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在许多方面一直交流频繁。虽然本世纪中叶以后的一段时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两国的交流处于相对冷落的状态,可是两国人民交流的愿望却始终不曾断绝。1992年韩、中两国正式建交,韩、中文化交流史上建立起一座新的里程碑。现在,韩、中建交已经六年多了,这段时间里,两国的文化交流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认为,配合这样的气氛,向散文研究界介绍韩国欧阳修散文研究的情况,向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很可能会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韩国欧阳修散文研究的概况 欧阳修生活的时期是自1007至1072年,这六十六年相当于韩国高丽王朝第七代穆宗11年至第十一代文宗27年止,是高丽王朝(公元918年一1392年)前一阶段的中期,这个时期韩、中的文化交流非常活跃。根据笔者对文献的调查,欧阳修的文集最晚也在1241年以前已经传入韩国①。并且就韩国来说,直到二十世纪初,不少知识分子一直主要是用汉字进行写作,因此,他们学习了不少中国的经书、总集、史书、名人文集,以这些书籍为写作范本。欧阳修的散文作品自然也是其中之一。因此,不少韩国知识分子往往在自己的文章中录入欧阳修文章的大意,并且他们甚至经常直接引用一个段落,用以加强自己的看法或作为自己的理论根据,韩国史书中对欧阳修史论的引用、官员的上疏文中对欧阳修文章的引用以及集句文②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另一方面,这些韩国知识分子在学习、欣赏欧阳修散文的过程中,把对欧阳修散文作品的感受与评论记录下来,而且这些资料由简单、粗略到全面、系统、精辟,包括个人文集、诗话、笔记等多种样式。例如金昌协(1651-1708)《杂识》(外篇)、金允植(1835-1922)《八家涉笔》等对欧阳修散文的观点显然有独到之处。事实上,韩国历朝文人对欧阳修散文的研究,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超过他们对欧阳修其他方面成就的研究,这足以说明欧阳修在韩国历朝文人的心目中首先是以一个散文大家的身份得到关注与重视的。就这些资料而言,在史书的资料方面,目前索引工作十分完善,尤其《王朝实录》韩文版已制作成光盘,非常便于检索朝鲜王朝时期(公元1392-1910年)对欧阳修散文的有关评论。不过,事实上在个人文集里散载的资料分量也不少,而目前,查这些资料需要检索《韩国文集丛刊》③,但到目前为止,只对这套书的第一卷至第三十三卷作了词汇人名索引工作,因此,从这套书中查找有关欧阳修散文的记载,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功夫。并且,韩国研究欧阳修的学者还没有完全注意到这方面的资料,对此的研究当然寥寥无几。所以,目前笔者尚未能完整检索高丽、朝鲜两代有关欧阳修散文的全部文献资料,由此很难全面考究并总结历代的成果,但根据笔者搜集到的一些文献资料,已可看出韩国历代知识分子对于欧阳修的文学创作、思想等方面的成就提出了不少精辟的见解。 到了本世纪初,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加之日本帝国主义强占韩国,采取了一系列抹煞韩民族文化的政策。此刻,我们急急忙忙保护、传授国学的时间和精力都不充足,更何况是对中国学的研究呢?也正因此,高丽朝鲜时代活泼辉煌的欧阳修散文研究以及中国学研究陷入了一种几乎断绝的状态。1945年韩国恢复民族主权之后,由于韩、中两国政治体制的不同,彼此缺乏文化之间的交流,韩国的中国学研究又一次遇到很大的危机。在这样的历史曲折中,幸亏有三所大学设有中文系,培养出一些研究中国学的人材,维持了一缕丝线般的命脉,可说是不幸中的万幸。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60年代末期。自70年代起,韩国大学接二连三地设立中文系,又一次掀起中国学研究的热潮。 80年代,在韩国,与中国的交流风气再度高涨,全国各所大学里中文系的数量突飞猛进地增加,并设立了其他有关中国学的科系,为即将到来的韩、中两国正式交流的需要,培养出一支从事韩、中交流的人才队伍,这一切都大力推动了韩国中国学的发展与研究。另一方面,不少中文系和有关中国科学的学生考入研究所深造,研究生毕业之后在大学里从事教研工作,作出了很多有学术价值的成就。