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阎廷瑞——从闯关东到闯关东大潮

http://www.newdu.com 2017-11-23 国学网 孙嵒 参加讨论

        光绪二十三年(1897),我舅公阎庭瑞(泽溥,1879-1932)从燕山界岭口附近的一条盘肠小道,攀援到长城一个坍塌的豁口前。他不会辩赏边塞古堠的风光,对他来说后面是重峦叠嶂,前面还是重峦叠嶂,只不过穿过豁口到了关外,就逃脱了直隶官府的追捕。他也不会意识到,他正站在近代东北历史的一个节点上——那一年被认为是清封禁令松弛、真正开始向东北移民的“元年”;他更不会想到,此后他会主动地站在东北发展的另两个节点上——十年后作为清朝满蒙地区移民屯垦的主管,成为闯关东从“候鸟型”向定居型转变的推手;又二十年作为北洋政府的赈务督办和财政总长,成为数百万关内民闯关东大潮的推手。
        闯关东肇始
        和中国的东北疆域
        阎家祖籍浙江,于道光年间落户直隶天津卫北郊,到阎廷瑞时穷的无立锥之地,在天津丁字沽、西汊一带扛活打工。他新入行处处遭欺凌,一次被把头带着打手驱赶,按耐不住与之拼斗,将把头打倒不知死活,知道闯下大祸,急遑遑跑回家中,跟老婆撂下句话就又匆匆往北边逃,直到跑出天津卫地界,才倒在荒野地喘息。伤了人,马上就会被官府追捕,而仇家也不会放过他。天下之大,哪里是容身之处呢?
        阎庭瑞想起听人讲,关外地多人少,大片黑油油的沃土荒在那里没人种。直隶这些年旱涝蝗疫灾害连连,有些人便不顾官府禁令,铤而走险去闯关东。他盘算走投无路,不如去闯关东,当个二三年人丁攒点钱,等伤人案子风头过了再回来,若是混得好能置下块儿地,迁家定居也不是不行。
        闯关东之为“闯”,不是因为关东沃野广袤,也不是因为自然条件严峻,而是因为清廷实行封禁政策,到关东需要“闯”过封锁线——直隶民多私越长城走辽西、山东民多泛海偷渡到辽东,所以称之为“闯关东”。
        明清之际中国东北疆域的北界,是蒙古诸族游牧的北温带草原与寒带的分界线。清代明后,就在时空上与彼得大帝革新图强的俄罗斯遭遇了。康熙与之签订的《中俄尼不楚条约》,通常讲中国失去了3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以前述游牧北界计算,则丧失的土地要近一百万平方公里。
        除了对边疆不重视,地旷人稀是失地丧权的重要因素。明末时东北人口有二三百万,经过努尔哈赤的屠杀和汉人大量逃亡、以及清初满汉八旗进关,人口剧减。但满清贵族为了在中原立足不住时给自己留一块“退身地”,反对东北施行封禁政策。康熙朝颁布《辽东招民授官永著停止令》,修筑边墙“柳条边”,严禁关内人民去东北屯垦、狩猎、采参等等。乾隆五十二年(1787),辽宁、吉林人口合计96万人,黑龙江少到难以估算。到道光三十年(1850),辽宁吉林人口合计不过约289万人(何炳棣《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这一时期,清政府又丧失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和库页岛,计100余万平方公里的东北领土。
        直到光绪二十三年,俄国又攫取了在中国东北修筑东清铁路的权益、并谋划向满洲移民60万。后起的日本也武力和移民并举向东北扩张。清廷始加戒惧,开始对移民东北解禁。封禁令的松弛便要从阎庭瑞私越长城的光绪二十三年计,正式废除则迟至清朝灭亡的前夜。
        阎庭瑞一程程跋涉出了关,见沃土千里,却大都有土无人。当时中国每平方公里平均43.6人,而东北每平方公里不到三个人,可见之地广人稀。但大片大片的土地都是满清皇室和八旗王公的庄园牧场,荒弃着也不准他人耕种。他只能流浪着打短工,帮客商贩运和做点小买卖。一天走货到大虎山附近,见几名汉子打一个小个子。舅公逃亡天涯仍是血性难改,上去劝阻。那几人打小个子,其实只为了一点细故,见有人劝,也就罢了。他和小个子一说还挺投缘,便拜了把子。这个小个子后来可是赫赫大名,就是东北王张作霖。
