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光明时评:特招农村考生是教育公平的制度“补丁”

http://www.newdu.com 2017-11-23 国学网 李思辉 参加讨论

        面向农村贫困地区招收优秀高中毕业生,是一种公平主张的落地。重点关注寒门子弟,在录取分数上有一定降幅,这些都是公正的趋向,是教育公平的制度“补丁”。
        4月15日,清华大学“自强计划”、北京大学“筑梦计划”相继公布,接受农村考生单独报名,在录取分数上有一定降幅,其中清华最多降60分。
        北大、清华是我国的顶尖学府,代表着高等教育的最高水准,寄托着一代代国人的精神情结。京外的一些省市区,每年的招录指标非常稀少,能进入这两所学校的农家子弟更是凤毛麟角。当前,上大学虽已不是农家子弟上升的唯一通道,但仍是最主要的通道之一。乡土社会对此依然非常看重。倘若某乡某镇出了个考入北大、清华的学生,几乎无一例外会成为人们奔走相告的喜讯。
        过去我们总是批评一些地方的“状元”崇拜、名校崇拜,这是针对教育改革而言的。换个角度看,看似很不理性的崇拜,不也反映了这些地方、民众对稀缺教育资源的渴求,对社会公平的期盼吗?越是在偏远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重点大学招录指标的稀缺性就越显著。为什么很多北京的年轻人,很难理解云贵川等地农村学生对首都高校的“迷信”?处境不一样。且不说大城市“地校共建”的招录优厚待遇,单论基础教育条件和质量的差距,就会令人瞠目。基础设施、教学质量的巨大差别,决定了起点的不同、受教育机会的悬殊。这正是教育公平的硬伤所在。
        当然,绝对的公平是理想化的,更多的是一种总体上的公正,对不同群体,不同地区,利益、诉求的平衡。中国的高考制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做到了相对公平——除此之外,人们暂时还想不出更公平的办法。但是,这种相对公平是动态的,它必须不断适应新趋向、新变化。比如这几年,重点大学农村生源一直呈下降趋势,寒门子弟实现求学梦想的路径越来越窄,农村以及偏远地区百姓的公平焦虑增强,整个社会阶层间的流动放缓,这是当前亟须调整的地方。
        李克强总理在近两年的全国两会上多次强调,“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让更多的年轻人,尤其是贫困家庭的孩子有更多的上升通道”,这就是一种崇尚公平、行大道、惠民生的鲜明导向。公平是一种美德,需要用心去浇灌。清华、北大等顶级学府推出专项计划,面向贫困、农村、边远地区招收自强不息、德才兼备的优秀高中毕业生,就是一种公平主张的落地。重点关注寒门子弟,接受农村孩子单独报考,在录取分数上有一定降幅,这些都是公正的趋向,是教育公平的制度“补丁”。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北大、清华打的这两道“补丁”,意义不只是每年向农村考生多提供百八十个招录名额,它还是一个国家的高等学府对教育公平的基本态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公平正义的孜孜追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