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常识 > 其它 >

语文信箱:“楞劲”宜写成“愣劲”

http://www.newdu.com 2017-11-29 国学网 newdu 参加讨论

    杜老师:
    某媒体刊文说:“正是关中男人的牛犟和楞劲,才让当年日寇的铁蹄止步在中条山,被挡在黄河以东。”请问其中“楞劲”的写法是否妥当?谢谢!
    陕西读者 孟皎月
    孟皎月读者:
    “男人的牛犟和楞劲”里的“楞”宜改成“愣”。愣(lèng)是“鲁莽”的意思,而“楞(léng)”没有“鲁莽”的意思。
    1955年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将“愣”作为“楞”的异体字予以淘汰。也就是说,当时确定“楞”为规范字,“愣”成为不再使用的异体字。此后,“楞”有léng、lèng两种读音,可表示“棱角”和“发呆”“鲁莽”两类意思。
    后来,1965年发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和1988年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均收入“愣”。2013年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也收入了“愣”。这样一来,就恢复了“愣”的规范字地位。“愣”字恢复使用后,“楞”就不再读lèng了。在各种工具书中,表示“发呆”“鲁莽”一类意思时,都用“愣”而不再用“楞”。因此,“关中男人的牛犟和楞劲”宜写成“关中男人的牛犟和愣劲”。
    如今,“楞”虽然在工具书中有“同‘棱’(léng)”的用法,但在实际使用中范围比较狭窄,多用于“瓦楞”“瓦楞纸”及地名(渍楞,在陕西)中,也用于音译词,如“色楞格”(蒙古国省名)。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  杜永道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