徐敬浩先生所编的《国内中国语文学研究论著目录》(1945-1990年)中收录了1294位的五千多种论著目录,充分证明了韩国解放以后韩国研究中国学的卓越成绩和热潮,其中,对欧阳修散文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成就,出现不少专论欧阳修散文及其散文理论的论文。可以说,这些论文在韩国欧阳修散文研究史上,既是对高丽朝鲜王朝时期辉煌传统的继承,同时更是开启现代韩国欧阳修研究的分水岭,并将推动韩国的欧阳修散文研究更上一层楼。 下面,笔者拟就现代韩国欧阳修散文研究的情况及其发展前景作些介绍与评述。 二、韩国欧阳修散文研究的现状 统计资料显示,现代韩国正式研究欧阳修散文是从二十多年前开始的。这些年来,专论欧阳修的散文及其散文理论的论文共有十八篇④,另外有金都(左钅右东)先生综合论述韩柳欧苏四家的《对于韩柳欧苏在写作上的特点》一文⑤。下面,笔者拟从论著的层次与内容、问世时期、研究情况等方面进行简要的说明与分析。 就论著的层次与内容而言,到目前为止,研究散文的博士论文共有两篇(注:整体上韩国研究欧阳修的博士论文共三篇,另一篇为研究诗的论文),对欧阳修散文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在两篇博士论文中,郭鲁凤先生的《欧阳修散文研究》⑥是在其硕士论文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另外一篇鲁长时先生的《欧阳修散文的分析和研究》⑦,是作者把研究方向由研究韩愈诗歌转为研究欧阳修散文后撰写的。专论散文的硕士论文有五篇(注:整体上韩国研究欧阳修的硕士论文共十二篇),即:《欧文的修辞研究》⑧、《欧阳修研究》⑨、《欧阳修记文研究》⑩、《欧阳修抒情散文研究》⑾、《欧阳修古文研究》⑿。这些论文立论妥当,论析详密,论证科学,结论中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当然,在论述、论证方面有时也不免存在稍微缺乏逻辑性、根据不足等弱点,还有一些论文涉及面大,往往由于通论论题而只能泛论大略。 另外,专论散文以及探讨散文理论的短篇论文共十一篇(注:整体上韩国研究欧阳修的短篇论文共有十九篇)。其中专论散文的计有五篇,包括:李章佑先生《关于欧阳修的〈进修唐书表>》⒀与郭鲁凤先生《<醉翁亭记>考》⒁,这两篇文章是关于欧阳修单篇文章的研究论文;柳在润先生《对欧阳修记文的考察》⒂与吴洙亨先生《欧阳修记试探》⒃,从不同角度对堪称欧文代表的记文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郭鲁凤先生《欧阳修散文研究》⒄则是一篇简明地总体介绍欧阳修散文内容、文论及其特点的文章。论及散文理论的短篇论文有六篇(注:本文所提到的韩国研究论文中,一种是专门研究欧阳修散文作品的;一种涉及到了文论的内容,而其目的也是为了帮助分析散文作品,学位论文大多属于这一类情况;再一种即是这里所提到的基本是论述欧阳修文论的,由于它们实际上也都是与欧阳修散文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笔者将它们全部划入介绍的范围中),即:郭鲁凤先生《关于欧阳修的"穷而后工"的研究》⒅、鲁长时先生《欧阳修的文学理论--以文道关系论为中心》⒆与《欧阳修的古文创作论》⒇、金容杓先生《从分析欧阳修的碑志文看"简而有法"》(21)、柳种睦先生《欧阳修的文论及其实践》(22)、李永朱先生《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和欧阳修》(23)。此外,还有车相辕先生《宋代古文运动的理论和批评》(24)和《宋儒的文学观》(25),主要是对古文理论进行整体评析,其中涉及到对欧阳修散文及其文论的论说与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不长的时间中,达到一定水平和分量的研究欧阳修散文的学位论文即已出现了七篇,可以说取得了一定的可观的成绩。并且上述这些或研究单篇欧阳修文章、或研究欧阳修某一类文体、或研究欧阳修整体散文的论文汇合在一起,就使得韩国的欧阳修散文研究出现了点、线、面结合的特征,使得韩国的欧阳修研究全面、多样、丰富,可以说研究者们对欧阳修进行了各种层面、不同侧面的广泛研究。不过,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其中一些论文或是作者在完成学位论文之前预先发表,或是学位论文完成之后摘出学位论文的某一部分发表,与学位论文中的内容几乎是相同的。因此,实际文章的篇数比上面的统计应该稍微少一些。 就写作时期而言,1971年,韩国第一篇研究欧阳修散文的论文(也是韩国第一篇研究欧阳修的文章)《关于欧阳修的〈进修唐书表>》问世。