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资源 >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一):总集(4)

http://www.newdu.com 2017-11-24 国学网 newdu 参加讨论

    61、《景刊宋金元明词》
    吴昌绶辑。《景刊宋金元明本词》与《疆村丛书》、《宋六十名家词》、《四印斋所刻词》并称为我国四大词集丛刻。全书包括清宣统三年(1911年)至民国六年(1917年)《仁和吴氏双照楼景刊宋金元词本十七种》、民国六年(1917年)到十二年(1923年)陶湘续刻《武进陶氏涉园续刊景宋金元明本词二十三种》及陶氏《叙录》一卷、《补录》三种。
    中国书店重印本,为吴陶两家四次刊刻的原版。
    吴昌绶(公元1867—1924年),字伯宛,号甘遁,又号词山、印丞 、晚号松邻。浙江仁和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举人,官内阁中书。能文,工诗词,善书法,平生爱好刻书。
    62、《词综》
    清朱彝尊编、汪森辑,此书由朱彝尊编选26卷,汪森增补10卷,选辑唐、五代、宋、金、元诸家词30卷,补人3卷,补词3卷,共36卷。共收录词人650多家,词作2250多首。此书集中多人搜采原始材料,“计览观宋元人词集一百七十家,传记、小说、地志共三百余家,历岁八稔,然后成书”(汪森《词综》序)。
    此书内容丰富,间以考证,“凡稗官野记中有片词足录者,辄为采掇” ,“其词名句读为他选所淆舛,及姓氏爵里之误,皆详考而订正之” (《四库全书总目》)。此书体例能吸取前代词选之长,以时代先后为序,各家下有词人姓氏、籍贯及其著作,间附宋、元人评语。书前有汪森所撰序文。序中指出不应把词作为“诗之余”,推尊姜夔为词家正宗,以张辑、卢祖皋、史达祖、吴文英、蒋捷、王沂孙、张炎、周密为羽翼。然而只字不提苏、辛词派。朱彝尊在《凡例》中又提出“词至南宋始极其工,至宋季而始极其变,姜尧章氏最为杰出”。此编“以醇雅为宗”的选录标准,意在纠正明词的流弊,同时也反映了浙西词派重格律形式,忽视思想内容的偏向,所以文廷式批评朱彝尊“所选《词综》,意旨枯寂。后人继之,尤为冗漫。以二窗为祖祢,视辛、刘若仇雠,家法若斯,庸非巨谬”(《云起轩词抄序》),言辞虽不免偏激,但观点是正确的。
    版本有康熙三十年(1691)经汪森等增订的刊本;《四部备要》本;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校点本。中华书局 1975 年曾据康熙三十年裘抒楼刊本断句影印出版。 时代顺序排列,后附作者笔画索引,以便查阅。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今嘉兴)人。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寻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出典江南省试。罢归后,殚心著述。 工诗,与王士禛为南北二大宗,论者谓王才高而学足以副之,朱学博而才足以运之。康熙四十八年(1709)十月十三日(11月14日)卒,年八十一。著有《日下旧闻》、《经义考》、《曝书亭诗文集》等书。其《曝书亭词》,自定为《江湖载酒集》、《静志居琴趣》、《茶烟阁体物集》、《蕃锦集》等四种,
    汪森(1653~1726)字晋贤,号碧巢,浙江桐乡人。康熙年间拔贡。官广西桂林府通判。累迁户部江西司郎中,与朱彝尊友善,后告归。兄文桂弟文柏亦工诗,黄宗羲称之为“汪氏三子”。后又从黄宗羲、朱鹤龄、朱彝尊、潘耒等诸大家游,学业益进。乃营碧巢书屋以当吟窠,筑华及堂以宴宾客,建裘抒楼以藏典籍。海内名士,舟车接于远道,诗名籍甚。晚岁家居,以著述自娱。森归田后,曾借朱彝尊家藏书,荟萃订补为粤西诗载二十四卷,附词一卷,文载七十五卷,及丛语三十卷,所著有《小方壶存稿》十五卷,《桐扣词》三卷,又辑有《虫天志》、《名家词》等。
    63、《疆村丛书》
    朱孝臧(号彊村)辑,该书收唐宋金元词集一百七十九种,材料丰富,校勘精密,是一部研究词学的重要资料。有1922年朱氏刻本。
    朱孝臧(1857~1931),一名祖谋,字古微,号沤尹,又号疆村,浙江归安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历官编修、侍讲学士、礼部侍郎。出为广东学政,因与总督龃龉,辞官,游览名山大川,吟咏自遣。后卒于上海。朱孝臧始以能诗名,为京官时,与著名词人王鹏运交,弃诗而专攻词。著有词集《疆村语业》二卷,身后其门人龙榆生为补刻一卷,收入《疆村遗书》。又校刻唐宋金元人词为《疆村丛书》,并辑有《湖州词征》、《国朝湖州词》等。
