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中文人的守正创新——在北京大学中文系2020年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http://www.newdu.com 2020-10-16 国学网 陈晓明 参加讨论

    又是一年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在这样美好的季节里,我们北大中文系迎来了266位新生,其中本科生129位,研究生137位,这是我们的生力军,也将会成为我们中文系未来学术研究、教育教学乃至国家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祝贺各位能够幸运地来到北大中文系,也感谢各位选择了中文系,我们的相遇相见、你们和北大中文系的相遇相见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种美好。让我们珍惜这样的缘分和美好,彼此成就我们的梦想和希望。
    今年是特殊的一年,是北京大学中文系创立一百一十周年的年份。我们会在11月下旬安排一个盛大的庆祝活动,到时欢迎同学们踊跃参加。中文系已经一百一十岁了,在一百一十周年系庆的时刻,我们不能不认真地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中文系和中文人应该如何守正,如何创新?我们该怎么传承我们的传统,把传统中最有活力、最有生命力的力量释放出来?又如何能够应对今天这样一个变化莫测、风云突变的时代?
    中文系的全称是“中国语言文学系”,以“语言”和“文学”为主要研究对象。中国的语言文学至少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春秋时期的孔子就说过:“不学诗,无以言。”按照传统的说法,《诗》三百篇经过了孔子的整理修订。为什么要整理修订呢?因为“诗三百”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教人如何“言”,更可以教化民众,同时也是国家文化的一种象征,代表了文化的精髓和核心。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中文——也就是中国的语言文学,贯穿了我们中华民族每一步的成长,伴随它经历磨难、挫折、失败与奋发、崛起,激励着它面向未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也是中国文学的精神。因此我们中文系和中文人的责任实在重大,我们所说的守正创新,其意义也实在重大。
    四年前,我在中文系的“系主任寄语”中曾经写过一段对“守正创新”的理解。今天,我想重复一下这段话:百年北大中文,是光荣的历史,更有一份继往开来的责任。身处如今八面来风、四面号角的情势中,今天的北大中文系如何无愧时代,不辱使命,走出自己的路径,无疑也是一个紧迫的难题。多年来,北大中文系奉行“守正创新”的宗旨,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然世事纷纭,情势多变,北大中文人只有做出极大努力,才能守住阵脚,看清方向,迈开步伐。“守正”是能坚持自身传统中合乎道义又适应时代的秉赋;“创新”则是能敏锐感受时代变化而能打开未来面向的精神。因而,在“守正”基础上创新;因为“创新”才能真正“守正”。“守正”和“创新”是辩证的关系。
    大家都知道,今年中文系有一个新的计划:强基班。强基班招收了28位同学,力图培养出一批既拥有坚实的传统中文学术基础、又具备现代学术创新能力的青年学子。相信大家都看过强基班的宣传片,尤其是这28位同学,他们肯定是在反复思考之后,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你们的选择是明智的。当然,其他同学也不必感到遗憾,我们还有好几种不同的培养计划,可以让大家相互交流,互通有无。“强基计划”其实并非仅是中文系的举措,而是国家层面推出的培养方案,因此可能会为大家提供更好的成长空间。具体情况今天就不介绍了,我之所以提起这个话题,是想表明国家对基础学科之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中文系更应该重视自己的学术根基。中文系的强基班尽管是以“古文字学”为名目,但实际上是以古文字学为基础,建立起古代汉语、古代文学和古典文献这三个研究方向之间的紧密联系,它们是北大中文系的学术根基所在,甚至是整个中文学科的学术根基所在。如果我们没有坚守自己的传统与根基,那么不仅创新无法实现,更会丢失我们最根本的使命。反之,只有根基牢固扎实,才能够走得更远,飞得更高,才可能有真正的创新。“中文”这个古老的学科要守住自己的传统,并非是抱残守缺,更不是固步自封,而是要以历史为根基,以创新为追求,坚守传统,面向未来。
    当然,中文系还有很多其他学科方向。为了适应时代变化,响应服务于国家基础研究重大问题的需求,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我们组建了“中国古典学平台”“现代思想与文学研究平台”“语言与人类复杂系统研究平台”三个学科平台,以语言学为中坚,努力夯实古典基础,并突出关注现代思想和文学新变的能力。这三个平台的组建,既尊重了原来的专业方向,又开拓了学术视野,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学术研究是基础,根本而言,这三个平台的目的是为培养一流人才打好基础。我们相信,它们会对各位的成长发挥重要力量。因此,我们这一举措也得到了全国各高校的热切关注甚至积极响应。去年,我们举办了一个重要的会,全国重要高校的文学院院长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中文学科的建设问题。我们组建三个平台的举措在会上得到了广泛支持。这也是我们守正创新的表现之一。
    北大中文系曾经出过许多名师大家,我们在简介上稍微罗列了一下,有林纾、鲁迅、刘师培、周作人、黄侃、钱玄同、刘半农、胡适、罗常培、王力、游国恩、废名、魏建功、沈从文等等,这几乎是半部现代人文学史了。现在,我们还有许多退休和在职的老师,他们也都是中国语言文学教学和研究的中坚力量。中文系的百年传统虽然是名师大家们创立的,但我们现在仍坚守着先贤的理想信念,秉持着百年中文的精神。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是我们的蔡元培校长标举并践行的办学理念。他沟通了中国千年以来的“大学”传统,“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其实是在道德伦理的层面,对无止境的学术追求进行了定义。中国语言文学的研究因此绝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它还具有一种引领人道德向上的精神,在培养健全高尚的人格方面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各位同学需要明白,在北大中文系,不但是要求知,更要完善和成就自己。
    说到创新,今天的世界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对于科技创新的需要变得更加紧迫,要求也更高,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科技创新格外重要。那么,对于中国语言文学这样古老的传统人文学科而言,创新是不是不重要了呢?其实,中文可以说是其他所有学科的基础,是基础中的基础。语言学告诉我们,所谓语言不仅仅是人类的交流工具,也是人类的思考工具。人类的任何思考,都借助语言开展,并受到语言的制约。就此而言,中国语言文学的边界,在一定程度上便可以视为我们这个民族一切思考的边界。我们的中文教育和研究因此当然就必须面向时代,面向未来,了解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并相应地作出我们的探索。我们系的各个专业研究方向,尤其是应用语言学方向,已经直接或间接地在智能科技和人脑科技的领域发挥作用。也希望各位同学,无论将来选择什么专业方向,都能够深刻地了解和理解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
    除了科技的进步,创新还意味着,我们必须深刻地了解和理解当今世界国际局势的变化。新冠疫情将世界带入了某种不确定的状态,千年之变局很可能现在才刚刚开始。这必然对中国语言文学的学习和教学科研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百年中文如何创新,我不可能拿出具体的方案,但是仍然想敦促各位去面对这个问题。希望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学习和教学、研究中对它加以思考。
    以上是我的一点感受和一点愿望,不揣冒昧地在此与大家交流。我的发言到此为止。谢谢大家!祝愿大家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四年或者更长时间的学习生活愉快、幸福、开心、有所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