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地道的中国人 作者:傅路江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五八年岁次九月初三日甲戌 耶稣2008年10月1日 地点:明德学堂 大家好: 按照原计划,今天的会议,如果参加的人多,就开成演讲会;如果参加的人少,就开成座谈会。由于今天是十一长假第一天,有许多人因故没有参加。我们就开成圆桌会议了。当然以我为主。我可能说的比较多一些。 这是“明德中心”策划的“做一个地道的中国人”系列演讲的的第一场。所以好多问题我只能讲一个大概,就好比一本书的序言或总论。以后,我会把一些话题展开讲。同时列出一个讲课目录。我们还准备组成一个讲师团队。所以,希望有一定特长,爱好传统文化的人士,积极参与进来。比如康素娟老师对《论语》有一定的研究,可以主讲《论语》,郑小英老师对《弟子规》体会比较深,可以主讲《弟子规》,杨宝君检察官的书法很好,卢考森老师的绘画很好,你们可以开设书画艺术鉴赏讲座,我们幼儿园的老师正在学习《三字经》,你们可以主讲《三字经》。我希望我们将来能够培养出几个优秀讲师,争取走向中央电视台。大家不要以为于丹老师讲火了《论语》,蔡礼旭老师讲绝了《弟子规》,刘宏毅老师讲透了《三字经》《千字文》,我们就无法超越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君子之道,素位而行”。我们就从我们的生活体验去讲那些经典,一定会有新意的。只要你真正是用生命去体验了,那一个人一个感觉。你讲出来绝对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照样可以成功。我们理解的成功不仅仅是你出了名,挣了大钱,而是通过读经典开悟了,悟出了人生的真谛,然后把这种感受告诉别人。古人叫做“弘道”。这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我有必要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策划这个系列演讲的社会背景和政治背景。经过前几次的讨论,我们大家已经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乱象丛生,佛家说是“五恶浊世”,儒家说是“礼崩乐坏”,用我们通用的说法就是“面临着深刻的危机”,最重要的是道德危机和文化危机。特别是正在发生的“三鹿毒奶粉”事件,让所有有良知的人,都认识到了,只要人心一坏,道德约束没有了,任何法律都是形同虚设。恢复传统道德成了大家共同的呼声。张忠民教授在参加完我们上次的研讨会之后,马上根据我们的会议精神,给石家庄市政府提交了一份建议书,提出了如下几条建议: 一、鼓励企业经营者学习、力行中国传统文化。 二、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公务员学习、力行中国传统文化。 三、在我市农村开展中华文化恢复和启蒙工作。 四、近期召开一个座谈会,把身体力行中华文化的学者、企业家、农民组成一支传播队伍。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政府是会接受这个建议的。因为党中央对传统文化复兴的各种文件已经很多了。这里我就不再给大家背文件了。总之,我们要相信这一点,我们所做的事情,是顺乎民意的事情,是符合时代潮流的事情,是天经地义的正义事业! 刚才说了,我们组成讲师团,面对广大的社会基层,尤其是农民弟兄去讲传统文化,他们能够接受吗?“之乎者也”是不是离他们太远了?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看我们的学术定位了。如果定位在纯粹的考据和训诂,当然老百姓不会理你。如果定位在经世致用,致力于事功,我想我们的父老乡亲正在渴望我们的圣贤智慧呢。我们必须解决他们面临的难题。他们面临的难题其实也是这个社会普遍面临的难题。我总结了两句话:“孩子难教,父母难做”。我们一切学术研究和演讲主题,都应该围绕这个话题展开。 对于孩子怎么难教,父母怎么难做,我们今天就不再深入讨论了。因为一旦打开这个话匣子,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甚至会开成诉苦大会。现在最重要的是要解决问题,而不是提出问题。 怎样解决?我提出了一个原则,那就是我们系列演讲的主题:“做一个地道的中国人”。也就说,要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要用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去生活,要用中国传统的保健方式去养生。再说具体一点,就是“通过读经典开启智慧。通过习礼仪成就人生,通过学中医铸造辉煌”。 为什么说要通过读经典开启智慧呢?说的深一点,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古人有句话,“读书志在圣贤”。也就是说,读书的目标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生命境界。在《黄帝内经》里面有关于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论述,那可不是现代人理解的社会地位的划分,什么科级、局级、厅级、部级,而是一个人真实的生命境界的描述。所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观念是和现代人有很大不同的。我们认为,教育就是要首先改变自己,《孝经》里面说“立身行道”。因为人人都有善恶两重特性,有天性善良的一面,也有动物的基因,就是恶的一面。所以,教育就是要化掉动物的本能,树立起人性的光辉。这个叫做“化性立命”。一切教育都是围绕着这个主题来做的。现代人不是,从出生就开始给孩子灌输升官发财的贪念,实际上是助长了人的恶性。而古人教出来的孩子就会真的吃亏吗?