    64、《宋诗钞》
    宋代诗歌总集。包括《宋诗钞初集》、《宋诗钞补》两种。《宋诗钞初集》,共一百零六卷,清代吴之振、吕留良、吴自牧编选。于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开始编辑,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编定,前后历时九年。收诗人一百家,收诗一千二百余首。原已成集者按时代先后为序。原已成集但选诗不满五首者与原未成集者中为一编,附在全集之后。每集之首,系之小传,并加品评或考证。其中杨万里选了《江湖集》等九集,谢翱选了《晞发集》二集外,其余皆一人一集。但刘敞、邓肃、黄干、魏了翁、方逢辰、宋伯仁、冯时行、岳珂、严羽、裘万顷、谢枋得、吕定、郑思肖、王柏、葛长庚、朱淑真等十六位词家有目无书。《初集》并未编完,亦有明显疏漏。钞选诗中漏错互出,对卷帙繁多的别集,往往前详后略。1914年,李宣龚校补了其中的缺文,计五十八家七百二十八字,由商务印书馆排印出版。
    《宋诗钞补》,清代管庭芬钞、蒋光煦编。88卷,共选补作家85人,除原缺16家之外,其它作家名作,也多有增补,共计增诗2780首,其体例一如原书。但其中也选汰不精,有些作品不是选自别集,而是用《宋诗纪事》、《宋百家诗存》凑数。
    《宋诗钞初集》,有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吴氏鉴古堂刻本;1914年上海涵芬楼影印本;1935年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第二集)本。《宋诗钞补》有1915年上海涵芬楼排印本(以别下斋藏本为底本)。1984年中华书局根据以上版本进行整理,统一别集的名称,删除了两书重复的部分,改正明显的错字和异体字,并加新式标点,合编为一书,统称《宋诗钞》。
    吴之振(1640~1717),清代诗人。字孟举,号橙斋,黄叶村农。石门(今属浙江)人,贡生,官申书科中书。后隐居,买名园“黄叶村庄”,常与友人在园中饮酒赋诗。平生与吕留良交情最深。其诗专学宋人,“出入于宛陵(梅尧臣)、东坡(苏轼)、山谷(黄庭坚)诸家。(徐世昌《晚晴移诗汇》)但同时避免了许多宋诗佶屈聱牙、生硬坚涩的毛病。题材上多为写景,酬赠之作,山林诗最为有名,也有一些反映现实的篇章。体裁上,以七言绝句见长。描写风俗的《课蚕词》被称为绝唱。着有《黄叶村庄诗集》十二卷。还选刻施闰章、宋琬、王士禛、王士禄、陈廷敬、沈荃、程可则、曹尔堪的诗为《八家诗钞》。
    吕留良(1629~1683),清代文学家、学者。字庄生,别号晚村;又名光伦,字用晦。崇德(今属浙江)人。明秀才。初与黄宗羲、高斗魁等人结识,明亡后,他散其家财,连结海上,图谋复兴,备尝艰苦。时移事变,知事不可为,遂家居授徒,借着书讲学,以寓其郁勃不平之气。他性格高傲,自认为文章声气已足独树一帜,于是痛诋王阳明,又诋《明儒学案》,并诋黄宗羲晚节,二人遂绝交。清廷举荐博学鸿词科,他誓死拒荐。晚年削发为僧,名耐可。心情郁闷,因病而终。死前作《祈死诗》6首,中有“贫贱何当富贵衡,今知死定胜如生”句。首著《维止集》一书,对清廷多所讥刺。雍正时,为曾静,张熙之文字狱所株连,竟遭到棺戮尸,著述焚毁,但民间仍有流传。吕留良学宗程朱,博学多才。其文善于说理,唯尖刻处令人望而生畏。诗学杨万里,陈师道,多抒写易道的悲愤和不愿仕清的决心,深情苦语,狂放不羁,悲怆之情,令人感喟。但也有一些萧闲淡远之作。主要著作有《吕晚村诗集》、《吕晚村先生文集》八卷和续集四卷、《东庄诗存》七卷。精通医学,曾着《医贯》。
    管庭芬(1797~1880)原名怀许,一作名廷芬,字培兰,又字子佩,号芷湘,晚号笠翁、芝翁、甚翁,亦号渟溪老渔、渟溪钓鱼师、渟溪病叟,浙江海宁路仲人。清学者、画家。诸生。少时博览群书,能诗文,善画山水,尤善画兰竹,精鉴赏、校勘。尝佐钱泰吉纂修《海昌备志》。居室名“一枝轩”、“太古轩”、“渟溪老屋”、“花近楼”、“斜川馆舍”、“留教书堂”、“听雨小楼”、“墨王楼”、“笔花吟馆”、“待清书屋”、“心亨书屋”、“锄月种梅室”。著有《芷湘吟稿》4卷、《芷湘笔乘》1卷、《丱兮笔记》附《破铁网》2卷、《宋诗钞补》88卷、《履霜杂志》、《楟阴志略》、《兰絮话腴》4卷、《南屏逸志》、《南屏禅寄集》、《南唐杂剧》1卷、《海昌经籍著录考》22卷、《一瓻笔存》10册、《增订续读书敏求记》、《渟溪老屋自娱集》8卷、《渟溪老屋遗稿》7卷、《渟溪老屋题画诗》、《海隅遗珠录》4卷、《海昌丛载》、《越游小录》1卷、《浙西被兵录》、《日谱》46册、《消夏录旧》、《待清书屋杂钞》30册(538种)等数十种,辑有《天竺山志》12卷、《花近楼丛书》。
