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青少年国学 >

书生往事: 放逐的才华

http://www.newdu.com 2017-11-23 语文报大学版2009年第10期 佚名 参加讨论

    持守是读书人的理想,意气与禀赋长久地述说着他们的一代风华。面对动荡与惨淡,除了青春迟暮的哀鸣,更有艰难的抗争在解脱的故道上留下沉重的回想。故事发生在西晋与明代的两个读书人身上。在崩塌的山河与晦暗的世风中,他们错综复杂的心态展示出不同的人生历程。
    流浪篇:当书桌无处安放
    卫玠坐着羊车穿过街市的柳荫。过往的行人发现了这个俊秀的男子,从四面八方涌到羊车周围,一睹其风姿,将街道堵得水泄不通。卫家“璧人”的美名一时传遍全城,人们形容他“宛若明珠,朗然照人”。
    瘦马饮江,忘却了浩渺波涛的苍凉。马背后羸弱的青年,听不到大江彼岸摇曳酒旗下的清歌长啸。他不敢回头,尽管马车上栖息着旅途劳顿的家人。当卧榻书几无处安放,他不知何时才能重拾琉璃瓦上的燕影,宴乐中的流觞。
    这位青年名叫卫玠,出自西晋的名门世家。时值晋怀帝永嘉年间,外族大军直逼洛阳,卫玠不得不举家迁往江南。渡江之际,他形神憔悴,百感交集。
    萧瑟江风中,卫玠取出一幅草书,回忆起兄长卫璪挥毫狂书的姿态。卫璪是晋怀帝身边的侍臣,大敌当前,他不能随家人同行,只能将照顾母亲与维系家业的重任交给卫玠。临别时,卫玠亲自为兄长磨墨,静候他笔锋下遒劲的字体。一年以后,墨迹尚存,卫璪却在洛阳战火中不知所踪。
    卫玠还依稀记得儿时在洛阳街市游玩的情景。他坐着羊车,穿过金马门外两尊屹立的铜驼,柳荫道上萦绕着煮茶的清烟,带给他畅快之感。人们逐渐发现了这位俊秀绝伦的少年。“这是谁家璧人?”品茶的长者、柳荫下休憩的旅人、街上嬉戏的孩童,纷纷拥到羊车周围,一睹美少年的风姿……“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没有想过的东西却梦到了,这怎么解释?”卫玠年纪尚小,就开始与长者讨论梦的成因。生活向他呈现了幽微的空间,聪慧的少年独自在广漠的精神田园中畅游。以后,卫玠时常与当时的名士谈论老庄之道。一个风清月朗之夜,他与朋友围坐在几案旁,挥袖把酒,讨论万物动与静的关系。名士王澄首先发言,他引经据典,气势勃发。轮到卫玠发言,他列举天地间的多种物象的变化过程,对王澄的观点一一反驳。他语气连贯,神情专注,令在场的朋友十分尽兴。当卫玠又一次反问王澄时,王澄无言以对,突然全身松软,倒在地上。而卫玠旁若无人,畅谈玄理,直到天空微明。
    然而,通晓玄机的敏锐能否直面天下万世的苦痛,梦境般的遨游是否预示了人生无常的境遇?卫玠无法揣测,过江后的天地,能否容纳他洞彻宇宙的胸襟,抑或江南山水间已经埋藏了他游移的行踪?
    卫玠再也没有回过洛阳,这座古城随后经历了一次浩劫。几路大军疯狂屠城,城中三万生命亡于战火。遍地哀鸣,淹没了铜驼街上的熙攘,金谷涧中的流水,载不动古都的幽咽。在此前后,北方相继遭遇了蝗灾和疫病,寇贼横行,兵荒马乱,百姓已无法安生。和卫玠一样,中原的王公士人、乡党村民成群结队地向南迁徙。而势单力薄的流民,或被贼寇所袭,或被贩卖他乡,处境极为艰难。