不是的,圣人云:“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所以,按照古代的教育方法教出来的人才都是大人才,不但能够得到荣华富贵,而且由于厚德载物,还可以长享富贵。而现代人是本末倒置的教育,所以是失败的教育,是累死父母老师,苦死孩子的教育。这一切教育的方法从哪里来?从圣人写的经典里来,而不是专家们编写的各类教材。所以,要想成功,要想得到高层次的智慧,就必须以圣贤为师,潜心学习经典,因为经过千百年流传下来经典比所谓的成功学要高千倍万倍。这是我所讲的必须学习经典的第一个理由。 下面我还要从另外一个角度再讲一下读经典的必要性。我们现代的教育非常重视开发孩子的智力(注意是智力而不是智慧)。而孩子的智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的阅读。孩子越是提前进入自由阅读开发出来智力越是发达。但是,我们的孩子曾经和前苏联同龄孩子做过对比。和他们相差很远。后来找到了原因,是因为我们的孩子阅读量还不及他们孩子的六分之一。为什么我们的孩子阅读不行。因为我们的识字教学是失败的。识字决定了阅读。因为不能够认识2000以上汉字,根本无法进入阅读状态。但是这区区2000多汉字却花费了我们多少汗水和心血?我们从幼儿园大班就开始识字,经过学前班,一直到小学六年级毕业,教学大纲规定是认识2450个汉字。平均每天的识字量是0.84个。在我们古代是怎样教孩子识字的呢?“三五村童并排坐,天地玄黄喊一年”。就这么简单。我们用的是最经典的启蒙教材《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这几本书加起来一共约4000字,除去重复的至少有2500字。需要多长时间学完?一年时间。他们就可以进入自由阅读了。不但学会了识字,还在潜移默化之中学到了圣贤的智慧。陆游《老学庵笔记》记载“昔者,唐仲俊,少时读千字文,于心动神疲而有悟。平生未尝动心也。故年至八十五六,犹极康宁。”可见,我们的启蒙读物也是非常了得,远非现代的各类教材所能比拟。在这里,我非常希望能够有从事小学教育的老师来做一项实验,那就是进行识字教学的改革实验。因为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在识字方面一直是一个难题。谁能解决这个难题,对国家、对孩子、对自己都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可以选两个班作对比,一个按部就班学习,一个按照古代的教学法,一年之内学完《三》《百》《千》《弟》,最后做一下对比,从识字量、阅读量、理解力、自我约束力等方面,设计出一个数学模型,进行科学的对比,拿出令人信服的数据。如果这个工作做好了,我们可以联名上书教育部,要求在全国推广。到那时,你就是开辟中国识字教育改革的一代里程碑。什么职称、考级、待遇都会不求自得。我讲这些,大家是不是认为太功利了?不是的,我们认为,我们学习经典,不应该“读圣贤书,做神仙事”。我们要积极入世,为社会大众去做事情。同时也不排斥富贵名利。我们得到富贵名利的方式是符合正义的。比如,现在一般人想晋升、涨工资、调工作,无非是请客送礼。但我们不是,我们去做开创性的事业。比如刚才讲的识字法的实验。一旦成功,比你请客送礼得到的实惠要多得多。 上面我们对诵读经典做了一下简单的解释。是从道和器两个层面来论述的。套用现代的词汇就是:一个是“哲学层面”的问题,一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我们接下来讲述礼仪和中医也是这样,都要有两个层面的理解和践行。如果我们能够开创出一个学派的话。我们的学术宗旨就是这个,“道器不分”,“事外无道,道外无事”。因为我们不悟道,就无法“立命”,提升不了自己的生命境界。做事的格局也绝对不会开阔。但是反过来,如果我们只关在书斋里面来悟道,不去做事挣钱,那我们怎么活命?谁来供养我们的父母和孩子?而且那个道也是虚的,不是真实的。《孝经》云:“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我们都是庶民,我们必须以这个为基调去做事。所以,我们学习了经典,不但要做事,还要做大事;不但要挣钱,还要挣大钱;不但要做官,还要做大官。但是,我们会自始至终把握一个度,那就是《易经》所谓:“「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我们能够把握进退存亡得失而不失其正,这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根本! 讲到礼仪,人们一般会认为很简单,无非是迎来送往,提茶倒水,点头哈腰之类,其实这样理解非常肤浅。礼是什么?朱子说:“礼者,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礼记》云:“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可见,礼体现了天地宇宙的法则,是人世间通行规则的总的概括。也是人和禽兽的分界。我们上面讲了,教育的要义在于使人脱离兽性的恶。那么使人脱离兽性的方法就是礼的践行。圣人云:“不知礼,无以立”。人如果不懂礼,也就是不懂人事规则,你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找不到你自己的位置。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礼的意义,我解释一个词。那就是“礼节”。为什么要讲礼节。节字又作何解释?我们只知道一年有二十四节,如立春、清明、夏至、大寒之类。我们知道一年之中如果没有节气,也就无法分出四季,会出现“有冬无夏”“有夏无冬”的局面,人类乃至于好多生物也就不会存在了。因为我们是“因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内经》)。所以,二十四节气就是天地运动的刻度,也是人类存在的前提,非常重要。这个法则反应到人类社会,那就是礼的学问。人是必须要用礼来作为自己行为的刻度的,那就是“礼节”。