    65、《西昆酬唱集》
    西昆体诗集。2卷,宋初杨亿编。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杨亿等于内府编纂《册府元龟》。在修书之余,杨亿将17人的248首唱和诗编辑成集。其中杨亿、刘筠、钱惟演3人的诗占五分之四以上。集中以五七律诗为主。诗的内容有反映作者们流连光景、优游岁月的生活,如《别墅》、《夜燕》、《直夜》等;有咏前代帝王和宫廷故事的,如《始皇》、《汉宣》、《宣曲》等;有咏男女爱情的如《代意》、《无题》等;更多的是咏物诗如《鹤》、《梨》、《柳絮》、《萤》等。一般题材狭窄,诗情贫乏,但在当时影响很大,学子纷纷效法,流行一时。
    版本有王仲荦注本,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
    杨亿(974~1020), 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人。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曾参预修《太宗实录》,主修《册府元龟》。著作多佚,今存《武夷新集》20卷,有《浦城遗书》本,《品藻堂四库全书萃要》本。又有《杨文公谈苑》15卷,记述平生见闻,原书已佚。
    66、《瀛奎律髓》
    《瀛奎律髓》专选唐宋两代的五、七言律诗,故名“律髓”。自谓取十八学士登瀛洲、五星照奎之义,故称“瀛奎”。元人方回选编。集中共选唐代作家180余家,宋代作家190余家。方回宗杜甫,赞扬杜甫夔州以后的诗达到了“剥落浮华”的境界。但方回选诗,并不只凭一己偏爱,而是注意到不同流派。如入选宋诗,有江西派、四灵体、江湖派,也选西昆体体,赞扬西昆体代表作家杨亿“组织故事有绝佳者”。此书分49类,每类有题解,说明这类诗的性质和特点。不过分类过于琐细,且以类选诗,往往强取充数。如卷 9《睢阳五老图》等诗,并非佳作,亦被选入。但保存了一些宋代未留传下来的诗集,有较高文献价值。每诗之后,多附以评语。评语中有不少好的见解,也保存了一些宋代文人的遗闻轶事。
    清代中叶,纪昀撰《瀛奎律髓刊误》。纪昀在序文中认为方回论诗有三弊:一是党援,二是攀附,三是矫激。选诗也有三弊:一是矫语古谈,二是标题句眼,三是好尚生新。这些批评显然有片面之处,但在具体评论中,纪昀则有否定,也有肯定,较为持平。
    《瀛奎律髓》有清康熙刊本,《瀛奎律髓刊误》有清光绪重刊本。
    方回(1227~1306)字万里,号虚谷。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登第。提领池阳(今安徽贵池)茶盐,累迁知严州(今属浙江)。宋亡降元,为建德路(今属浙江)总管。有《桐江集》 8卷,收入《宛委别藏》;《桐江续集》36卷,收入《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67、《千家诗》
    《千家诗》由宋代谢枋得《千家诗》(皆七言律诗)和明代王相所选《五言千家诗》合并而成。虽号称《千家诗》,实际只录有122家。按朝代分:唐代65家,宋代52家,五代1家,明代2家,无从查考年代的无名氏作者2家。其中选诗最多的是杜甫,共25首,其次是李白,共8首;女诗人只选了宋代朱淑真2首七绝。它是我国古代带有启蒙性质的格律诗选本。因为它所选的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的名家名篇,易学好懂,题材多样:山水田园、赠友送别、思乡怀人、吊古伤今、咏物题画、侍宴应制,较为广泛地反映了唐宋时代的社会现实,所以在民间流传非常广泛,影响也非常深远。
    谢枋得(1226~1289)南宋文学家。字君直,号叠山。信州弋阳(今属江西)人。其伯父谢徽明抗元战死,其父应琇因忤贵官被冤枉死,枋得由母亲桂氏教养,自幼颖悟,“每观书,五行俱下,一览终身不忘”。宝佑四年(1256)与文天祥同科中进士。次年复试教官,中兼经科。又应吴潜征辟,组织民兵抗元。同年任考官,性好直言,因得罪贾似道而遭黜斥,咸淳三年(1267)赦还。德佑元年(1275),以江东提刑、江西诏谕使知信州。元兵犯境,战败城陷,隐遁于建宁唐石山中,后流寓建阳,以卖卜教书度日。宋亡,寓居闽中。元朝屡召出仕,坚辞不应,福建参政魏天佑强之北行至大都(今北京),在大都悯忠寺(今北京法源寺),坚贞不屈,绝食而死。门人私谥文节。有《叠山集》,存词一首。