不过欧阳修研究的高涨却是从80年代开始的,1983年,《欧文的修辞研究》、《欧阳修研究》两篇硕士学位论文与学术论文《〈醉翁亭记>考》先后发表,可说是欧阳修散文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的一年,也是为此后研究欧文的两篇博士论文的问世奠定良好基础的一年。1984年,李永朱先生《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和欧阳修》广泛地参考了有关资料,系统地论证出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作用,这证明了韩国研究者对欧阳修散文及理论研究的范围逐渐扩大。1986年《欧阳修散文研究》等论文先后出现,推动了欧阳修研究的进一步发展。1988年,《欧阳修记文研究》开拓欧阳修散文分体研究的先河,更加扩展了欧阳修研究方法论的领域范围。 90年代,韩国欧阳修散文研究进入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状态,两篇博士论文的问世即是标志之一。1990年,两篇研究欧阳修文论的论文《关於欧阳修的"穷而后工"的研究》与《从分析欧阳修的碑文看<简而有法〉》问世了,论者试图通过分析作品去论述欧阳修的散文理论。紧接着,1991年,韩国欧阳修散文研究的第一篇博士论文(也是韩国研究欧阳修的第一篇博士论文)《欧阳修散文研究》问世,该文总结了既往的有关研究,分为"欧阳修的文学理论"、"欧阳修散文内容分析"、"欧阳修散文的艺术性分析"几部分,论述了欧阳修散文的构成方式、写作技巧、语言运用、风格等内容。1992年,硕士论文《欧阳修抒情散文研究》,从文学性的角度力图探索欧阳修散文研究的新方向,此外,还有《对欧阳修记文的考察》等有一定学术见解的文章发表。1993年,《欧阳修记试探》一文出现,"永叔文以序跋杂记为最长",(26)此文的出现从一个角度极好地证明了欧阳修记叙文在杂记方面见长的特点。同年,还出现了一篇研究欧阳修散文的学位论文《欧阳修古文研究》。1994年,鲁长时先生的博士论文《欧阳修散文的分析的研究》完成,1995年、1996年,他又先后发表了《欧阳修的文学理论--以文道关系论为中心》和《欧阳修的古文创作论》两篇文章。1997年鲁先生又发表《<六一诗话〉小考》一文(27),把研究欧阳修的范围扩展到诗论。鲁先生是最近发表有关欧阳修的论文最多的学者。 从韩国研究中国文学的领域来看,古典散文研究的总体趋势是晚于诗、文学理论的,不过,事实上,专论欧阳修散文的论文80年代已经有了五篇(硕士论文三篇,短篇论文两篇),不管是篇数还是层次,都仅次于对欧阳修词的研究(注:韩国关于欧词的研究共六篇),90年代更出现了以两篇博士学位论文为代表的多篇学位论文及其他论文,无论在篇数还是研究的深入方面,与80年代相比均有了卓越的增加和发展,而且这其中,郭鲁凤先生《欧阳修散文研究》是韩国研究欧阳修的第一篇博士论文。显然,随着时代的进程,欧阳修散文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重视。 就具体的研究情况而言,现代韩国研究者对欧阳修散文的研究体现出如下一些特点。首先,研究者一般均是从较"小"的选题入手,主要通过一些具体的问题去进行分析与说明,或者以核心特点来突出全体形象。例如,李章佑先生的《关于欧阳修的〈进修唐书表>》一文从对《进修唐书表》内容的详细分析提出了《新唐书》的编修对欧阳修来说无论是作为史家还是文章家都不能说是成功之作的看法。金兰英先生《欧阳修记文研究》和黄一权的《欧阳修抒情散文研究》两篇都是硕士学位论文,分别从欧阳修的记文和抒情散文入手阐释欧阳修散文的特点。这种情况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作为外国学者在更大范围接触多种资料上有一定的难度,而另一方面有时也正由于这种选题的"小"使得他们的文章在具体性、准确性上有更好的发挥。与之相似,即使有些论文题目看上去很"大",其实仍旧是将着眼点放在较小的范围内,例如,张秀烈先生的《欧阳修研究》一文,题目是欧阳修研究,所以似乎应是对欧阳修作全面论述,而实际上仍主要是对欧阳修的散文作了探讨,突出了作为一个散文家的欧阳修的形象。 第二,韩国研究者在分析欧阳修散文时,有不少文章均运用了独特的视角与方法。例如,鲁长时先生的博士论文《欧阳修散文分析的研究》突破既往中国传统的以序、跋等进行文体分类的传统,按照以主题表现方法去考察作品内容的研究方式,把欧阳修散文分为议论、叙事、抒情三类分析其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多样句式的运用、议论感慨的善用、转折和虚词的多用、对话和引用的善用等等欧阳修散文的艺术特征。