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来临的新年和春年相距很近,过了元旦又要面对除夕,在这两个节日中应该做些什么,恐怕是我们都不能不考虑的问题。 过节就剩吃了,这是多年来大家一再的感叹,其实还有鞭炮和搓麻,现在一到过节,似乎就是吃喝、放炮、搓麻,再加呆坐在电视机前。这两年又增添了一项新内容: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即将到来的新年和春节假期,阅读微信、转发微信,估计将会成为过节的首要,人人都会乐此不疲,拜年、问候、欣赏、分享、说三道四,恐怕都会在微信里完成。 吃喝、放炮、搓麻,早就是多年一贯制,再变也变不出什么新花样,而从早到晚盯着屏幕又太毁眼睛,出去旅游,当然是一项很好的选择,但不出去或者出不去的时候怎么办呢?我想,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多增添一些文化的内容和情趣。 我们总在喊节日的文化内涵在消失,可如何挽留,或是如何增加?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份挽留和增加的责任,因为过节是每个人的事,只有通过每个人的行动才能提升节日的文化含量。 现在大家都喜欢练练毛笔字,还喜欢当众挥毫,开办展览,四处发表,而我更觉得,书法爱好首先应该融入到我们日常的生活里。过节了,门口的春联如今都是物业公司在那里忙活,买来的春联由电脑统一制作、海量批发,这样的春联千篇一律,又有多大意思?你还不如自己动手,铺纸研墨提笔。大家不都在呼吁恢复、延续传统文化吗?诗词就是传统文化,对联更可以显示传统文化的根基。创作出一副自己得意的春联,贴在门口,供家人和客人、邻居欣赏,如此的文化享受是何等的惬意。如果还有雅兴,不妨帮左邻右舍再写几副,这比硬充书法家,一门心思钻营办展览强多了。 如果实在离不开微信,那就自己创作问候的内容、撰写拜年的新句子,学会如何将自己的心意、亲人的想法、朋友的情感,在微信中巧妙地描绘下来,有情趣有幽默感地互相传递。现在是自媒体的时代,这为人人创作提供了最广阔的空间和发表的机会,可很多人还是不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想要增加文化素养,首先就要学会使用自己的语言,微信的往来,正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在微信中创作,在微信里提高文化品位,过这样的节日,比天天盯着低俗段子、传递不实信息、不加鉴别地胡乱转发,好过不知多少。 当节日过后,我们回想这些日子,创作了多少微信,写就了多少春联,拥有了哪些乐趣,丰富了哪些知识,就会具有满足感、获得感,觉得没白过。不然,如往年一样,又是一通牢骚,说是过得太快了,啥都没做,节就完了,真没意思!而年年发这种牢骚,才是最没意思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