    王相,字晋升。江西临川人,事迹无考。 清朝学者。约生活于清朝康熙年间。编辑和注释过多部启蒙书籍,如《千家诗》、《三字经》之类,刻印流播。着有《三字经训诂》1卷、《尺牍嘤鸣集》12卷、《百家姓考略》等。 《四库》总集类存目四着录了他的《尺牍嘤鸣》一种,其所注《三字经》、《百家姓》、《增订广日记故事》,现已成为社会上通行的版本。他又把其母刘氏所著的《女范捷录》与《女诫》、《女论语》、《内训》三书合编为《女四书》,为当时女子之必读教科书,流传所及,遍布全国,声势达于近代。书今存。
    68、《宋文鉴》
    北宋诗文总集。原名《皇朝文鉴》。吕祖谦奉宋孝宗之命编辑。搜罗广博,“所得文集凡八百”(吕乔年《太史成公编皇朝文鉴始末》)。全书共150卷,编为 61类。1 至11卷,收赋 80余篇;12至 30卷,收各体诗(包括“骚”)约1020篇;31至150卷,收文 1400多篇。所收诗文之作者200多人。
    《宋文鉴》选入的诗文,在当时比较有代表性。大体说来,宋初“文人尚少,故所取稍宽”;宋仁宗以后,“文士辈出,故所取稍严”;“其人有闻于时而其文不为后进所诵习”,“亦搜求其文”;其人“不为清议所予,而其文自亦有可观”,亦“不以人废言”(吕乔年《太史成公编皇朝文鉴始末》)。选入的诗文中,有不少是为人传诵的好作品。其所依据的文集现多已失传,赖本书而得以保存一二。此书初成,朱熹并无赞辞,但晚年经过仔细研读,却说:“此书编次,篇篇有意……其所载奏议,皆系一代政治之大节,祖宗二百年规模,与后来中变之意思,尽在其间,读者着眼便见。”但此书意在“补治道”(周必大《序》),因此也收入了不少平庸之作。
    此书明、清两代均有刻本,流传颇广通行本为《四部丛刊》影宋端平重刊嘉泰本,较明天顺间严州刻本多三篇,少卷六十一吕陶《论制师服》一篇。
    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原籍寿州(治今安徽凤台),生于婺州(金华)。南宋著名理学家,学人多称其伯祖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为“东莱先生”,称吕祖谦为“小东莱先生”。到了后世,一般均称吕祖谦为“东莱先生”了。吕祖谦在任史官时,曾参与编修《徽宗皇帝实录》200卷,又曾奉旨重新编选的《宋文鉴》。还有不少著述,如《古周易》1卷、《书说》35卷、《吕氏家塾读诗记》32卷、《春秋左氏传说》20卷、《春秋左氏续说》12卷、《东汉精华》14卷、《丽泽论说集录》10卷、《历代制度详说》12卷、《古文关键》2卷等,皆已收入《四库全书》,另还有《东莱集》40卷传世。
    69、《南宋文苑》
    清人庄仲方编。共七十卷,另有“外编”四卷,作者考二卷。该书将南宋诗文分为55类,文以说理文为主,诗只选古体,不少作品反映了南宋的政治情况,具有史料价值。
    庄仲方(1780~1857),字芝阶。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嘉庆十五年(1810)举人,官中书舍人。他淡于名利,晚岁居家,筑映雪楼,藏书近 5万卷,辑有《金文雅》《文范》、《碧血录》、《古文练要》等。
    70、《江湖集》
    收录南宋诗人诗歌的一部总集,南宋陈起编。陈起为书商,亦能诗文,与刘克庄、叶绍翁等诗界名流交好甚密,曾出资收购南宋诗文百余家,编为诗歌总集《江湖集》刊行于世,时人称入集诗人为“江湖派”。 《江湖集》共九卷。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集》本为底本。校以《两宋名贤小集》本(简称名贤集)、《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卷。
    《江湖集》的作者人数很多,身份复杂,既有平民百姓,也有显宦大客,但大多数是仕途不顺而浪迹江湖的下层文人,其中以刘克庄、戴复古、刘过、姜夔、敖陶孙等人的成就最大,周文璞、叶绍翁、史卫卿、王迈、高翥、利登等,也有一定的成就。他们以“江湖”相标榜,表示出对朝廷的愤懑和不满,反映了他们厌恶仕途,渴望隐逸的人生态度。但江湖诗人并不是不关心朝廷,身处宋、金对立的多事之秋,江湖诗人又十分关心时政,关心政府的吏治,关注人民的疾苦。
