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国研究中心隶属于该校的国际学院,成立于1986年,目前已成为国际上独具特色的优秀研究机构。中心的学术力量集中于研究和教学的核心领域,尤其致力于培养优秀的研究生。16年来,中心聘用了一批杰出的研究教学人员,研究生招生人数已超过125人。在广阔的学科领域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空间,包括:人类学、考古学、艺术史、历史、法律、语言学、文学研究、医学、政治科学,以及社会学。此外,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还设有古汉语和现代汉语课程,其理查德·C.鲁道夫(Richard C. Rudolph)东亚图书馆拥有26万册汉语书籍,并订购了1500多种汉语期刊和报纸。 一.研究队伍及研究重点 该中心已成为美国中国学领域主要的研究机构,研究实力雄厚。目前它拥有20位教学研究人员,他们具有多种不同的研究背景。 研究中心主任包瑞嘉(Richard Baum),政治学教授,在30多年的执教生涯中,曾作为访问学者到过中国、香港、日本、荷兰和瑞典的大学。近期从事的研究是关于中国的地方管理。他还任《当代中国杂志》、《中国季刊》、《中国信息》、《亚洲调查》、《社会主义和后社会主义研究》编委会成员,并在许多著名媒体上就中国政治问题发表专家观点。 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理查德·贡德(Richard Gunde),任《现代中国》杂志副主编达40年之久,1993年到1998年任《中国科学》杂志管理总编。目前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亚太专著丛书的撰稿编辑。并为中国研究领域的研究生提供指导。 中心成员中研究中国历史的学者有:凯思琳·伯恩哈特(Kathryn Bernhardt),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系教授,兴趣领域:晚期中华帝国和现代中国。本杰明· A.艾尔曼(Benjamin A. Elman),历史系教授,研究领域:1000-1930年间的中国文化史和社会史;中国科学史;晚期中华帝国的教育;800-1800年间的世界历史。黄宗智(Philip Huang),历史系教授,兴趣领域:中国历史:晚期中华史帝国、现当代。 中国研究中心有一批研究东亚语言文化的学者,如:胡志德(Theodore Huters),东亚语言和文化系教授,研究领域: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史。余宝琳(Pauline Yu),东亚语言和文化系教授,著作有:《可言之道:读中国早期文献有感》(合编,加州大学出版社,2000);《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和政府》(与胡志德合编,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97)等。周鸿翔(Hung-hsiang Chou),东亚语言和文化系副教授,研究中国考古和古代文化。史嘉柏(David Schaberg),东亚语言和文化系副教授,研究领域:中国先秦史学著作和思想;中国诗歌;中国、希腊和拉丁文学比较。史书梅(Shu-mei Shih),东亚语言和文化、比较文学和亚裔美国人研究副教授,亚洲跨学科比较研究项目主任,兴趣领域:20世纪中国、台湾、香港和亚裔美国人的文学和电影,女权运动,亚洲的文化研究。陶红印(Hongyin Tao),东亚语言和文化系副教授,研究领域:汉语语言学、语句分析、素材语言学、社会文化语言学、汉语史。 从事考古学和艺术史研究的学者有:罗泰(Lothar von Falkenhausen),考古系、艺术史系教授,研究领域是:中国青铜器时代的考古学,侧重探讨涉及多学科的重大问题,比如可以提供意义重大的新信息的出土资料等。李惠淑(音译,Hui-shu Lee),艺术史系助理教授,研究中国绘画和视觉文化,尤其侧重于两宋时期,以及妇女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其研究还涉及明代南京的青楼文化,17世纪著名的画家“八大山人”,以及一批20世纪的艺术家。 中心的人类学家有:阎云翔(Yunxiang Yan),人类学系教授,领域: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兴趣:经济人类学、社会变革和发展、家庭和亲属关系、交换理论、农民研究,和文化全球化。南希·莱文(Nancy Levine),人类学系副教授,兴趣领域:亲属关系和国内经济,人口统计,社会变革,性别,西藏和中亚。 其他学科的学者还有:范芝芬(C. Cindy Fan),地理学系教授,研究领域:人口地理学,地区发展,毛泽东时代之后的中国(地区政策、移民、不平等、性别)等。约翰·N.霍金斯(John N. Hawkins),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育和信息研究生院社会科学和比较教育学教授,社会科学和比较教育学系主任,《比较教育学评论》编辑,国际发展教育中心主任,曾担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国际研究和海外项目的负责人。许家杰(Ka Kit Hui),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系普通内科和健康服务研究部临床医学教授,东西方医学中心主任,综合医学中心主任。裴文睿(Randall Peerenboom),法学院教授。讲授国际人权;比较法学:中国;以及如何在中国做生意。