    卫玠就这样过江了,前往镇守南昌的大将军王敦门下。奔波的劳累让卫玠的身体更加虚弱。他珍惜与人谈玄的机会,与辗转江南的友人,用熟悉的乡音延续着饮酒论道的盛境。乡音犹在,但缺少了商洛马贩吆喝的豪壮;俊杰的才气不减,但破碎山河间哪里才是安身立命的所在?
    沉沦篇:戏里戏外的悲哀
    徐渭的喜剧是演给自己看的。疯狂的体验、心魔的乱舞、无力的挣扎,换来的只有一声长啸。他无法摆脱那个时代读书人的宿命。内在的持守在依附与谄媚面前黯然失色,心中的天下在礼崩乐坏的年代濒临破碎,除了调侃,只能用虚空祭奠沉沦的故园。
    中午时分,江南一酒楼。一位身着白色长衫,留着八字须的先生抿了一小口酒,兴致勃勃地看着街上卖艺人的表演。身后忽然一阵嘈杂,白衫先生转过头去,只见几个醉汉砸烂了店里的两张饭桌,碗碟被打烂在地,掌柜吓得手足无措。白衫先生立即从怀里掏出一张字条,让身旁的小童出去跑一趟。小童走后不久,一群衙役出现在酒楼外,那几个醉汉吓得四下逃窜。
    这位白衫先生正是徐渭,他唤来的衙役来自浙江总督府。明朝嘉靖年间,徐渭成为浙江总督胡宗宪的幕僚,深受胡的赏识。徐渭进出胡府非常自由,如果在外遇到麻烦,只要一个字条,胡宗宪就会立即派人赶到。
    但徐渭过得并不轻松。他为胡宗宪撰写了大量公文,文章中谄媚奸臣、攀附权贵的内容让率真的才子经历了巨大的痛苦。他性格孤傲,但又不能辜负胡宗宪的知遇之恩。官场的云谲波诡磨炼着一个读书人的坚守与追求。在胡府的荣华富贵之中,徐渭预感到深刻的危机,但又无力挽救。面对人世的弊病,兼济天下的书生意气略显苍白,徐渭能做的,只剩下自我嘲讽。“没处泄愤的,是冬瓜走去,拿瓠子出气;有心嫁祸的,是丈母牙疼,炙女婿脚跟;眼迷曲直的,是张秃帽子,教李秃去戴;胸横人我的,是州官放火,禁百姓点灯。”这是徐渭所编杂剧《歌代啸》的开场唱词。其中有一段剧情是这样的:一个姓李的和尚正准备与妇女吴氏偷情,却碰上吴氏的母亲,他急中生智,为吴母开了一剂治疗牙痛的药方:针灸吴氏丈夫王辑迪的脚跟。吴母信以为真,追着女婿不放,而王辑迪却在妻子的衣袖里发现了一顶僧帽。在他的戏剧世界里,和尚逞风流,官府常打闹,连鬼魂的言语也幽默酣畅。这种游戏的风格,不仅体现在剧作中,也影响了他的诗和画。
    插科打诨,嬉笑怒骂,这是徐渭的创作特点,也是他调侃人生的一种方式。内在的持守承受了晦暗世风的冲击,科考屡败、婚姻不幸等经历使他洞悉世间苦乐,最终选择了游戏人生的蹊径。
    夏日黄昏,绍兴药铺的黄掌柜来到徐渭家,准备领取前几日预定的山水画。当他推开房门时,眼前的一幕使他震惊:徐渭正拿着斧头向自己头部猛砸,血流满面,地上散落着许多水墨画的残片。黄掌柜赶紧上前夺过斧头,发现徐渭的头骨已经破碎,当即四下叫人,及时救治,总算保住了徐渭的性命。人们在徐渭的墨迹中发现了他给自己写的《墓志铭》。后来,徐渭的狂病多次发作,他用利锥刺入两耳,或是猛烈槌打肾囊,蓬头光足,极为狼狈。
    戏里戏外,是喜是悲,徐渭已无力分辨。他的喜剧是演给自己看的。疯狂的体验,心魔的乱舞,无力的挣扎,换来的只有一声长啸。他把心灵的焦灼与被压抑的冲动融入生活,寻求别样的生存方式。当这种悸动模糊了创造与毁灭的界限,开始吞噬人伦与肉身,那么徐渭的一生,便注定了在解脱与沉沦之间艰难地徘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