    《江湖集》的出名还因其书的被禁和陈起的招祸。因为《江湖集》中的某些诗句被谏官李知孝罗织为谤讪宰相史弥远。史弥远请皇帝下诏查禁此书,《江湖集》书版被毁,陈起被流配边地。直到史弥远死后,这一“江湖诗祸”才得以平反昭雪。陈起又重操旧业,陆续刊刻了《江湖前集》、《江湖后集》、《江湖续集》、《中兴江湖集》和《中兴群公吟稿》等诗集。但上述诗集大多散失,今存《永乐大典》引有《中兴江湖集》,《四库全书》中收有《江湖小集》九十五卷,《江湖后集》二十四卷,毛晋汲古阁有影宋本《江湖集》六十家,清人顾修编《南宋群贤小集》中有《江湖后集》。
    陈起(生卒年未详),字宗之,宗子、彦才,自号陈道人,亦号芸居,宋临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宁宗时乡试第一名,后居杭城钱塘棚北大街睦亲坊(今弼教坊),开书肆陈宅经籍铺,从事编着、出版、卖书和藏书诸业,书铺所刻图书在当时负有盛名,以刻技精湛、字体俊丽、工料上乘,成为坊刻精品,为后世珍重。与江湖诗人善,编刊有《江湖集》。他还刊刻唐人诗文集10多种和其它笔记、画史等,为保存唐宋诗集作出贡献。陈起藏书丰富,建有“芸居楼”,所藏多达数万卷,为当时文人学士所仰慕,今存《芸居乙稿》一卷。
    71、《南宋全贤小集》
    南宋诗总集,南宋陈起编,辑录当时江湖诗派诗人作品,但原本已佚。《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其存稿,题名《江湖小集》。清人顾修据其书与残本《全贤小集》加以重刻,成为《南宋全贤小集》。全书收录南宋诗人七十余家,130余卷。又加入鲍廷博辑《全贤小集补遗》15卷,末附《江湖后集》24卷。南渡后不甚著名的诗人作品,赖之以传,为研究江湖诗派重要资料。
    《南宋全贤小集》的原始资料,可能出于清初康熙年间的藏书家曹寅(1658-1712)的“宋本宋人诗”。 在他的藏书录《楝亭书目》卷四“诗集补遗”门下,载有“宋本宋人诗(宋钱塘陈起编,六函四十七册)”,另外在同卷中“诗集”门下,列有从北宋钱惟演开始一直到南宋末文天祥的九十多家诗人诗集,其中有六十多家南宋诗人小集后来都能在《南宋群贤小集》中看见。并且,《楝亭书目》还著录了“圣宋高僧诗选五卷”和“前贤小集拾遗五卷”,这两种本子后来也都见于《南宋群贤小集》。因此,原本亦佚的《南宋群贤小集》以及《南
    72、《谷音》
    专辑宋末逸民诗的诗集,元杜本编。二巻。张榘在题跋中称该诗集为一巻,收录“凡二十三人,无名者四人”;毛晋在题跋中则称《谷音》二巻,“凡二十有九人,诗百篇”。此本今为2卷:上巻凡十人,诗五十首;下巻凡十五人,无名者五人,诗五十一首。当为30人,诗,101首,与上述二人的题二跋皆不合。毎位诗人各附小传,惟柯芝、柯茂谦父子共一传,杨应登、杨霖祖孙共一传,又有28个小传。入其集者皆仗节守义之士,诗风古直悲凉,风格遒上,很有特色。王士祯《论诗绝句》评曰:“谁嗣箧中冰雪句,谷音一巻独铮铮”。
    杜本(1276~1350)字伯原、原父,号清碧,清江(今属江西)人,元代文学家、理学家,学界称清碧先生。为人读书能文,留心经世。与人交,尤笃于义。工篆隶。吴越岁饥,杜本上救荒策。大吏用其言,米价顿平,遂荐于武宗。召至京,已而去,居武夷山。文宗即位,再征不起。惠宗时,召为翰林学士,复称疾固辞,在武夷山寓居30多年,读书著述,终其一生。撰有《四经表义》、《六书通编》、《清江碧嶂集》等,其《清江碧嶂集》一卷,存于《四库总目》。杜本精于医道,撰《敖氏伤寒金镜录》,是为我国最早之舌诊专著。
    73、《全辽文》
    辽代诗文总集。今人陈述辑校。陈述因补注《辽史》而致力于搜集辽代诗文,有感于缪荃孙《辽文存》、王仁俊《辽文萃》、黄任恒《辽文补录》、罗福颐《辽文续拾》等各自成书,既有重出,犹有散佚,于是将诸家所编诗文重新整理、校订,补苴缺漏。除诸帝、后妃外,皆按作者生卒先后编次,共得诗文 500多篇,名为《辽文汇》,1953年由中国科学院印行。《辽文汇》问世以后,编者又陆续收录近30年新发现的材料,成《辽文汇续编》(未刊)。《辽文汇》和《辽文汇续编》合并为《全辽文》,共收诗文800余篇,为研究辽代历史和辽代文学提供了一部较完备的史料。