        光绪二十七年张作霖在广宁南乡拉杆子成立大团,阎廷瑞路过时便入了伙。所谓大团,是甲午战争后关东兵匪横行状况下,各地方成立的武装自保组织,严格讲不是胡子或马匪。但那时跟着张作霖的一班人,都被认为是绿林出身。这段既不啸聚山林亦不剪径分金的绿林生涯,便成了奉系集团崛起的始点。
        洮南屯垦总办
        和移民屯垦的勃兴
        南乡大团失败后,张作霖又到八角台操办大团,不久被清新民府收编,变成了“新民府巡防马步游击队”,从光绪二十八年到三十三年(1902-1907),先后为官府剿灭了不少土匪绿林军,从副营级的马步游击队提升为旅级的奉天前路巡防营。阎庭瑞一直为他管军需。
        沙俄攫取了中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领土后,又鼓动、资助、武装一些蒙古王公和蒙古匪帮叛乱,图谋将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今蒙古国)、甚至漠南蒙古(今内蒙古)都从中国分裂出去,而清廷民族政策及放垦措施的失当又激起蒙族牧民反抗,使满蒙情势愈发危险。张作霖部被派去剿匪平叛。
        满蒙交界的通辽、洮南、科尔沁一带的广阔草原,是蒙古武装活动的根据地,千人以上的就有好几股,都是一人双骑,精于骑射又熟悉民情地形,飘忽如风出没无常。张作霖部一到那里就陷入困境,几次濒于覆没险境,经改变战术又年余苦战,消灭了白音大赉和牙仟等部。张作霖被加封为洮南镇守使。但最凶悍的陶克陶胡在沙俄援助下气焰更盛,广阔的草原仍是蒙古武装活动的天然根据地;而张作霖部长期征战,根据地和供给问题日益突出。为改变不利局势,阎廷瑞提出屯田的建议。经张作霖举荐,他被任命为洮南屯垦总办。
        这可不是舅公十年前筚路蓝缕出关时所想望的一小块耕地,而是可以容纳不计其数流民梦想的广袤处女地。作为一个失去土地、亡命关东的流民,他非常清楚移民和垦荒的症结所在,规定对来洮南开垦的移民,发给旅费、农具和种子,还免租税三年;很低的报领荒地价格,只需交每晌地(合十亩)银一角的保证金,即发给承垦证书;又规定对招徕移民屯垦十人以上的,为百户长,百人以上为屯长。种种优惠政策很快吸引了大批流民前来垦荒。既压缩了蒙古武装的活动空间,也为张作霖集团执掌东北政权后的大规模移民和屯垦做了铺垫。
        张作霖先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寻找战机击败了陶克陶胡,暂时稳定了满蒙局势。东蒙当时多处于荒野未开、崇山未辟状态,清政府随即开禁移民垦荒,阎廷瑞又兼任了蒙荒局的副局长、局长。据时任东三省总督徐世昌的《东三省政略》,放垦蒙地科尔沁右中旗5.7万垧,科尔沁右后旗3.4万垧,科尔沁左中旗约8.6万垧,科尔沁右前旗23万余垧,郭尔罗斯后旗42万余垧,郭尔罗斯前旗21万余垧,共计放垦蒙地一百多万垧。为生计所迫闯关东的流民,比常人更多一分吃苦犯难的强悍坚韧。经过几年奋斗,洮南和新开蒙地成为了新兴产粮区。
        面对俄日两强交侵,清政权不得不开放移民垦荒。此前虽曾开放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但因条件限制效果有限,真正形成规模,便是在洮南和东蒙屯垦。也正是从这时,闯关东的关内民开始从候鸟般春去冬回打工型,向携家带口、永久迁居型转变。
        满蒙地区的移民放垦对于实边、抗御列强侵略和东北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清政府和蒙古上层上下其手地大规模放垦,不可避免的侵害了牧民利益。蒙族长诗《陶克陶胡》和《嘎达梅林》,都是叙述蒙族牧民对蒙古上层贵族、满清政权及后来的奉系军阀勾结放垦的反抗。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
        华北大灾荒和闯关东大潮