又如,金兰英先生的《欧阳修记文研究》考察了欧阳修的全部记文,论析了欧阳修记文的题材和构成、主题和表现技巧。此文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运用了统计的方法来具体分析欧阳修散文,例如在考察欧阳修用字重复和使用虚字的情况时,运用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图表分别载于此篇论文第64到第66页和第87到第88页,此文以新的研究方法、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来探讨欧阳修散文,着眼点颇有参考价值。 第三,韩国学者在研究欧阳修的散文作品和理论时,努力以实证的立场去客观地分析。并且,他们往往是从具体的文本分析出发,细致准确地探寻欧阳修散文的特点,既不做机械性的说明,更不是一味主观的凭空判断。例如,郭鲁凤先生《欧文的修辞研究》的特点之一即是从修辞研究的角度入手,指出欧阳修强调文章的艺术性、简洁性、平易性;指出欧文的特点,一概而论,偏向于阴柔之美,同时伴之以哀愁性与飘逸性;尤为重要的是,欧阳修不但对把散文由实用性文章转为艺术性文章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他用突出的修辞技巧开拓了散文随笔化的道路。此文选题新颖,充分探究了欧阳修文章的修辞特点,显示了散文研究的新途径,有其值得学习的价值。又如,金容杓先生的《从分析欧阳修的碑志文看"简而有法"》通过分析作品来探讨欧阳修的古文理论,在先考察碑志文的起源与变迁后,续而论析"简而有法"的具体含义,再选择欧阳修的代表性碑志文《泷冈仟表》、《黄梦升墓志铭》等进行分析,证明其"简而有法"的特点,其论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柳种睦先生《欧阳修的文论及其实践》一文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先以"道胜文至"、"事信言文"、"简而自然"、"委婉含蓄"、"平易自然"、"精致洗练"并结合具体的作品论证了欧文的特征。 第四,充分运用发展的观点进行研究,例如,有许多文章不是将欧阳修的散文进行单独的研究,而是将之放置于古文运动中、放置于散文发展的整体历程中去考察去解说,在此背景下分析欧阳修散文的渊源及特点、价值与意义。比如不少论者将欧阳修与其他作家如韩愈、苏轼等联系在一起,展示欧阳修与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文学史的动态发展过程来看待欧阳修散文创作的意义。而在这一方面,论者又是往往采用比较的方法,将比较法的作用尽情地发挥出来。韩国研究者运用比较的方法。一种是将不同作家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如吴洙亨先生的《欧阳修记试探》中即采取与游记大师柳宗元记文的特点进行比较探讨的方法,以突出欧阳修记文的特点,值得参考。另一种则以从继承的视角去研究影响问题,进而探讨欧阳修散文的价值,如上面提过的郭鲁凤先生《欧文的修辞研究》中便讨论了苏轼文章豪放飘逸的特点是受到欧阳的一定影响,分析他们之间的相承关系,又如他的《欧阳修散文研究》探讨了欧阳修散文对史迁、韩愈、尹洙散文风格的继承,从而对欧阳修散文的特点进行论述与分析。 另外,韩国研究者在研究时越来越注意对欧阳修散文的文学价值进行把握、分析与说明。例如,黄一权的《欧阳修抒情散文研究》一文,本着从"作为文学研究对象的范围模糊的古典散文应该从文学性的抒情文入手研究"的想法,努力从文学性、艺术美的角度去把握欧文的魅力所在。该文主要分析了欧阳修抒情散文的范围,包括"形式上的范围"与"内容上的范围"两部分,进而以文学性的眼光论述了欧阳修散文的内容与文学性。 三、韩国欧阳修散文研究的未来与前瞻 现代韩国的欧阳修散文研究,经过二十多年众多学者的共同努力,成绩堪称斐然。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现有的研究中有时也还存在因为引用文献不够准确而失之误读、文章论题有时不免重复等方面的不足。不过,更重要的则是韩国欧阳修散文研究有着向前发展的余地与美好的前景。下面,笔者将对此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首先,应努力进一步全面发掘、搜集、整理韩国自古至今知识分子对欧阳修散文方面的理解、研究、接受和评价等的资料,同时对此作系统的研究,阐明韩国各个历史时期散文方面接受并研究欧阳修的状况。