    此书于198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陈述(1911~1992),原名锡印,字玉书。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民族史学家和历史教育家,国内外知名的学者。曾任国立东北大学教授、文科研究员导师,上海复旦大学、济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法大学、燕京大学等校教授,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辽金史学会会长,中国辽金契丹女真史学会会长,已出版的有:《契丹史论证稿》(重版后改称《契丹政治史稿》)、《契丹社会经济史稿》、《金史拾补五种》、《全辽文》(系《辽文汇》增补后的改称)、《辽代史话》、《辽史补注》(116卷)、《辽史别录五种》、《全金文》等。另有论文百余篇,几乎涉及了辽、金史的各个方面。尤其对辽、金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医学、文学、美术、宗教、民族等,作了全面的填补空白的工作。
    74、《中州集》
    金诗总集。金代元好问编。10卷,辑录作家 251人,作品2062首。其中除“南冠”类收入忠于宋王朝的留金使节及官吏朱弁、滕茂实等5人的84首作品外,全系金人诗。编选始于金亡前夕(1233),金亡不久已有初稿,成书于蒙古海迷失二年(1250)。据集前自序,其材料来源有二:一是编者凭记忆和旁搜远引所得;二是依据金人魏道明和商衡的金诗选《国朝百家诗略》。由于金朝立国后长期据有中原,中州(今河南一带)是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当时人常以中州人物之盛自豪,故此集取名《翰苑英华中州集》,又名《中州鼓吹翰苑英华集》,通称《中州集》。
    《中州集》体例不录存世者之作,“帝王”、“诸相”、“状元”、“知己”、“南冠”等以类相从,其馀各家基本上以时代先后为序。作者小传,内容丰富,一般除载生平事迹外,还常举名句、名篇为例,以说明各家的特征。在小传中,编者对金代诗坛风尚、诗歌的源流演变以及当时的政治历史事件亦时有介绍。如卷一蔡珪传,称国初文士如宇文虚中、蔡松年、吴激等,皆宋儒;国朝文派,断自蔡珪。是对金初期诗人的概括论述;卷十辛愿传,称南渡以来,后生以风雅自名,转相贩卖;主文盟者泛爱受愚,不加裁抑,是对南渡以后诗风的批评;卷九贾益谦传,述贾氏称实录诬金海陵“淫毒狼骜”,“百可一信耶”,虽非金主亮的定论,但可作研究金代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斗争的参考。《四库全书总目》说《中州集》“大致主于藉诗以存史,故旁见侧出,不主一格”,故此书不特为金诗之渊薮,而且也是冶金史者所必备。
    《中州集》初刻于蒙古海迷失二年,明代毛晋刊本亦称“初刻中州集”。通行本有《四部丛刊》缩印董氏影元本,中华书局1959年排印本。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汉族,山西秀容(今山西忻州)人。少年时代与其父元德明生活于山西砂河镇滹沱河北。兴定进士,历任内乡令、南阳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他是我国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其诗奇崛而绝雕琢,巧缛而不绮丽,形成河汾诗派。“丧乱诗”尤为有名,如《岐阳》、《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等,沉郁悲凉,追踪老杜,堪称一代「诗史」;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今存词377首,艺术上以苏、辛为典范,兼有豪放、婉约诸种风格,当为金代词坛第一人;其文继承唐宋大家传统,清新雄健,长短随意,众体悉备;其文学批评仿杜甫《戏为六绝句》体例所写《论诗绝句三十首》,在文学批评史上影响颇大;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仅9首,用俗为雅,变故作新,,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续夷坚志》为其笔记小说集,为金代现存的优秀短篇小说。晚年致力收集金君臣遗言往事,多为后人纂修金史所本。著有《杜诗学》、《东坡诗雅》、《锦畿》、《诗文自警》、《壬辰杂编》、《遗山先生文集》四十卷、《续夷坚志》四卷、《遗山先生新乐府》五卷等,传世有《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现有清光绪读书山房重刊本《元遗山先生全集》。
    75、《河汾诸老诗集》
