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民俗趣谈:端午话“防疫”

http://www.newdu.com 2017-11-23 国学网 卢恩俊 参加讨论

    
    五彩张天师斩五毒纹小盘 明
    
    端阳景图 清 余樨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五月初五的端午,是包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的节日。读古代端午诗词,也能欣赏到一幅幅与卫生防疫保健有关的风趣画面。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读陆游《乙卯重五诗》,看到诗人高冠上插着艾束,忙着进行储药、配药方,为的就是这一年能防病健身平安无事。诗中说的艾束作为辟邪祛毒的饰物,在古代是很普遍的。过端午时,人们在门上插挂艾蒲。《红楼梦》中亦有“蒲艾簪门,虎符系臂”的描写。旧时有一副“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的端午联,说得就更形象。古人把五月看作恶月,且有九个毒日,初五是毒日之首,乃瘟疫流行、毒虫滋生之时,因此要采取各种防疫措施,而艾草和菖蒲就成了“禳毒辟疫”的两大法宝。《荆楚岁时记》端午节条载:“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晋代《风土志》中有语:“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后来长期流行的端午节人们系挂或佩戴艾虎、艾人(健人、豆娘)的习俗,俗意认为就是提升了防毒辟邪的作用。还有贴挂符饰,包括五毒图、天师符、钟馗像、桃印门饰、驱邪镜等。有一幅门上常贴的符诗说的很有意思:“五月五日午,天时骑艾虎,手持龙虎剑,邪魔归地府”。
    端午自古以来是人们非常重视的避邪禳灾的日子,此俗不仅流行于民间,皇宫亦盛行,就连天子也不例外。这在李隆基亲手写的《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的诗里可以看出:“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有趣的是,还有宫廷赐大臣此类节物之事。权德舆在端午节曾得到皇帝赏赐的五色彩带,他欣喜地写下这样的诗句:“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五色彩带指的是“长命缕”,也叫续命缕。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中记载:“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以后相沿成习,直至现代。人们在端午节这天常要身佩五色丝线编成的彩带,既美观,又辟邪,有的系挂上草药香囊,那就的确有了保健作用,民间有“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之语。更有趣的是,唐时还有大臣送辟邪贡品之事。白居易有一首《百炼镜》的诗,写的就是进贡给皇帝特制铜镜(天子镜)的,诗曰:“江心波上舟中铸,五月五日日午时。琼粉金膏磨莹已,化为一片秋潭水。镜成将献蓬莱宫,扬州长吏手自封。人间臣妾不合照,背有九五飞天龙……”全诗16行,读之,也像一面诗镜,将“天子镜”镜里镜外的事理映照得活龙活现。而民间端午“辟邪镜”也很流行。
    苏轼在“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的词中,展现出一幅宋代妇女“彩线缠臂、小符挂髻、芳香驱毒”的沐兰浴端午的风俗画。再看欧阳修“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的词句,更是形象生动地书写了端午节人们沐浴更衣,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秽气,举杯饮下雄黄酒以驱邪避害的情景。端午又称“浴兰节”,这天人们用佩兰、艾蒲等香草泡水洗浴,此俗至今尚存。有的用艾叶、菖蒲等中草药泡水喷洒房前屋后,还要将艾或菖蒲、雄黄浸制成药酒饮服。在众多描写端午酒的诗中,属杨万里的《端午独酌》最有诗趣:“招得榴花共一觞,艾人笑杀老夫狂。子兰赤口禳何益,正则红船看不妨。团粽明朝便无味,菖蒲今日麽生香。一生幸免春端帖,可遣渔歌谱大章。”节日当头,没有来宾,诗人就自己一人在当令的榴花下喝雄黄酒,喝酒之余还不忘对那用菖蒲、艾叶等五色花草扎成的艾人、艾虎之类的禳邪之物,自我解嘲一番呢。
    某些端午习俗带有“巫”的色彩,但那里面萌芽着防疫意识。而这沐兰汤浴、艾蒲等中草药泡水消毒、戴草药香囊、喝艾蒲雄黄药酒以及在民间流行的熏艾叶苍术、饮端午茶、吃五黄、十二红、大蒜蛋等习俗,就闪烁着中医防病治病的科学光芒了。至于龙舟竞赛、射柳、打马球、斗草等,也应该看作是端午强身保健之运动项目了。
    在古诗里,在民俗里,一个“卫生防疫保健节”呼之欲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