海伦·里斯(Helen Rees),民族音乐学系副教授,研究领域:中国音乐,东亚音乐和政治,中国云南省的宗教仪式音乐,在研究中国西南地区云南省和四川省的宗教仪式音乐和旅游音乐(tourist music)方面下了很大工夫,尤其侧重于对纳西族和汉族的研究。詹姆斯·童(James Tong),政治学系副教授,专业领域是中国政治和政治暴力。他在中国方面的著述主要涉及:14~17世纪的农民起义,1989年“民主运动”,政府间财政关系。目前他的兴趣领域是:市民社会、性别和政治参与、中国机构问题和机构控制,以及亚洲金融危机。研究宗教问题的有小罗伯特·E.巴斯韦尔(Robert E. Buswell, Jr),中国和韩国佛教研究教授,东亚语言和文化系主任,专门研究韩国、中国和印度佛教的禅宗传统。从社会学角度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有康文林(Cameron Campbell),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社会学系副教授。,重点研究社会组织、家庭决策、人口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和 18、19世纪中国东北的家庭和人口问题,目前,他正和李中清一起研究17世纪至今中国东北的家庭和亲属关系变化。 由于中国研究中心拥有一批中国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使得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成为中国研究的中心。中国研究中心的研究重点主要是:1.当代研究;2.文学、文化研究;3.历史研究;4.宗教研究和古代中国。 二.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学习的最主要特征是通过研究学习新知识。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生得益于这一国内著名的研究大学的丰富资源,并以自己的研究为此作出了贡献。出色的教师队伍尽心研究教学,图书馆系统在全国名列前茅,以及所有其他的研究设施对每一个专业的研究生学习都提供了良好机会和广阔视野。 在中国研究领域,每一名学生都隶属于一个系或是一个专业学院,以获取更高的学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在中国研究领域有100多名研究生(全校共11000名研究生)。这些学生大部分是在完成本科学习之后直接考入的,大多是在获得本科学位的领域继续深造。但也有许多学生是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工作之后重又回到校园,其中一些以前的专业或许和中国研究相距甚远。,中国研究领域的学生也是多样化的:他们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如阿根廷、加拿大、英国、中国、香港、台湾、以色列、意大利、马来西亚、俄罗斯、津巴布韦等等。 与中国研究中心有合作关系的系、学院和项目包括:人类学、应用语言学、考古学、艺术史、比较文学、东亚语言和文化、经济学、教育学、民族音乐学、地理学、历史学、法学、语言学、哲学、政治科学、心理学、公共健康、社会学、城市规划、世界艺术和文化。 中心认为学生作为新一代的研究人员,拥有学术交流的经验非常重要,比如,在专业论坛上发表论文,对论文进行批评;组织学术会议和讨论会等等。为此目的,中国研究中心鼓励支持学生的独创活动,尤其是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联系,不仅在院系内的学生之间,而且在不同院系之间。 由学生组织和领导的学术项目已成为学术研究中重要的、富有活力的部分。比如学位论文写作学习小组,历史系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参加,在小组中,那些进行学位论文写作的同学有机会得到良策:他们对小组成员和中国历史研究领域的老师宣读正在撰写的章节,得到大家详细的、有启发性的建议和批评。学生们还组织启动了一个中国研究小组系列,由学生和老师以及其他有兴趣者宣讲自己的论文。研究生们编辑出版年刊《亚洲文化杂志》至今已有20多年了,是此类学生活动的典型。 中心还通过小型的助学金项目支持这些学生活动。比如资助学生到主要图书馆寻找讨论会或学位论文资料;为进行学位论文写作的学生提供资金,参加学术会议;有时还特别为学生进行工作面试提供资助。 三.学术资源 中国研究中心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除理查德·C.鲁道夫(Richard C. Rudolph)东亚图书馆(本刊已作过相关介绍)外,还包括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影电视档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电影电视档案全球有名,因为它不仅收藏经典,而且还收藏流行的革新的电影电视,关于中国的资料包括来源于赫斯特新闻公司的新闻短片)和教学多媒体图书馆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学多媒体的集中供应地,老师们可以从众多的储存中选取与课程相关的电影、光盘、磁带等视听资料,大多数多媒体资料可以向加州大学的其他校区或校外公众出租。可以通过ORION2工具进行搜索查询。 (本文作者,女,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研究实习员 100732) (原载:《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