    金遗民诗总集。元代房祺编。房氏编此书意在保留战后乡邦文献,书中收入金末元初生活在汾河流域八位诗人———麻革、张子、陈赓、陈庾、房皡、段克己、段成己、曹之谦之诗,人各一卷,共录五言、七言古、近体一百九十八首,共八卷,可视为《中州集》的续编。书前原有郝氏序及目录,今佚。各家无小传,仅于每卷卷首标出作家的名号。
    这些作品大多产生于金元之际。此时民族矛盾极为尖锐,战祸连年,广大人民饱受战乱之苦。这八位作者,皆是金朝遗民。他们的作品中充满了亡国之痛,表现了对战乱的厌倦,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他们深受诗坛盟主元好问的影响,所以元代杨仲德认为“不观遗山之诗,无以知河汾之学;不观河汾之诗,无以知遗山之大”(房祺《河汾诸老诗集后序》)。他们又大都不满江西诗派而取径唐人,八人的风格又各不相同,亦如房氏在《后序》中所言:“诸老之诗有深而冲澹如陶、柳者;有豪放如李翰林、刘宾客者;有轻俗近雅如元、白者;有对属切当如许浑者;有骚雅奥义、古风大章,浸入杜草堂之域者”,虽然对“河汾诸老”评价过高,但也反映了他们之间风格的区别,此集编于大德七年(1303),意在与元好问《中州集》相接,全金之诗有《中州集》与《河汾诸老集》二书,再加上元好问、党怀英、赵秉文、王寂、李俊民、王若虚等个人的诗集,则大体已备。
    此集初刊于元皇庆癸丑(1313),原刊已佚。现存最早的版本有毛晋“汲古阁”《诗词杂俎》本,;粤雅堂诸本。《四部丛刊》影印乌程刘氏藏影写元尊贤堂本;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据毛晋“汲古阁”《诗词杂俎》本排印出版。
    房祺,平阳(今山西临汾)人。大德五年(1301)成书时,自称“横汾隐者”。此后曾入仕,任河中、大同两路儒学教授。平阳府一带地当黄河、汾河之间,为金末入元隐居诗人麻革、张宇、陈赓兄弟、房皥、段克己兄弟、曹之谦等人的出生地或寓居地,所以房祺称其书为《河汾诸老诗集》。著有《横汾集》。
    76、《全金诗》
    金诗总集。又名《御订全金诗增补中州集》。清康熙年间郭元釪编,书成后由康熙帝制序刊行。《全金诗》是在《中州集》的基础上增补而成的。元好问编选《中州集》的目的,在于保存一代文献,有以诗存史的用意,故而录诗不甚求全﹔而且由于当时在世的人皆不入选,遗漏颇多,未能完备。《全金诗》则力求广采旁搜,巨细不遗,凡金人入元不仕者皆附入其末,较之《中州集》(南宋诗人作品不计),卷数从10卷增加到74卷,作者从246人增加到358人,收诗从1984首增加到5544首。它保留《中州集》的作者小传,取刘祁《归潜志》﹑《金史》和诸家文集﹑说部补其不足,以备考核﹔有所论说,亦附见其后。
    《四库全书总目》指出:“宋自南渡以后,议论多而事功少,道学盛而文章衰。中原文献,实并入于金。”然而有金一代的文学作品却大量散佚。《全金诗》的编成,基本反映了现存金代诗歌的全貌,为研究金代文学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版本有清内府刊本,扬州诗局本。
    郭元釪,字于宫,号双村,江都(今属江苏)人。世代为盐商,累称巨富。好学能诗,曾参加修《佩文韵府》等书,任内阁中书,不久卒。著有《一鹤庵诗钞》。郭元釪是康熙年间颇有成就的诗人,是一位卓有建树的学者。作为诗人,他才华横溢,享誉诗坛,位列“江左十五子”之殿;作为学者,他凭一人之力编纂金源一代诗歌总集《全金诗》,体制大备,流惠后世。惜乎其人其事不甚为人所知,纰缪之说亦复不少。
    77、《金文最》
    金文总集。清人张金吾编。费时近13年(1810—1822),稿凡三易,全集共120卷,后删并为60卷。凡已见于《金文雅》者,仅存其目,不录原文,仍注原卷数于题下。全书包括赋、骚、册文、制诰、策问、奏疏、铭、赞、记、序、论、说、行状、哀辞等42类。书名为“最”,是取《公羊传》“会,犹最也”,即会聚之义。
    金人著述,自元代中叶流传已少。精心搜集,成此宏构,清人黄廷鉴评赞此书“创所未有”,较之郭元釪《全金诗》,“事虽同功,其勤倍于郭氏远矣”(《〈金文最〉序》)。《金文最》的问世,使有金一代之文,粲然大备,不仅为研究金代文学提供了方便,也为了解金代的政治、经济等状况汇集了有用的历史文献。由于该书意在求全,不免庞杂之弊。
    有光绪八年粤雅堂刊本,光绪二十一年刊本等。
    张金吾(1787~1829)字慎旃,别字月霄、光基子。昭文(今江苏常熟)人。一生潜心于文献的收藏、整理以及著述,著有《爱日精庐藏书志》、《两汉五经博士考》、《十七史引经考》、《白虎通注》等。
