且雁塔与文庙的大殿呈45度夹角,二者遥相呼应。高高的塔身预示着登科及第的莘莘学子们将青云直上,故名文峰塔。雁塔高约15米,是八角七级空心砖塔。塔身下部为三层八面青石砌座,青石座上是砖砌的塔身。第一层辟有两座拱门,其它六面各嵌碑碣一块,上刻明清两代部分举子的姓名、住处与功名。二层以上塔身各开四门,依八面方位交叉更替,每层上均有仿木结构的砖雕斗拱,斗拱上出有飞檐,斗拱下雕刻着图案的普柏枋和阑额相联,檐角有风铃悬挂,风吹铃响,别有情趣。塔内为八角形通直空心,塔内壁从第一层至第七层作直角踏蹬,未设塔梯,攀缘内壁各角突出的砖面,游人可直攀塔顶。在大同有六月六登高的习俗,过去每年六月六这一天,城里的居民几乎倾家出动,扶老携幼登上城墙,争先登临雁塔顶,瞭望抒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