圣人云:“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又云:“喜怒哀乐皆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因为我们都有恶的一面,所以必须用礼来节制我们,使我们最终明心悟道,臻于圣域。 上面讲了礼的深层内涵,也就是“哲学层面的”意义。我们悟到了礼的重要还不够,还要有具体的实施方法。那就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了。我们非常粗略地把礼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常礼,就是迎来送往,进退,洒扫,应对之类,用现代的话就是行为教育。二是人生礼仪,从出生到死亡,我们中国人要举行出生礼、周岁礼、进学礼、成童礼、冠礼(笄礼)、婚礼、寿礼、丧礼等重要礼仪形式,来见证我们生命的成长,实际上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三是祭礼,就是对祖先、圣贤、英烈的一种纪念。其他还有节日礼仪,企业礼仪、校园礼仪等等。我们中国人一生就浸濡在这种雍容典雅的礼乐之中。所以我们才有“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美誉。所以我们的民族才自豪地称为“华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左传》)。我们成立注册了“明德华夏礼仪服务中心”,就是要积极倡导复兴我们曾经拥有的尊贵和自豪。把各种礼仪重新恢复起来。 讲了经典,讲了礼仪,下面该说中医了。中医实际上也有“医道”和“医术”之分。何谓医道?《黄帝内经》开篇第一句话就是:“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为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他是在用黄帝的成长过程来向我们启示,真正的医道就是一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成熟走向升华的过程。中国文化万变不离其宗。都离不开学道、悟道、合道。《黄帝内经》是一部讲道的书,大量的篇幅在讲医道,而不是讲医术。“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四气调神大论》)。只有悟了道,再来讲术,才能触类旁通,豁然开朗,应用自如,得心应手。关于技术层面的医术,实在是内容太丰富了。尤其是现代中医学,分类更多。简直令人无处下手。我今天就简单提示一下。说一个总的原则。我们学中医,最重要的是要转变观念。要学会运用中医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什么叫中医的思维方式?比如:你感冒了,打喷嚏,浑身疼,发烧。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你如果考虑他是不是病毒性感冒,是用安痛定还是菌必治?那你就是在用西医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如果你想到的是中风还是伤寒,是用桂枝汤还是麻黄汤?那么你就是在用中医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假如你拉肚子,你第一反应在想是不是大肠杆菌感染,那就是西医的思维方式。如果你在想,是胃寒还是胃热,是用藿香正气汤,还是附子理中丸,那你就是在运用中医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思维观念决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同样一个拉肚子,如果走西医那个路线,需要各种检查,如果有病菌,就用杀菌要来治,如果查不出原因,就是无菌性肠炎,是无法可治的。而中医就很简单了,他只需明白属于寒还是属于热。诊断也很简单,喜饮冷水就是热证,喜饮热饮就是寒症。是热证用一支藿香正气水也许就解决问题了,是寒症,自己熬点姜汤也许就好了。我们曾经运用银翘解毒片治愈过一个花了近万元的灰指甲患者。 其实,我们在好多问题上都是本末倒置了。医疗养生也是如此。我以后要开中医养生课。主要从睡眠养生、饮食养生、经络养生和中成药运用四个方面来讲。大家不要小看睡眠问题,说我睡了几十年了,难道怎么睡觉还用人教吗?的确如此!我仅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把右手虎口叉开,放于右侧耳朵下面,侧卧于右侧,左手置于小腹前,两腿卷曲,如弯弓状,这叫做“卧佛式”。所谓“卧如弓”就是这个意思。因为手心属心,耳朵属肾,手和耳朵相接,就能做到心肾相交。长期保持这种姿势睡觉,对心脏、肾脏和大脑都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这样的细节问题很丰富,效果也很好。在这里就点到为止,不再细说了。 我把主要的问题讲完了。最后说一下我们的组织形式。也就是说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活动?我在去年就注册了一个“明德华夏礼仪服务中心”,属于独资企业,我们所有的活动都是运用这个机构来进行运作的。说白了就是商业加公益。我们举办的各种礼仪庆典服务,可以是有偿的商业行为。但是,我们还要尽力去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公益活动。我们策划的“百场演讲”就是公益性质的。我们不搞组织,不搞结社,不涉及政治和宗教。我们的服务项目主要有三大块,一是经典教育,二是礼仪服务,三是中医保健。这一切都可以做成实体,可以赢利。可以发展成一种产业。如果做大了,可以解决一部分青年人的就业问题。开辟出一条新的就业途径,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下面我们进行讨论和交流,请大家自由发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