    78、《元诗选》
    元代诗歌总集,清代顾嗣立编选。本书分初、二、三编,每编再分为甲集至壬集,另以癸集收录零篇断章和不成卷帙之作。此书每编包括100位诗人的诗集,三编合附见者共选录元代诗人340家。另有癸集收2300多家,其中籍贯时代不明者420家,共收作家2600多人。《元诗选》为保存元诗最丰富的总集。书中所收录各家都有小传,并附评语,对于研究元诗,颇为有用。顾嗣立为此耗尽家资,花去近30年的时间。有元一代,要以顾编元为诗“巨观矣”。后人叹赏顾的这一豪举竟使“元人之真面目至是乃出。一代才士之英华,不至与陈根宿草同归澌灭”,“功在百世” 。书有宋荦所撰序。乾隆时又有顾奎光汰选的7卷本《元诗选》,但所择不精。此书顾氏生前编好并刊刻一部分,另一部分未编完的残稿,由其再传弟子席世臣与顾氏曾孙顾果庭共同整理补订,历时十年成书,于嘉庆三年(1798)付刻。
    顾嗣立(1665~1722)清代学者。字侠君,号闾丘,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康熙三十八年,(1699)举于乡。会圣祖南巡,因荐,进所撰元诗选,为所嘉叹。车驾复幸江南,以宋荦荐,召试行在。被选至京师,给笔札分纂《宋金元明四代诗选》与《皇舆全览》等书。以勤勘最,议叙内阁中书。五十一年(1721)会试,特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改中书。后以散馆改授知县,以疾归。顾少年失学,二十岁始学诗,博学有才名,喜藏书,尤工诗,喜藏书,性轻财,好施与,性豪于饮,成立“酒人社”,有酒王、酒帝之称。著有《秀野集》、《闾丘集》。
    79、《元文类》
    元朝诗文选集,本名《国朝文类》,元人苏天爵(1294~1352)编,七十卷。该书成于顺帝元统二年(1334),共收窝阔台时期至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延佑时期约八十年间名家诗、文八百余篇,按文体分作四十三类,故名。苏天爵留意本朝史事,曾三居史馆,预修武宗、文宗实录,编辑该书也从留存史事着眼,“以载事为首,文章次之”。元朝官方称该书“虽文字固富于网罗,而去取多关于政治”,把它与姚铉《唐文粹》、吕祖谦《宋文鉴》相比。元代著名文人王鹗、李谦、阎复、元明善等各家文集今已不存,他们的一部分诗文赖该书得以保存。又收姚燧所作碑铭墓碣四十余篇,因现存姚燧《牧庵集》文字经过清朝四库馆臣篡改,由该书得见其部分原貌。书中收录之《经世大典序录》,对研究元代史事尤为重要。今人通用《四部丛刊》影印至正二年(1342)杭州路西湖书院刊本。
    苏天爵(1294~1352) 元代文学家。字伯修。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少时从安熙学习,后又以吴澄、虞集等为师。延祐四年(1317)国子学生公试,名列第一,授大都路蓟州判官,后历任翰林国史院典籍官、湖广行省参知政事、陕西行台侍御史、集贤侍讲学士兼国子祭酒、江浙行省参知政事、大都路总管等职。他作地方官时,断事决狱,颇称能吏。至正十二年(1352)淮右盐民起义,延及江浙,苏天爵被起用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总兵饶、信,以老病死于军中。苏天爵的著作,有诗稿7卷,今佚今存古诗6首,律诗1首。内容或对达官贵人歌功颂德,或者是赠别、祝寿,文字平淡无奇。另著《春风亭笔记》2卷、《国朝名臣事略》15卷、《滋溪文稿》30卷,生平事迹见《元史》本传。
    80、《元诗别裁》
    原名《元诗百一钞》,清代张景星、姚培谦、王永祺编选。共8卷,附补遗1卷,起自由金入元的元好问,迄为由元入明的杨维桢,共收录152位元代作家,古、近各体诗歌619 首。选录标准为沈德潜标举的“三唐说”,不同的是沈德潜批评元诗“近乎纤弱”,本书序中则驳此说。所选作品内容上大都为抒写封建士大夫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但由于收录广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元代诗歌的面貌。
    有乾隆二十九年然藜阁刊本,后被收入《五朝诗别裁集》。
    张景星,字行之,江西奉新人,清代理学家,乾隆十年(1745)进士。曾任河南鲁山知县、候补主事,后主讲南阳衍畴书院。著有《宋诗别裁集》,《元诗别裁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