例如,为了阐明高丽、朝鲜王朝时代对欧阳修散文的理解和研究,就需尽快着手开展发掘、搜集、整理韩国各种文献中的有关欧阳修散文方面记载的工作,同时在整理了有关资料整理的基础上,对韩国各个历史时期关于欧阳修散文的理解、评价以及韩国汉文学的接受、评价和地位问题,进行系统、宏观的研究。 其次,学术价值高的欧阳修散文的韩文版译注本尽快出版。应当说,有学术价值的译注本能对推动学术的发展提供很大的力量和实在的帮助。但是目前,欧阳修散文作品韩文译注本均尚未出版,只有在唐宋八家文韩文版(28)中包括有一些欧阳修的代表性作品。因此,不管是向初学者还是向专家,都无法提供学习、研究所需要的基础资料方面的便利。这样,不但使他们在精读第一手资料方面,时间耗费得不少,并会影响他们产生更大的研究欧阳修散文的兴趣。当然,这么说并不意味着学习者、研究者可以忽略培养自己对直接阅读中文文本的感受与理解能力,而是说二者应该是互相促进的。笔者认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当在思想上对译注本的价值予以更深入的认识,了解不少译本都是有着相当的学术价值的,它们对学术的向前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还要求在实践中各个方面将有学术价值的译注与一部创造性的著作赋予同样的重视,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研究人员把自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翻译工作,从而促进学术价值高且能够为学术向前发展打下基础的译注本的出现,做到更好地推动研究工作的深入。也就是说,需要对翻译工作有一份更多的重视,需要出现更多有学术价值的翻译本的更多出版,必将会更加促进对欧阳修散文的研究,促进学术上更深入的建设。 再次,应该拓宽研究领域,努力横向扩展,进行多层面多角度论析,实现纵向深化。目前韩国研究欧阳修散文的论文共有三十四篇,其中三十二篇论文是研究欧阳修文学的文章,占了论文总篇数量的91%以上。除此之外,两篇是研究其史学和生平的文章。众所周知,欧阳修不但是著名的文学家,而且是著名的历史家、政治家、经学家、目录学家。而如上所述,韩国关于欧阳修的研究多在文学方面,对其史学、经学、政治方面成就的研究还很薄弱。今后,韩国欧阳修研究可以把研究范围拓宽到这些研究还很不够的方面,进一步出现综合性、全面性的研究论著,向学术界提供周详、系统的知识,从而推动欧阳修散文研究进一步的全面性发展。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这么说绝不意味着忽视文学性,事实上,全方位的研究是能够进一步促进文学本身的研究的。在这里我们之所以强调扩大研究范围,从宏观的角度研究在整个文化圈子中欧阳修所起的作用及其地位,是由于文学、历史等都是文化现象的一种,是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反映文化现象。尤其,欧阳修在文学、历史、经学诸方面均留下了光辉夺目的成就,确实需要从整个文化演进的角度评价他的贡献和地位。例如,韩国朝鲜王朝时代,为文化发展付出至大心血并取得辉煌成就的正祖大王曾慨叹道:"欲振文化则欧阳之公眼,何处得来"(29),他对欧阳修的这一赞誉,实为韩国欧阳修研究者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启发。 最后,再来看有关具体研究方法方面的情形。目前,韩国研究欧阳修散文论著的模式基本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平研究、理论研究、作品分析研究、影响研究,其研究方法主要是知人论世的研究方法。笔者以为,今后的欧阳修散文研究,应在以往这些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拓展新的研究途径。比如,可以将充分把握艺术性与运用统计学的方法更广泛地结合起来;加强心理学、阶段分析等方法以强化研究的准确性、逻辑性、科学性,从而更准确地阐述欧阳修散文的风格变化;又如,从韩、中文化比较的研究角度,对与欧阳修散文的风格相类似的韩国文人的散文进行比较研究,例如可以将欧阳修散文与"为文章典则浓郁,深得六一精髓"(30)的农岩金昌协的散文加以比较研究等。 今天,韩国的欧阳修散文研究取得了一些令人兴奋的成果,并且这股热潮方兴未艾,以活跃的姿态展现在世界面前。这主要表现为研究人员日益增多,韩国国内有20余所高校设有硕士班,10多所高校设有博士班,另外还有不少留学生在中国大陆以及台湾地区攻读学位,这样就培养了更多一批从事欧阳修散文研究的人员,输送了新的研究力量。与此相对应的是有关欧阳修散文研究的论著不断增加,前面提到的90年代已经出现了两篇博士论文即是一个例证。