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国学讲堂 >

今天,我们怎样读《论语》?

http://www.newdu.com 2017-11-23 新民周刊 佚名 参加讨论

    两千多年后,面对这尊被贴上无数金箔的孔子像,要直视最底层的容颜,谈何容易。但至少,少一些盲目的崇拜,多一些钱宁、马原、李零那样用自己的眼睛来看待孔子的努力,都值得肯定。
    都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可是这半部《论语》,你是否真的能明了其真义?《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有点像现在的微博,你可以说它言简而意赅,也可以说它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人生妙理,浓缩于关于家常伦理的只言片语之中,如何理解?让普罗大众有点困惑,也让历朝历代的注释者有了忙活的对象。
    注释与解构
    梁启超在《要籍解题及其读法》中列《论语》注释书及关系书各种,主要的就有:1、宋朱熹《论语集注》、《论语或问》;2、清戴望《论语注》;3、清刘宝楠《论语正义》;4、清颜元《四书正误·论语之部》;5、清焦循《论语通释》;6、清阮元《揅经堂集》;7、清崔述《洙泗考信录》。
    梁启超没有提他的老师康有为还著过《论语注》二十卷,民国学术大家杨树达的《论语疏证》,把三国以前所有征引《论语》或者和《论语》有关的资料都依《论语》原文疏列,有时出己意,加案语。而语言学家杨伯峻的《论语译注》,注重字音词义、语法规律、修辞规律及名物制度、风俗习惯等的考证,论证周详、语言流畅,是研究《论语》的重要参考书。
    现在,写过《圣人》的钱宁也加入到解经的行列。6月,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的《新论语》,做了一件之前所有注疏家不敢做的事:重编《论语》!触动钱宁做这样工作的是西方学者对《论语》的态度:“当西方学人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拜读《论语》时,看到的是什么?是一些散乱的道德箴言,不过是劝诫大家要做"好人"。"箴言"平淡无奇,话还说得颠三倒四。”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两位大家是康德和黑格尔。康德首先就不认为孔子是哲学家,将《论语》看成“不过是给皇帝制定的道德伦理教条”(《自然地理学》);黑格尔对孔子的评价也同样不高,认为他只是“一位实际的世间智者”,其学说是一种“道德哲学”,“没有一点思辨的东西,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哲学史讲演录》)既然有这样的看法存在,那钱宁就想:我是不是可以让《论语》变得更逻辑一些呢?《论语》成为儒家经典之后,编删改动,断不可行。时过境迁,已经不是儒家占主流意识形态的时期,才有钱宁解构的空间:以“仁”为核心,将《论语》分为内编、外编(内编是孔子之语,外编是弟子之言),内编又分为核心篇、路径篇、实践篇、例证篇、哲思篇,看题目像是哪本电脑软件的入门攻略书,但至少一目了然,原本杂乱纷繁的面貌大为改观。
    心灵鸡汤,大行其道
    不知何时开始,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中的惶惶之犬,如今又登堂入室,成为各名嘴名笔争相谈论书写的对象。
    《百家讲坛》大兴其道时的代表人物,有一位就是讲《论语》心得的于丹。将《论语》打造成心灵鸡汤的于丹,对《论语》正义这一点,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她的讲道谈经,绝非清谈,显然是要给每一个职场杜拉拉一粒自我安慰的灵丹妙药。
    确实,人际关系是现代社会每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做世外高人的逃避心态恐怕于事无补,还是得学点小贴士妙招,好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治国平天下,最不济也能立于不败之地修身齐家。于是,于丹学乃应运而生,说穿了,于丹要跟你讨论孔子和《论语》?非也,非非也。她要谈论的重点与其说是《论语》,不如说是“心得”,借《论语》的东风阐发其对现代人做人处事指点迷津才是硬道理。
