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文史遗痕:春秋寨忧思

http://www.newdu.com 2017-11-23 国学网 李登建 参加讨论

        烟雨迷蒙,鲤鱼山宛然一帧水彩画。可那位大画家尚嫌气韵不足,仍一遍遍地濡染。花的红洇开,草的绿涨满,饱和的色彩从花瓣、叶梢一串串往下淌,泥土都被浸透了。石头却没有在泛滥的色彩里溶解,只是颜色深了些许,原来是灰白,现在近于黑色,一种质地坚硬的颜色。漫山漫坡,草木稍不留神,这样的石头就裸露出来;其实草木遮掩的地方,也尽是这样的石头,石头的一只只尖角已拱破薄薄的土层。山本来就是石头的王国。才到半山腰,草木明显稀疏,丛丛簇簇巨大的石头叠加、积压在一起,好像大山健壮躯体上饱满结实的肌块。峭壁刀削斧劈,那是他劲拔的前胸。这是一个身上蕴藏着无穷蛮力、铁青着脸、一言不发的威猛武士,谁也打不垮他。再往上走,更为奇特的景观出现在眼前:武士宽阔的肩膀扛起一座拥有150间石屋的古山寨!这座古山寨系五霸之一的楚国为抵御外敌侵略而修筑,经历了数千年的金戈铁马。我们就是奔它而来的。
        而我,还怀了一份心愿——拜谒关公。建安二十三年,关公与占据襄樊的曹仁对峙,曾驻扎于此。我很快找到关公的居室,果然见到了他。他端坐在几案前,一手托着一本厚厚的书,一手捻动长髯,心神专注,都没抬眼和我打个招呼。关公读的是《春秋》,他十分喜爱这本尊崇正统、大谈仁义的鲁国史书,外出征战也带在身边,一有时间就看几页。关于《春秋》,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次关公兵败被迫降曹,曹操故意安排他跟刘备的两个夫人同处一室。谁料关公整夜守在房门口,借着月光读《春秋》。曹操没看到“好戏”,听到的却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的铿锵有力的诵书声。在暗处偷觑的曹操悻悻而去,这是仁义道德的胜利。
        我又看到,关公读书两个时辰,眼睛发涩了,他起身出屋,沿着巡道走,他要查看一下兵营,这是他每天都不疏略的事。夜已深,除了哨兵的身影在晃动,训练了一天的将士们都已熟睡,山寨一片静寂。他先去北碉楼,那是山寨的北大门,扼守着通往宜昌和巴蜀的要道,怎不最牵动他的心?北碉楼上下三层,雄踞于层峦叠嶂之上,一米多厚的墙壁全是由大方石垛起来的,石门如同两扇磨盘,可以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我这石头构筑的堡垒啊!”关公抚摸着城墙,一丝微笑浮上他重枣色的面庞。
        西风猎猎,箭垛上“关”字大旗鼓得满满的,也撩起他的战袍。空气里多了几分寒意,而清冽的月光却愈加明亮,落在石头上发出碎银的脆响。关公从瞭望孔望了一会儿,山脚下虫鸣如琴,远处,汉水对面的曹营也没有什么动静。他要再去南碉楼,转身的一瞬,猛然发现,顺依山势迂回而建的山寨,自北向南呈条形布局,形状酷似他的青龙偃月刀。那青龙偃月刀谁人不晓?两米长,八十二斤重,在赤兔马上一挥,呼呼生风,过五关,斩六将,所向披靡。绰号“虎头”的名将颜良,头颅硬不硬?那可是铸进了钢筋的,也经不住它轻轻一抹呀。此刻,这把大刀的刀刃在月光下闪闪烁烁,像是刚刚磨砺过,其锐利,其英气,昭然炫示。“对,能攻能守,山寨是我的另一把大刀!我有两把青龙偃月刀了,还有什么不能征服?”
        走了数步远,关公停了停,习惯性地将目光投向小山村陆坪——白天他每经过这儿都这样——虽然从这里看去模模糊糊,对关公来说,却是了然于心。这个荆山山脉环抱的小山村得天独厚,碧波粼粼的茅坪河逶迤着从中间穿过,两岸土地肥沃,庄稼茂长,农人执缰喝牛在田里劳作,乐而忘返。可是当战火燃起,两军交锋,杂沓的马蹄踩断细细的阡陌,男女老少纷纷外逃,有的跑到山寨避难(他们都得到过关公的善待、抚恤),有的钻进深山山洞里藏身。战事过去好多日子,凋敝凄冷的小村才慢慢恢复生气,有了狗吠鸡啼,房顶上飘起缕缕炊烟……这些,关公再熟悉不过了!
        查完兵营,本来踌躇满志的关公,脚步却变得沉重,卧蚕眉皱作疙瘩,那团让他纠结的忧思又缠绕在心间:石堡果真坚不可摧吗?大刀确可惩恶扬善吗?仅靠武力能治国安邦,挽回世道衰微、纲常不整的局面吗?鲁国200多年诸侯攻伐、篡弑,城毁国破的历史和眼下混乱的形势,不都是对这一切的否定吗?礼、乐、忠、义、仁、信、智才真正有力量,最柔软的东西有时候恰恰最强大,就连曹操都被它吓退了。然而自己却卷入了这场无休无止的厮杀,给百姓带来灾祸:夜里读《春秋》,天亮却又披挂上阵,趁热血涌上头顶逞匹夫之勇,这实在是与自己向往的“上安社稷,下保黎民”的大仁大义南辕北辙……想到这里,关公两颊发烫,内心塞满了愧疚、痛苦。他疾步回屋,捧起《春秋》——他要对照《春秋》检点自己的行为,找回迷失了的方向……
        这是关公的一段真实的心理变化。人们大都清楚关公与《春秋》的关系,关公的忠、孝、廉、节、仁、勇、礼、义正是从《春秋》里汲取滋养的。后来,在关公读《春秋》的地方建起了一座高达五层、四角翘檐、铜铃叮当的“春秋楼”以示纪念,而原先的“青云寨”也易名为“春秋寨”。
        需要补记的是,一千多年后,一个烈日灼人的上午,一群破“四旧”的红卫兵小将冲向春秋寨,在震天的锣鼓、口号声中,抡起棍棒,稀里哗啦,很轻易地把日军飞机两次轰炸仍巍然屹立的春秋楼,以及关公雕像、“关圣帝君八德叠字咏歌”石碑统统捣毁了。彼时,义、仁缺席,恶、凶肆虐,石头已不堪一击如鸟卵。躲到云端的关公想必目不忍睹,唯有悲叹连连。
        (作者为中国作协会员、散文家,作品入多种选刊、选本)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