        华北地少人多,人口密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人均占有土地居末次。1851年为4.46亩,1912年减少到3.66亩,1928年又减少到2.93亩(章有义,“近代中国人口和耕地的再估算”,《中国经济史研究》,1991.1),而捐税之重则居前列,加上自然灾害和战乱频仍,人民生活愈加困苦。上世纪20年代初华北五省更出现长期大面积的旱荒,灾区面积约271.27万方里,受灾共340个县,灾民达3000万人(《崩溃过程中之河北农村》,中国经济,一卷4-5期,1933年8月)。
        东三省虽经20世纪初叶放垦移民,开垦土地也只有可耕土地的约6%。民国三年统计,奉天开垦4084万亩,荒地36000万亩;吉林开垦3250万亩,荒地40500万亩;黑龙江开垦2200万亩,荒地67500万亩(《农商公报》1卷第2期,1914)。而田赋,奉天只是冀鲁豫的一个零头,吉林、黑龙江更可忽略不计。与中原战乱频仍不同,这一时期东北在张作霖统治下相对安定,经济高速发展。两相作用之下,关东就成了华北灾民的出路乃至向往的乐土。但这些饥饿待毙的灾民,是无法自行扶老携幼、千里跋涉逃往关东的。
        阎庭瑞在满蒙屯垦后,又担任东三省官银号总经理,统一东北币制,运用货币发行权刺激经济,助成东北经济起飞和奉军“整军经武”,二次直奉战争时正在吉黑榷运局局长任上。榷运局管吉林和黑龙江的盐务、运输和缉私,是最有油水的衙门。后来满洲国的皇宫,就是他在长春的办公楼。但他在奉军入关后,主动请缨担任了山东赈务督办兼奉天赈务局长,统管关内关外的赈灾、移民及其安置。这其中不免有随张作霖进关分一杯羹的考量,但舅公一直有一种挥之不去的难民情结,赈灾济民应是主要出发点,而他领导的赈灾行动也表明了这一点。他会同奉天当局制定《难民救济规定》和《新入境难民救济规定》,在天津设立移民局,在奉天多地设立收容所和救济会,安排关内的移民和关外的安插;还规定京奉、奉海等铁路对移民减免票款。日本在华最大情报机构、满铁调查课的报告《民国十七年の满洲出稼者》讲:“在移出地中,对移民最尽力的是山东赈务处。在1928年难民如潮的情况下,该处用运输粮食的空车把灾民送到东三省各县区,乘车期间的饮食全部由该处负责。另外,该处还设立了难民招待所,备有席棚、粥厂等,对出关难民提供食宿帮助。” 
        为了抗御日俄侵吞和发展东北经济、扩充自身实力,张作霖集团一直大力推行移民实边。1925年张作霖亲自担任东北屯垦总办,拨出一千万元垦殖专款,在天津设立移民局,招募直隶贫民并派员到山东、河南招募贫民移民东北,发布告示讲:移民由专车运送出关,一切旅费及家族赡养费均由移民局负担(《大公报》1925年1月8日)。阎庭瑞负责山东赈灾后,一方面就地赈济灾民,一方面充分利用铁路系统、加开专列运送灾民出关,同时发掘其它运力如海运。他在1927-1928兼任税务总署督办、掌管海关。当时海关统计,该时期山东移民要占到移民总数的七成。据《近代山东沿海通商口岸贸易统计资料》(1986版),1928年和1929年烟台、青岛、龙口三港到东北地区的客运量分别达61万人次和64万人次。
        据陈翰生:《难民的东北流亡》(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集刊,第1册),1921年关内向东北移民为20.9万人,1926年增为56.7万人,1927年又增为105万人,1930年减少为67.3万人。日本满铁太平洋问题调查准备委员会1931年的统计,关内各年移民东北的人数为:1923,342038人;1924,376613人;1925,491949人;1926,572648人;1927,~1026000人;1928,~1128700人;1929,~1080800人;1930,~810000人。中研院和满铁的统计主要基于近代交通工具,而“私越”、“私渡”的则难以统计,因此实际移民人数应较上述为多。九一八事变后移民潮停滞和倒流,东北人民不堪日本侵略军蹂躏纷纷逃亡。七七事变后日军强征和抓捕约500万关内民到东北当劳工,但这与移民有本质不同。上世纪30年代南开大学曾对东北一千多户移民进行调查,民国时期(1911-1931)来的占90%,其中1925至1930年间来的占其50%以上(“中国农村人口增减趋势以及农民离村部分考察”,《中行月刊》,9卷3期,1934.9)。因此上世纪20年代中后期,是移民东北的高峰。