    当然了,这些道理,不论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还是“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都是老生常谈,有什么新鲜的?为什么普罗大众视作甘霖泉水,必饮之而后快?除了权威电视媒体巨大的影响力和心理暗示之外,大众普遍需要从教授专家的口中得到他们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总结,就像从星座专栏中发现自己本周星运一样,这些被推到孔夫子头上的言论,又怎么会不经过现代人的曲解变味?
    于丹顺水推舟了《论语》,乃成全孔子热儒学热的文化奇观。
    在于丹之前,用通俗讲话体来讲《论语》的,其实也不乏其人,其中最著名的,非台湾名家南怀瑾莫属。那本《论语别裁》,喜欢南怀瑾的,恐怕也是人手一册诵读再三。南怀瑾的文字,亲和力方面确实满分,非熊十力、马一浮这样佶屈聱牙的新儒学名宿可比。但看问题要看热闹看现象,也要看内里看本质。
    你看他解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至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似通非通的,什么道理呢?从一般人到公务员,凡靠薪水吃饭的,是"富不过三天,穷不过一月",遇上了穷的那几天,朋友要来家里吃饭,当裤子都来不及,那是痛苦万分的事。所以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惨"乎。"绝不是不亦乐乎。”
    当然了,普天之下,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穷汉还少吗?总有那么几个勒紧裤腰带也要充胖子的义士,义字当头,为朋友两肋插刀,请客吃饭,捉襟见肘之余,读南公雄文一卷,读到这一段,不禁拍案而起,热泪盈眶,大呼:“知我者,南公也!”
    有乎?否则,真难以理解,这样的解读,高中毕业生恐怕都明白的道理,何需大师出马一个顶俩?
    温良恭俭让廉义礼智信,儒家的核心三观,于你宦海沉浮、家庭幸福,确实是极少的人生准则;学而时习之,日三省吾身,当然可以洗涤灵魂清心寡欲,但现代人生之复杂,岂是几千年前的孔夫子所能预料的?还以为“半部《论语》治天下”,以为熟读《论语》就可以事业顺遂家庭幸福,无异于缘木求鱼。否则的话,人人皆为君子,何来勾心斗角的宫心剧《甄嬛传》大热?
    孔子批判与还原:丧家狗的真相
    尊孔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对于孔子,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著名作家马原就不怎么待见。
    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马原就对孔子提出了强烈的质疑:“我对孔子一直很怀疑,他说得真漂亮。孔子说的内容里面有一个叫忠,忠君忠臣,首先是忠君,问题是他忠君吗?他是鲁国人,路过哪个敌对国就对哪国国王磕头,他忠君吗?他确实忠君,忠所有的君!然后他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一辈子做什么?游说,你爱听不爱听我就是要灌输你,他做的其实是己所不欲必施于人,做的都是反的。他对老婆也从来不尽夫君之忠,全是胡扯。满嘴的仁义道德,都是人伦,可是自己呢?完全不顾自己的家庭,到处游走。”
    马原认为孔子有没有他的核心思想经不起推敲,因为都在弟子的转述中:“孔子的著作在哪啊?孔子的著作全在他弟子的众说之中,众说叫著作?当然不止孔子这样,耶稣也是这样,释迦也是这样。《新约》也是众说,用众说塑造人,非常可疑。而老子是有核心思想的,是那个时代最了不起的几个人之一。”
    “孔子不是圣人。”北京大学教授李零说:“真正的孔子,活着的孔子,既不是圣,也不是王,根本谈不上什么"内圣外王"。”既然不是圣人,像马原这样尖锐的批评似乎也就无可厚非,权当一家之言,你看李零,要恢复孔子原貌,用了个耸人听闻的标题,多少有点标题党,乃为:“丧家狗”。
    真实的孔子是不是李零所说的“丧家狗”?“什么叫"丧家狗"?”李零自问自答,“"丧家狗"是无家可归的狗,现在叫流浪狗。无家可归的,不只是狗,也有人,英文叫homeless。”
    李零原意是要剔除一些于丹们过多的主观解读,多一些客观描述,所谓“去政治化,去道德化,去宗教化”,可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却说:“李零说的孔子就是历史的真实了?这也很有可疑。”
    两千多年后,面对这尊被贴上无数金箔的孔子像,要直视最底层的容颜,谈何容易,但至少,少一些盲目的崇拜,多一些钱宁、马原、李零那样用自己的眼睛来看待孔子的努力,都值得肯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