而笔者写作这篇文章,分析、梳理韩国研究欧阳修散文的状况,介绍研究中所取得的一些成果,也正是希望能为进一步深化欧阳修散文研究、深化中国散文研究作一点小小的工作。 笔者相信,只要有更多的研究者以更大的热情和努力,严肃认真地投入研究中去,韩国的欧阳修研究一定会继续发展、繁荣,韩、中两国的文化交流也一定会更加活跃、蓬勃。 ①崔滋(1188-1260)《补闲集》(卷下)中有文顺公曾阅读《欧阳公集》的记载,说:"文顺公曰:'曩初见欧阳公集,爱其富杂见得佳处,至于三拱手叹服'。这里的"文顺公"是韩国高丽中期文人李奎报的谥号,李奎报的生卒年是自1168年至1241年,据此可以推断《欧阳公集》最晚也于李奎报的卒年(即1241年)前就已经传入韩国。 ②集句文是指作者进行写作时,完全采用其他作家已有的句子做成一篇文章来传达自己的思想。例如洪周(1774-1842)在《集八家文答仲》一文中便引用了七句欧阳修的文句。 ③这套书到目前为止,共出版了自第1册到200册。 ④论文篇数,笔者虽然经过精心的调查,但仍可能会遗漏一些论著。 ⑤该文载于《中国学论丛》第十二辑,国民大学中国问题研究所,1996,作者金都。 ⑥该文系韩国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1,共777页,作者郭鲁凤。 ⑦该文系岭南大学校博士学位论文,1994,共264页,作者鲁长时。 ⑧该文系韩国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83,共89页,作者郭鲁凤。 ⑨该文系成均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83,共99页,作者张秀烈。 ⑩该文系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88,共102页,作者金兰英。 ⑾拙作,系启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2,共109页。 ⑿该文系国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3年,共67页,作者朴京淑。 ⒀该文载于《渊坡车相辕博士颂寿纪念论文集》,作者李章佑。 ⒁该文系《里门论丛》第3号,韩国外国语大学大学院,1983,作者郭鲁凤。 ⒂该文载于《湖南学研究》创刊号,全南大学湖南学研究所,1992,作者柳在润。 ⒃该文载于《中国文学》第21集,1993,作者吴洙亨。 ⒄该文载于《中国学研究》第3辑,韩国外国语大学中国学研究所,1986,作者郭鲁凤。 ⒅该文载于《中国研究》第12辑,韩国外国语大学中国问题研究所,1990,作者郭鲁凤。 ⒆该文载于《论文集》第9辑,庆州专门大学,1995,作者鲁长时。 ⒇该文载于《论文集》第10辑,庆州专门大学,1996,作者鲁长时。 (21)该文载于《中国研究》第五集,韩国外国语大学中国问题研究所,1990,作者金容杓。 (22)该文载于《人文科学研究》第5集,大邱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1987,作者柳种睦。 (23)该文载于《中国文学》第11辑,韩国中国语文学会,1984,作者李永朱。 (24)该文载于《Seoul大学论文集》第十三辑,1967,作者车相辕。 (25)该文载于《东乔闵泰植博士古稀纪念儒教学论丛》,1972,作者车相辕。 (26)该文载于《中国语文学》第十五辑,岭南中国语文学会,1988,作者陈英姬。 (27)陈衍《石遗室论文》卷五,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丛书之十四,民生印书馆,民国二十五年。 (28)该文载于《论文集》第12辑,庆州专门大学,1997,作者鲁长时。 (29)属于此类的书有:文璇奎译注《唐宋八家文选》(上、下册)(韩国自由教养协会,1971,上册,共289页;1974,下册,共260页)、金洙译注《唐宋八家文》(博英社,1974)、李基译《唐宋八家文选》(弘新文化社,1979)、韩武熙编注《唐宋八家文选》(新雅社,1981,共152页)。其中,《唐宋八家文选》所收欧阳修文章篇数最多,共收入六十三篇,版本是据沈德潜《唐宋八家文读本》。 (30)《正祖实录》卷三十三,正祖十五年(辛亥)十月十三日(甲寅)。 (31)《肃宗实录》卷四十六,肃宗三十四年(戊子)四月十一日(丁巳)。 原载:原文载《中国文学研究》[长沙]1999年第4期)(载《宋代文学研究年鉴》1997-1999) 转自:<http://www.literature.net.cn/Article.aspx?id=34426>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