        近代中原地区的几次大灾荒,1877-1878华北旱灾造成1000多万人死亡;1928-1930陕甘饥荒造成550-600万人死亡;1942河南饥荒造成200-300万人死亡;而始自1920的华北五省旱荒,受灾时间、面积和人口都超过其它,且前灾未平后灾又起,但只灾荒之初造成约50万人死亡,而后未再出现大面积死亡。当时《晨报》报道,1927山东旱灾灾民就达千万以上,“设无得力之大宗救济,恐饿毙者,不免有二三百万之众”。
        当时山东在张宗昌“匪军”统治下,人祸之烈不亚于天灾。在政治腐败、财政枯竭的状况下,只部分控制北方政府的张作霖集团,在与新老直军、西北军、北伐军等混战不休状况下,能够拨出大笔专款用以移民、垦殖和赈灾,特别是那些持己饥己溺之心拯民救灾的赈务人员,不能不说是难能可贵。在减轻灾难的同时,几年里帮助数百万灾民移民东北,助成了闯关东的大潮。
        东北移民实边的深远影响
        阎庭瑞闯关东时,东北总人口为542万(1898年);开禁和大规模屯垦后的1911年,增长为1841万;闯关东大潮后(1930年)达到3000余万(梁仲方,《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1980)。这里面除人口的自然增长外,大多数是机械增长即移民所致。
        移民实边促进了东北的经济发展。1914年东北开垦土地14019.2万亩,1932年增加到30618.6万亩;1912年粮食产量800.2万吨,1930年增加到1886.5万吨(许到夫,《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及贸易统计资料》,1988);民族工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开矿山(奉天矿务局首任督办即阎庭瑞),修铁路,建工厂,到1925年东北工商业已占全国30%。更重要的是抗御外敌侵略。
        沙俄于1581年侵入西伯利亚,仅60年就从乌拉尔山推进到了太平洋西岸。三百多年中,平均以每天占领130平方公里的速度向外扩张。兴建中东铁路后,更加紧向北满移民。日俄战争后,沙俄扩张势头受挫,日本势力大张,仿照英国东印度公司模式建立殖民机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由在台湾建立日本殖民统治的后藤新平来担任总裁,图谋将东北变成日本的殖民地。后藤新平指出:“战争不可期待常胜,永久之决胜乃在于民口之消长”,认为“尤不得不以移民为其中之要务”。《田中奏摺》也讲“待我国民移往多数于内外满、蒙之时……斯时也,是蒙古人之蒙古欤?抑或日本人之蒙古欤?”但后藤新平十年内将50万日民移入满洲,即可在东北稳操胜券的判断和计划,主要假想敌是沙俄,没把腐朽的满清政权放在眼里,更没有预料到张作霖集团崛起后的移民力度。
        张作霖集团统治东北的十几年间,上千万关内人民移民关外,远远超过日本的一百五十万移民和俄国的二十几万移民,确定了汉族为主体的人口构成,而这些闯关东的移民具有明确的国族认同,使日本、苏俄和满清宗社党将东北从中国分离出去的企图难以得逞,从而奠定了近代的东北亚疆域格局。
        皇姑屯事件,舅公与张作霖同车而幸免于难。“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当国际联盟调查团来华调查、日本策划成立满洲国之际,他为张学良去奉天活动,遭大汉奸赵欣伯出卖,被日本杀害(赵欣伯、溥仪、打响抗日第一枪的马占山、和我家人对经过的说法略有差)。但东北永属中华,就是对为这一事业做出贡献人们的最好纪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