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体现了深远的战略思维、强烈的历史担当、真挚的为民情怀,深刻阐明了我们党百年来始终勇立时代潮头、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经验和执政兴国必须长期坚持的 根本方略,是指引我们党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献,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光辉的纲领性文献,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党带领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工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为历来的志士仁人所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作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当然也不例外。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就是一篇蕴含着丰厚传统文化底蕴的纲领性文件。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初心”即是孟子所说的“赤子之心”,孟子讲“大人者, 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下》)。朱熹注曰:“大人之心,通达万变;赤子之心,则纯一无伪而已。然大人之所以为大人,正以其不为物诱,而有以全其纯一无伪之本然。是以扩而充之,则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而极其大也。”(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以其“赤子之心”成就其“大人之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纵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面对着无数的艰难困苦和威逼利诱,中国共产党人毫无畏惧退缩之念,以其“纯一无伪”之本心,从容应对无数风云变幻,始终如一,积小成大,积少成多,慢慢地发展壮大,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习总书记讲到:“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对照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的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历史的继承和弘扬,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着丰厚的养分和力量,才能使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初心,保持鉴往知来的清醒洞察力,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 风险挑战!”忧患意识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内容,它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一直被人们尊尚和传承着,并且逐渐内化为中华民族心理的一种向上品格,成为激励历代仁人志士心系国民、奋发有为、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孔子讲:“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孟子讲“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把忧患关乎人事成败国家兴亡的高度。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这种先天下而忧患,后天下而快乐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境界更高而且视野更宽,并且这种进退穷达皆忧天下的忧患观,体现了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进取精神,为知识分子树立了新的人格风范。儒家忧患意识以国家兴亡、民族盛衰为终极关怀,内含着强烈的爱国之情和献身精神,体现出一种高昂的民族气节,是中华民族之无限生命力的源泉,为中国共产党人所继承。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他们高举“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旗帜挺身而出,担当时代重任,从而挽救民族危机,重振民族精神,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 5000 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以和为贵”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特质。这一特质,不仅为中华传统文化打上了“和”的烙印,而且成为世界和谐文化的滥觞。贵和尚中正是儒家文化的本质,而达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创造一个和谐的世界则是儒家文化的终极目的。《周易·乾卦·彖传》:“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这里所谓太和是指自然界万物并存共育的景况。孔子弟子有若 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论语·学而》)孔子亦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中庸》云:“万物并有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华民族是多元的统一体,中国文化也是多元的统一体。多元的统一,正是中国古代哲学所谓“和”的体现,所谓“和平、和睦、和谐”,不是不承认矛盾对立,而是认为应该解决矛盾而达到更高的统一。新的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人民也将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 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都是绝不会得逞的!9500 多万中国共产党人不答应!14 亿多中国人民也不答应!”以民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 文化中的民本意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尚书·泰誓》说:“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 孟子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尽心下》)还说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这种重视民意、与民共欢乐同患难的思想是儒家民本主义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历代忧国忧民思想的源泉。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识民情、接地气,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 期盼为念,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新的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勇于自我 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应对好自身在各个历史时期面临的风险考验,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勇于自我革命,自我革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与儒家文化中的革新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自我革新历来为儒家知识分子所重视,《大学》讲:“汤之《盘铭》曰:‘苟日新, 日日新,又日新。’……《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就是一部自我革新、自我革命的历史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每一次革命和建设的胜利以及取得的巨大成就,都得益于中国共产党敢于自我革新的伟大魄力。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通篇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充分展现了在百年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既继承 了中华民族 5000 年的文化积淀所形成的无比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兼容并包的开放性和勇于担当的革新性,又开创性地弘扬和发展了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也必定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芒。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