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启蒙国学 >

66个易错词难倒众人 瞬间文盲让人不敢读写 国人汉语课是否还需补习?

http://www.newdu.com 2017-11-23 人民日报海外版 佚名 参加讨论

    “‘芝麻糊’的‘糊’为什么是第四声啊!从头到尾读了一遍,感觉已经不会说话了,我都怀疑自己是外国人……”“唉,一半读错,学中文专业的我真是惭愧!”这是部分网友在看到网络上列出的易读错字后发出的感叹。
    近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上给出66个易读错的汉语词语,大部分人看后自惭形秽,大叹“涨姿势(知识)了”,很少有人能将其全部读对。严峻的现实甚至让有的网友调侃自己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
    读写字词错大半 汉语能力遭质疑
    不少人发现,很多词语平时挂在嘴边不知说了多少遍,直到现在才知道,原来一直读的是错误的音,甚至连广播、电视有一些播音员、主持人也是读错的。例如,生物学上的用语“嘌呤”二字,其实都应该读第四声,而常常被误读成第一声的“晕船”的“晕”字,应是第四声。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的公共营养师周美荣用了一个很生动的比喻来形容:“这么多年念错的字,就像有些食物,可能你吃了一辈子也没吃对。”
    “瞬间文盲,好多都是我这辈子第一次看到的词,感觉我已经不会说话了。”截至2月18日上午,在该微博超2万的转发中,逾八成的网友表示了对自己汉语能力的“怀疑”。
    不仅如此,此前,微信中一篇名为《一写就错和一读就错的100个汉字》的文章也着实让人读得“直冒冷汗”。寒暄、金榜题名、修葺……很多似曾相识的字如果正儿八经地落到纸面上,能完全写对的没有多少人。
    语言交流可灵活 书面教学不放松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错误。”中国社会语言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唐正大套用了一句时髦的说法。在他看来,是这些词“违反”了大家习以为常的规则,因而成为孤立的例外,也就成了易读错词。“从结构上看,大多数易读错字是形声字,而为了方便识记,我们往往习惯于读字看一半,所以在一些例外的字面前就犯了发音错误。此外,汉字家族中多音字不少,一些字的某个义项过于强大,其读音就容易在实际使用中慢慢覆盖义项较弱的读音,造成误读,‘糊’这个字就是一个例子。”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研究所副主任王佶旻同样认为,词语错误发音的形成,是日常人们在口语交流中为了发音方便而造成的,汉语读音存在着“从俗”和“字典”之差。“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对汉字的正确读音有明确的界定,但其实有一些字,我们在读错音的情况下,它的指代依旧是明确的,在实际表达沟通时也并没有产生误解。”“当然,在书面论文、汉语教学等方面,应该百分之百地严格坚持正确的读音,这是毋庸置疑的。”
    唐正大和王佶旻都认为,尽管正音清源很重要,但在对待某些易读错字上,应该放宽一些规范。因为适时调整、与时俱进也是语言政策和语言生活迸发活力的必要之举。
    学习汉语须自觉 严谨态度很重要
    此前,中国人民大学将语文课从必修课设为选修课,引来热议,不少人质疑“目前我们对汉语教育是否不够重视”,而在王佶旻老师看来,汉语教育应是一种通识教育,应更多地发挥社会的作用予以推广。“一般国民的基本语文素养培养任务在高中毕业时就完成了。因为从事职业不同,对普通话水平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在高中语文基础上的继续学习。”
    日常养成良好的汉语使用习惯,对于提高汉语水平具有很大的帮助。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苗笑武教授说:“当生活工作中错误读音出现时,要及时善意纠正、温和引导,营造规范使用母语的社会氛围。常翻字典,对于不确定的读音进行确认,能规范自己的汉语读音;书写方面,建议养成适当手写的习惯,例如随身携带个小笔记本进行日常事务记录,能有效防止提笔忘字、提笔错字现象。”
    杭州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副教授郭永秉认为,应以一种严谨的态度来对待汉语,“对母语没有一种起码的敬畏,是很可悲的。”“对待易读错字、易写错字,没有其他办法,只有老老实实地记,老老实实地翻查字典。”同时他也表示,希望社会环境能对那些对汉语汉字较真的人抱有起码的尊重,不应斥之为无聊、没有意义。
    “就个人而言,只要用心,花点时间,字典、词典在手,这些都不难。说白了,解决读错字、写错字的问题是态度问题,不是能力问题。”唐正大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