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钟 一转眼,上半年工作的第一个假期就如约而至了,似乎清明更多地成为“假日”,而慢慢地失去了最原始的含义,也就是它的另一个名称:“祭祖节”。古代清明节放假,在贞元六年,有的甚至放7天,就是为了让官员们去从从容容地祭祖,缅怀祖先。 清明,既是假日,也是团聚日,追忆日(资料图 图源网络) 那么,问题来了,祭祖扫墓到底是不是迷信呢? 首先,既然有人说祭祖扫墓是迷信,那就要探讨一下“迷信”的含义了,人对事物的一种痴迷信任状态、迷惘地相信;更指盲目的相信、不理解的相信。 而“风俗”,是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既然如此,清明节扫墓就是一个从古代流传到今天的一个习俗罢了,谈不上痴迷、迷惘地相信。 其次,之所以祭祖扫墓,正是因为中国一直以来“孝”的观念,这也是当今大力提倡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之一。所谓“千万经典,孝义为先”,“百善孝为先”说的都是此礼。 清明这一天,很多家庭纷纷回到农村祭拜逝去的亲人(资料图 图源网络) 经过了一个冬天,雨季来临,各种动物也已经开始活动了,清明节扫墓的一大原因就是怕墓穴塌陷,人们会烧纸钱,添加新土,再供上祭品来表示对祖先的感念,来“慎终追远”。曾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谨慎小心地对待父母的过世,深切追念祖先的逝去,人民的的德行就深厚了。 所以,这种祭祖是与先人的一种沟通,不是宗教性的,而是属于“礼”的。所以,祭祖扫墓其实是“孝顺”的体现,不忘先人,不忘历史,也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 再次,在追念祖先的同时,也是在感知着祖先留给后人的精神。在祭祖扫墓的同时,我们会想到祖先留给我们的东西,更多的是祖先留下来的精神财富。 清明追忆的不仅是人,也是人带给我们的精神财富(资料图 图源网络) 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勤奋上进,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脱心态,有“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的诚实守信,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等等,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高贵品质,也都是在祭祖时我们应该感激祖先,并且应该去学习的。 当然,人无完人,不可避免地,祖先都会有不好的一面,那祭祖时我们就应该摒弃,引以为戒。 最后,祭祖其实从另一种形式上,是一种家人的团聚。在前一段时间的一个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中,节日时人们去给亲人送花和食物,已经去世的亲人都会出现,看看活着的亲人,虽然这是电影,是虚构的,但也阐释了祭祖的好处。 其实对于活着的人来说,祭祖也是为了家人的团聚。现代生活的忙乱,已经让家人团聚的机会变少了,可能也就是新年时大家能够真正地聚一聚。清明节则是给大家一个团聚的时间,一起去祭祖,一去感怀祖先,一起珍惜现在的生活,增进亲人之间的感情。 清明,不仅是对先人的思念,也是和家人的陪伴(资料图 图源网络) 总之,清明节祭祖实际上是中华的一种传统文化习俗,“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不是迷信,既是孝与礼,又是怀念,又是一种传承,一种反省,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笔很珍贵的财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