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资源 >

历代著名家教选介(八):李鸿章家书(5)

http://www.newdu.com 2017-11-24 国学网 陈友冰 参加讨论

    谕玉侄(论古今中外五伦之异同)
    朔日(1)来禀,谓古今五伦(2)之不同,尚属合理。其中尚有一二未明晰者,乘友人回乡之便,为侄解剖。
    吾国自古相传之伦理,曰君臣,曰父子,曰夫妇,曰兄弟,曰朋友。此五者之纲纪(3),在家族封建时代似可通行,然亦不甚适当,故三代盛时孔子亦只谓之小康(4)。洎(5)乎封建既破为郡县(6),此五者之伦理更觉其不当。况乎大地交通,国家种族竞争之愈烈(7),故吾之古之伦理愈不适用于世用,而吾国人犹泥之(8),此地方所以不发达,邦国之所以受人侮也。
    夫吾国之所谓五伦,非有谬也,但不周备耳(9)。今世界学者公定之伦理,大概为对于己、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邦国,对于世界,亦五大纲,而以个人与邦国之关系为最重。一国民法由此定(10),修身道德即以此为标准,此实吾国向者之伦理所不及也。吾国家族伦理,父子间但重孝养,故谚有养儿防老之说。西洋各国,人重自立,养老自有储蓄,而对子教育则有不可不尽之义务。故其人皆有学识,少家累,故能尽力于邦国(11)。非不必养亲也,盖托生之社会国家,较一亲之为重也(12),且人能自养无需待养于子孙也。世界各国,成年二十至二十五岁,各国不同,男子莫不有纳税当兵之义务。既成婚,则自为一家之户主,籍有专职(13)。凡生死、婚姻、迁居莫不确注于册,无漏无隐(14)。吾国则以五代同堂为美事,有祖父子孙曾。即年长成材,亦不得为户主,与地方、国家毫无关系。是徒然增家累减国力,乌能适宜于此竞争世界乎?(15)
    总之,一国之法度,当随时势为变迁,而道德即缘之为轻重(16)。今后一国之民族,乃趋乎适者。凡此种种,非片楮(17)可尽,所愿吾侄注意及之。
      【注释】
    (1)朔日:农历每月初一。
    (2)五伦:古人处理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所谓“五伦”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行为准则分别是忠、孝、悌、别、信。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
    (3)纲纪:指治理、整顿的大纲要领。语出《荀子·劝学》:“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4)故三代盛时孔子亦只谓之小康:以至于对夏商周那样的的盛世,孔子说只能算是小康社会。三代:夏商周。
    (5)洎(jì):到了。
    (6)封建既破为郡县:封建制被郡县制所代替。夏商周三代实行分封制,将王的兄弟等亲属和儿子、大臣分封为诸侯国,拱卫中央政权,叫分封制或封建制。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改分封制为郡县制,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由中央选派郡守和县令来管理。
    (7)况乎大地交通,国家种族竞争之愈烈:指进入近代社会后,随着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发明,交通越来越快捷便利,国家和不同民族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8)故吾之古之伦理愈不适用于世用,而吾国人犹泥之:所以我国古代的五伦之说越来越不适用于当今世界。但我国民众还拘泥于古之五伦之说,不知道变化。泥:拘泥,固执成见而不知变通。
    (9)夫吾国之所谓五伦,非有谬也,但不周备耳:我国的五伦之说,不是有什么不对之处,但是不够完备。
    (10)一国民法由此定:国家的法律依据这个道理来制定。民法:本指调整平等主体(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这里泛指国家法律。
    (11)邦国::国家。邦:中国古代最早的国家形式为小国寡民式的邦国。
    (12)非不必养亲也,盖托生之社会国家,较一亲之为重也:不是说他不需要侍候双亲,而对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公民来说,为国家和社会服务,比侍候双亲更为重要。
    (13)籍有专职:有专职人员管理户籍。
    (14)无漏无隐:户籍上记载的清清楚楚,没有隐瞒和疏漏。
    (15)乌能适宜于此竞争世界乎?怎能适应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今世界?乌能:怎么能够。
    (16)道德即缘之为轻重:伦理道德也要随之发生变化。
    (17)片楮:片言只语。楮(chǔ):落叶乔木,叶似桑,树皮是造纸原料,古时亦作纸的代称。
      【简析】
    这封给侄子的家信集中反映了李鸿章对中国传统道德和家庭关系的看法,这也是他推行改革和洋务运动的思想基础。其中一些观点,不但在当时是相当激进,就在今天也具有不可磨灭的思想光辉,具有指导或借鉴意义。由于是封给亲侄儿的家信,可以没有顾虑、不怕世议,可以放开来说,因此,对于研究李鸿章的改革思想或认识他的为人,都是相当重要的。
    全文皆是在对比中进行:
    中国古代与当代:在家族封建时代似可通行,然亦不甚适当,故三代盛时孔子亦只谓之小康。洎乎封建既破为郡县,此五者之伦理更觉其不当。况乎大地交通,国家种族竞争之愈烈,故吾之古之伦理愈不适用于世用。
    比较的结果是:故吾之古之伦理愈不适用于世用,而吾国人犹泥之(8),此地方所以不发达,邦国之所以受人侮也。
    中国五伦与世界五伦:吾国自古相传之伦理,曰君臣,曰父子,曰夫妇,曰兄弟,曰朋友;世界五伦:对于己、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邦国,对于世界,亦五大纲,而以个人与邦国之关系为最重。
    比较的结果是:(西方五伦)一国民法由此定,修身道德即以此为标准,此实吾国向者之伦理所不及也。
    中国家庭观与西方家庭观:吾国家族伦理,父子间但重孝养,故谚有养儿防老之说;西洋各国,以个人与邦国之关系为最重人重自立,养老自有储蓄,而对子教育则有不可不尽之义务。故其人皆有学识,少家累,故能尽力于邦国。非不必养亲也,盖托生之社会国家,较一亲之为重也,且人能自养无需待养于子孙也。
    世界各国男子莫不有纳税当兵之义务。既成婚,则自为一家之户主,籍有专职;吾国则以五代同堂为美事,有祖父子孙曾。即年长成材,亦不得为户主,与地方、国家毫无关系。
    比较的结果是:中国的五伦是徒然增家累减国力,乌能适宜于此竞争世界乎?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比较,李鸿章的结论是:总之,一国之法度,当随时势为变迁,而道德即缘之为轻重。今后一国之民族,乃趋乎适者。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看来一百多年前的李鸿章已膺服于心。比较一下,我们今天有的小学还让学生穿古装他,行跪拜礼;有的大学新生入学还学古代“入泮”之礼,一味“泥古”,读一读李鸿章这段话:“况乎大地交通,国家种族竞争之愈烈,故吾之古之伦理愈不适用于世用,而吾国人犹泥之,此地方所以不发达,邦国之所以受人侮也。”也许能有所警醒。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