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刘姥姥满嘴文艺调十足 可爱程度不输贾母

http://www.newdu.com 2018-01-23 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在许多红学研究者的笔下,刘姥姥既是公关高手,又是民间艺术家。我打心眼里喜欢刘姥姥,岁月的磨砺,世情的参透,让老人家阅历丰富,平和从容,成了圆转通达的慧人。她虽身为下贱,其可爱程度却也不输贾母。
    刘姥姥未读过书,“是个久经世代的老寡妇”。然而,仔细阅读原著,笔者越发地感觉到,刘姥姥满嘴文艺调十足。
    一进荣国府:文艺调是敲门砖
    在《红楼梦》第六回里,刘姥姥跟女婿狗儿的对话,其中有这么一句,“这倒也不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靠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倒也不然”、“也未可知”,文艺调爆棚。
    周瑞家的曾嫌弃刘姥姥说话“粗鄙”,真真是没见识,她大概忘记刘姥姥之前说过的话了,“原是特来瞧瞧嫂子;二则也请请姑太太的安。若可以领我见一见更好,若不能,就借重嫂子转致意罢了。”
    在王熙凤面前,刘姥姥更加直接,造句越发地顺溜,“我们家道艰难,走不起”。得到二十两银子,立刻喜得眉开眼笑,“我们也知道艰难的,但只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还大’呢。凭他怎样,你老拔一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壮哩。”
    二进荣国府:文艺调是黏合剂
    第二次再进荣国府,刘姥姥轻车熟路了,还带了“枣儿、倭瓜并些野菜”做回礼,受到贾母的接见。两位老人家初次相交,彼此称呼“老寿星”、“老亲家”。人生的起伏,命运的跌宕,在此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态上的通透平和与情感上的黏合。稍微叙叙家常,刘姥姥便开始演绎小品,给一干人等增添了不少欢乐。
    众人爱听,刘姥姥“便没话也编出些话来讲”,“只听外头柴草响,我想着必定有人偷柴草来了”。贾母担心“抽柴火,惹出事”,刘姥姥话锋一转,又造了一句,观音菩萨给老奶奶托梦,说:“你这么虔心,原本你该绝后的,如今奏了玉皇,给你个孙子。”后面还一连用了两个“似的”(叠词),贾母王夫人听得一愣一愣的,连宝玉也被勾起了好奇心,拉了刘姥姥出来细问。刘姥姥架不住他的刨根问底,便道:“若这样时,我托那小姐的福,也有几个钱使了。”言语间古风昭然。
    给刘姥姥打扮的一场戏,原本是李纨等人搞的恶作剧。然则刘姥姥很是配合,语言上亦极具喜感,笑道:“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索性做个老风流!”外加“咕咚”一跤跌倒,把众人逗得拍手呵呵大笑。最经典的一句,是夸屋子里的摆设,“如今又见了这小屋子,更比大的越发齐整了。满屋里东西都只好看,可不知叫什么。我越看越舍不得离了这里了!”
    至妙玉敬茶一节,与贾府上下的融合已不可分了。贾母吃的半盏茶,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多么亲近!妙玉打算扔了刘姥姥用过的茶具,宝玉则建议别扔,留给刘姥姥卖了当钱使,多么体贴!就连刘姥姥醉卧怡红院,睡到了宝玉的床上,袭人也悄悄地帮她遮掩,只说:“他在草地下睡着了”,多么随和!
    三进荣国府:文艺调的升华版
    这已经是第一百十三回的事情了。贾母已故去,荣、宁二府被抄,世道轮回。凤姐儿风光不再,放眼望去,几无良善之辈,独刘姥姥乃可托之人。三进荣国府,刘姥姥的话不多,而笔者却品读不出其中的趣意了。“我们屯乡里的人,不会病的,若一病了,就要求神许愿,从不知道吃药。我想姑奶奶的病别是撞着什么了罢?”关心情切,字字真诚,“倒合了凤姐的意”。
    当王熙凤去世,巧姐的舅舅王仁和哥哥贾兰等,为了图几个钱,要把巧姐卖给王府的时候,刘姥姥勇敢机智地救了巧姐,“只怕你们不走,你们要走,就到我屯里去。我就把姑娘藏起来,即刻叫我女婿弄了人,叫姑娘亲笔写个字儿,赶到姑老爷那里,少不得他就来了,可不好么?”也多亏了刘姥姥,巧姐儿才躲过这一劫,要知道,此时的刘姥姥已是八十余岁高龄了。
    赵炎    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