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青少年国学 >

《三国演义》中的怪力乱神

http://www.newdu.com 2017-11-23 每日新报 佚名 参加讨论

    作为一个现代读者,在读小说《三国演义》时,总会为其中时不时出现的怪力乱神的描写而感到不爽:好端端的一部历史战争小说,被神仙鬼怪之术给掺了杂色。其实,这抱怨不应该落在小说作者身上,那个年代里,甭管什么类型的通俗小说,不添点仙气鬼气,还真显得有点另类呢!按今天的话来说,小说诞生于一个封建迷信大有市场的古代社会,自然有其局限性。 
    《三国演义》中的怪力乱神之术种类不少,什么占卜、相面、施符、求风求雨、幻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最典型的当属诸葛亮借东风。习惯电视版《三国演义》的人会认为,借东风不过是表现了诸葛亮仰知天文的杰出才能,装神弄鬼不过是幌子。可小说原意不是这样的,建七星坛而“焚香于炉,仰天暗祷”,作者是真当诸葛亮为半仙儿来写的。如果借东风情节尚存疑的话,那么小说中五丈原禳星可就是实打实的封建迷信描写了。话说,在五丈原处,诸葛亮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于是乎便施行祈禳之术,在军帐内布七盏大灯,外布四十九盏小灯,内安本命灯一盏,寄望七日之内本命灯不灭,可延续自己生命二十年。最后不幸被魏延冲破。如此描写,可不是什么作者的浪漫主义情思的泛滥,没准作者还是信这东西的。所以鲁迅先生说小说状诸葛而近妖,确有道理。当然,小说中林林总总的神怪描写,不应完全归罪于作者,不少还是历史遗留问题,像左慈这位大神戏弄曹操之事,就来自纯粹的历史著作《后汉书》。 
    如果以辩证的眼光看,小说中的怪力乱神描写也并非一无是处,有些处理得好的地方,很能表现作品的情绪基调。就拿五丈原来说,诸葛亮以祈禳之术续命,这行为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汉室的未来,所以,对广大的读者来说,此处超自然的描写,给了他们于绝望中的微茫希望,而祈禳之失败,则又给读者们带来一种天命难违的悲凉,和对诸葛亮以人搏天的绝大勇气的敬佩。古语有云:尽人事,知天命。小说描写的诸葛亮为了汉室。不仅尽了人事,人事之外的超自然之事也尽了,他对汉室之忠,对正义之渴望,借助这一片荒怪之字,而彰显得愈发强烈,这不正是作者需要的叙述效果吗?!还有一个例子也能说明这一点,就是关羽死后显圣,关羽是何等英雄,竟然死于吕蒙、潘璋这样的“宵小”之手,这一情节让无数崇拜关羽之人,看了憋气。作者自己在讲述这一段故事时,估计也郁闷得不行,于是便特意写了一段关羽死后追凶,令吕蒙、潘璋两位凶手胆裂而亡的文字,抒发自己乃至天下关羽粉丝的闷气。要没有这一段怪力乱神的文字,估计不少读者还不定怎么在背后骂小说作者冷血呢! 
    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三国演义》的神怪描写无可避免,关键是我们今人当如何看待。忠实于原著全面接受,则理性上实在说不过去;一味地加以斥责,并删节掉,固然干脆利索,但又会影响到整个故事的叙述效果。好在,还有电视剧翻拍一说,这难题就交给当代的有识之士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