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以不避繁琐之嫌,叙述传统丧礼的意义,是为了使得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得以显明出来。其中的每一步仪式,都是为了表达和培育人伦亲情,塑造建构村庄的公共理性。通过这套看上去有些繁复的仪式,使逝者的尊严得以彰显,生者的心灵得以安顿,亲友乡邻的情意得以加强。可以说,其中的每一步都指向慎终追远的深层考虑,它同时兼顾了人对于超验世界的追求和对于人文道德的眷注,如同牟宗三所说,这样的儒学乃是中国人“生命的学问”。 ![]() 慎终追远,这样的儒学乃是中国人“生命的学问”(资料图 图源网络) 目前,海内外奉行的传统丧礼虽各有特点,但基本仪式都是都源于周礼而有所损益,其中超验关怀和人文精神并重的特征,进而彰显人道的可贵与人性的尊严,这或许是其当年深深打动了孔子的东西,也是其能够流行数千年不至于中断的原因。一旦理解了礼文背后的礼义,我们就会明白,与目前大都市中流行过于简单化的所谓告别式相比,乡土丧礼反倒更能彰显人道尊严和人性需求,因而是文明和进步的,它来自宗周礼乐文明的设计,那正是中华文化最有创造活力的时期,它将人道和人性置于考量的首位,所以才具有了穿越时空的意义。 相形之下,目前的都市殡葬,基于其物质主义的价值观和工具理性的限制,又对古典丧礼充满傲慢与偏见,只能把人当做垃圾一样地处理掉了,马来西亚华人殡葬专家王琛发博士曾经撰文,对于大陆都市殡葬流行的“告别式”一词提出质疑,认为中华丧礼的理念恰好相反,丧礼不是简单的告别,而是亲人的另一次团聚。 通过丧礼的一系列仪式安排,我们送走了亲人的躯体,却通过祭丧礼仪与他的精神在更深层次上联系起来,逝者的神主入祠使得他与先祖团聚,并成为保佑者中新的成员,宗族的精神凝聚力由此而加强。这代表了海外华人在异域文化环境中,对于圣人制礼本意的体认和追寻,构成了他们深切的文化情怀的思想渊源。与传统丧礼相比,都市现行丧礼的粗陋无文是显而易见的,真正需要变革的是后者而不是前者,除非我们的基本价值判断因颠覆性的挫折而陷于错乱。 曾子在《论语》中留下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意思是只有慎重对待父母的丧礼和祖先的祭礼,民众的道德才能归于醇厚。显然,他认为祭丧之礼比其他人生礼仪更为重要,孟子甚至认为“养生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足以当大事”,因为丧礼是告别人间世的终极仪式,祭礼则表达了生者与逝者的精神联系,二者对于人生都具有终极关怀的意义,非寻常礼仪可比。 所以丧礼即使简化,也不能过于草草。目前各地都在提倡厚养薄葬,其实,一个人连父母去世都敷衍赛责者,他真有可能会在父母生前尽孝吗?正因为丧礼对于家庭伦理具有如的重要意义,孔子才反对单纯提倡薄葬。在孝道观念已经严重式微的当今乡下,在那些众多缺乏社保的乡下留守老人处于被抛弃状态的今天,过度突出厚养薄葬正好为那些不孝子孙提供了口实。 由此可见,礼乐传统对于中华民族,远比寻常所说的道德建设更为重要,这就是解决人的安身立命问题,也就是宗教学所谓的终极关怀。对于人生终极意义的安顿,在欧美是通过对于上帝的信仰来解决,对于华夏汉民族尤其是汉民族则主要是通过礼乐制度来完成,礼乐仪式不仅建构了人生秩序,而且建构了现实世界与超验世界的精神通道,使逝者得以永垂不朽,生者的心灵有所皈依,不是皈依于某个至上人格神,而是通过礼仪实践中的生命体验,与祖先之灵和天地精神融为一体,进而将圣与俗、现实与来世打通。 因此,传统人生礼仪对于中华文化中的意义,如同基督教对于西洋文明的意义一样;所谓礼崩乐坏,对于华夏民族而言,意味着信仰的崩溃和底线的坍塌,意味着人性的异化和人道的沉沦,意味着人人皆为禽兽的互害时代的到来,就像战国诸子所形容的一样,众暴寡,强欺弱,少凌长是这个时代的特征,骨肉相残是它的常态。 这些社会现象其实是对于传统礼乐进行革命化扫除的报应,破坏越严重,报应就越深重。人伦底线的维系不但是任何建设性的社会变革的前提,更是现代民主法治有效运行的基础,没有了这一基础,一切制度变革将如同沙上建塔,注定是梦幻泡影,空中楼阁。如果吴三桂出卖的是地理意义的中国,那些肆意践踏破坏中华礼乐的人,毁坏的便是文化意义的中国,前者使得中国亡国,后者则让中国亡文化,亡国还有复国的希望,亡文化则使得中华民族万劫不复。 华夏先贤向来主张和而不同和因革损益的文化观,反对礼俗领域的文化革命,所谓的文化革命,从根源上属于外来的思维模式,与数千年的华夏智慧背道而驰,并对于中华民族造成了空前绝后的深重灾难。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终于告别违反人性的斗争哲学而重返理性轨道,在艰难困顿的历史变局中创造出复兴的气象,理性、建设性和现代性已经成为无法阻挡的历史潮流,从文化方向上讲,则是通过古今的转化和中西的融通,创造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在此背景下,由于对于传统礼俗意义的无知所产生的傲慢与偏见,以及由此而来的破坏举动,如同文革时期的狂妄悖谬一样,注定是不能长久的,因为人性、人心和人道才是永恒的太阳,一切反文明的阴霾终将被它的光芒所驱散。 (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