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金台论道·关注传统文化系列谈⑥:开放包容的文化才有力量

http://www.newdu.com 2017-11-23 国学网 张贺 参加讨论

    一位日本姑娘与一位中国小伙谈恋爱,姑娘的父母不同意并发狠话:“不回来就没你这个女儿。”而小伙的亲人也表示反对。小伙的奶奶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当姑娘征求她的意见:“奶奶,您的孙媳妇是日本人可以吗?”奶奶说:“没关系,没关系。”在奶奶的祝福下,这对跨国恋人终成眷属(见1月18日中国青年报)。善良大度、宽厚包容,我相信这是读者对这位中国老人的感受。这样的民族性格是中国文化孕育和涵养的。
    作家叶广芩写过一篇小说,讲的是一位中国女学者寻访日本侵华战争孤儿的故事。小说里,中国名字叫王立山、日本名字叫柴田幸雄的日裔战争孤儿在中国养父母去世后,偕妻子回到日本并找到了生父,但夫妻俩始终难以被周围的日本人接纳,更不要说融入日本社会了。中国女学者问日本同行这是为什么,日本学者给她展示了一幅照片,王立山夫妇过年时在家门上贴了一副对联:“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横批:“夫妻携手”。过年贴对联是典型的中华文化传统,而对联的内容更鲜明地说明王立山不是柴田幸雄,他的灵魂是中国的。小说无一句写到这对夫妇的生活境遇(事实上女学者最终也没能找到他们),但读者却能真切感受到种种若有若无、无所不在的歧视与偏见。日本人对王立山夫妇的排斥和歧视,与中国养父母不计前嫌收养日本战争遗孤,形成了鲜明对比。
    中华文化厚德载物、宽厚包容是举世公认的,正是这一特点造就了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力量。事实上,任何一种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发展壮大,根本的一点就要使秉持这一文化的人群能够不断扩大,保守、封闭、排斥反而使异质文化越发强调自身的独立性。犹太人是世界上坚守文化传统最顽强的民族,但自唐宋以来,在中国定居的犹太人最终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成为犹太移民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例。根本原因正在于中华文化开放包容,善于吸纳和融合。
    中华文化之所以具有宽厚包容的特点,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人很早就树立起“仁”的哲学思想。用孔子的话说,“仁”就是“爱人”。“爱人”的首要前提是意识到别人和自己一样,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孔子和儒家学说里,“仁”是最核心的精神价值,一个人如果能被称为“仁者”或“仁人”,那就意味着他在道德修养上达到了极高境界。
    践行“仁”既容易也很难。说容易,是因为只要心存仁念,就能践行。说很难,难在始终如一。毕竟人有远近亲疏,有好恶喜憎,差别对待才是人类社会的常态,始终如一的平等相待是少见的理想状态。在英语里,“歧视”一词的直译就是“差别对待”;而在中国传统里,人们鄙视的是“不仁”,只要你服膺“仁”、践行“仁”就不会被歧视。平等相待、礼敬他人,这是不同文化走向融合的基础。百川汇海,有容乃大,中华文化泱泱大国的气象的确是“仁”的哲学所奠定的。中华文化因此具备了强大而持久的力量。
    在今天这样一个全球化的世界里,不同文化之间接触的机会大大增加了,文化冲突的可能也大大地增加了。在某些西方大国日趋保守封闭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仁”的精神,用开放和包容去创造人类光明的未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