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尚德行的传统文化里,“学习”不仅是为了增强本领,更重要的是修身律己、涵养品德,实现内在人格的完满与升华 优秀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语约意丰,其思想意蕴和智慧光芒穿越时空,历久弥新。为政者,常常品读,如同与智者对话,启思益智,能得为官从政之真谛;又似与圣贤同行,修身养性,方入为国为民之境界。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古典诗词中,“学习”是一以贯之的主题词。“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强调为官者应该善于学习、勤于学习。保持“已到凌云仍虚心”的胸怀,培养“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的行动自觉,读书不辍,日知其所无,才能成就高远的境界、开阔的胸襟、通达的学识、敏捷的思维,做人为官自能不坠俗途,不落窠臼,树立起“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形象。 中国的古典智慧,更加突出“学习”的实践性特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放翁这句诗流传千古,用脍炙人口的韵律,将学习与实践的辩证关系表现得深刻而又生动。“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的空谈干部终将被时代抛弃,新时期的领导者既要有“腹中贮书一万卷”的底气,又要有“于无字句处读书”的智慧。既读破万卷书,又认识现实问题与矛盾,才能笔下能出千言、胸中亦有良策,才能“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当然,在崇尚德行的传统文化里,“学习”不仅是为了增强本领,更重要的是修身律己、涵养品德,实现内在人格的完满与升华。“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为官之德首在清廉,做到“清风两袖朝天去”,才能“免得闾阎话短长”。唐人诗云:“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虑于微、防于小、杜于渐,时时慎微、处处慎独、在在慎己,从而保持“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我自岿然不动”的风骨。 “大夫有诤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令名。”保持清廉,也要涵养良好的家风、纯洁“朋友圈”。领会“父母之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的智慧,养成“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的操守,正好家风、管好家人、处好家事,才能避免“祸起萧墙”。古人云,“势利之交难以经远”,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权相交,权尽则弃。努力多交“益友”、倾心去交“诤友”,才能受益终生。 品读古典诗词,最难捉摸的是境界,最可贵的也是境界。苏轼一生仕途坎坷,一贬黄州,再贬惠州,最后贬到了“鸟飞犹是半年程”的儋州,但是他超越了人生的得失与荣辱,“盛衰哀乐两须臾”,“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这并不是宣扬“人生如朝露”的虚无主义哲学,而是以洒脱乐观的心态对待生命中的挫折和不幸。其实,不论面临何种环境,只要始终坚持把自己放在为人民服务的位置上,不为进退滋扰,不为宠辱失态,始终以“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心态履职尽责,面对诱惑才能百毒不侵,面对名利才能淡然处之,面对责任才能挺身而出。 (作者为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