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老师问8岁的我:你想学什么行当?我说:武生!老师又问:你不怕苦?武生很辛苦。我说:怕苦就不学了……如今,和我一起坚守的人越来越少,他们改行的改行,头脑活泛的就干着别的,以副养戏。我总在夜深人静时不断反思:我就是干一辈子也不可能有前辈大师的修养与造诣,那我现在在干什么呢?有时,我愿意自己糊涂点,这样烦恼会少一点……” 北京京剧院武生演员詹磊的烦恼,几乎是现在所有京剧武戏演员的心病。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学苦练,一身本领难得施展;数个月的摸爬滚打、协调磨合,却只能换来远远难抵付出的酬劳。这样下去,谁来传承京剧武戏? 盔头勒得人呕吐 “京剧演员一般从10岁左右开始培养,初学时,都要练就扎实的基本功。这基本功的核心是武功,包括腿功、腰功、把子功等。”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周龙说,所有的京剧演员都是从“压腿”“撕腿”开始的。 但,仅仅是这入门时的基本功,就已经吓跑了不少独生子女的家长。“我没让孩子学戏,太苦了。”虽然孩子也喜欢京剧,但国家京剧院武生演员王旭东没舍得。 基本功练成,选择工文戏的演员将更多的工夫用于学唱腔、记唱词等方面,而武戏演员则要受更多的“皮肉之苦”。舞台上每一个漂亮的翻转腾挪,每一个惊险的武打场面,背后都是汗水甚至血泪。 “武戏演员的服装有好多层,厚厚地裹在身上;脸上涂的油彩把所有毛孔都堵住了;为了怕在剧烈的动作中掉下来,头上的盔头要勒得紧紧的,有时候勒得太紧,演员就会有剧烈头痛甚至呕吐。光扮上戏,就已经很难受了,何况还要在舞台上又唱又舞。”王旭东说,武戏演员只能通过平时不断训练,“让难受变享受”。 “2008年,我参加第六届全国京剧演员电视大赛,决赛的时候我选了一出《界牌关》。这出戏里有个绝活儿,走40个旋子。老师说台下要练出60个,才能保证台上成功,可我当时只能走20个。于是,老师就带着我练了两个半月。那真是非人的折磨,我练得直哭,有时候都想着,能一下走死我就解脱了。”不过,这让詹磊现在还后怕的训练,也为他赢得了荣誉,在那次比赛中,他获得了金奖。 更多的武戏演员远没有詹磊幸运。他们每天不间断地练功,却往往只能在台上翻几个跟头,或者做龙套去走阵式。而即使是这样“翻跟头”的年月,也不能长久,年龄大了,翻不动了,就只能转行。 武戏难以承受“思想之重” 京剧武生名家张云溪曾说:“京剧危机,首当其冲是武戏。” 其实,在学校里,演出武戏的比例远远大过文戏。“看学生演出,就是要看武戏,看他们的基本功的扎实程度。而文戏更多的是看角儿,学生很难挑梁。”周龙介绍。 在专业的京剧院团中,却又是另外的景象。最近几年,国内各大京剧院团复排的传统剧目中,武戏只占非常小的比例,而新编剧目中,则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武戏。 为了讲究“戏以载道”“深刻内涵”,各个剧院的新编剧目往往都是文戏,那些注重在舞台上翻、扑、跌、打的武戏,似乎难以承受“思想之重”,而只能沦为文戏的点缀。 “现在的观众,特别是不太懂京剧的观众,看戏还是通过台词看故事情节、看戏剧冲突。相比文戏,武戏更写意也就更吃亏。”国家京剧院院长宋官林说,武戏渐少是受演出市场生态变化的影响。“近些年,有许多别的艺术门类的导演被请来‘复苏’京剧,但他们往往不了解京剧的本体,所以不可能导演武戏。” 不仅仅是各个剧团的大戏演出中鲜有武戏,各种戏曲晚会、文艺会演,也是文戏一统天下。“文戏演员出去演出,只要带着伴奏带就行。武戏演员演出一次,至少要带七八个人——锣鼓点要根据场地的大小进行调整,所以必须带着乐队;演武戏必须要扮戏,就得带着服装、化妆;如果需要几个人配合的演出,还得带着助演,这样算下来,成本太高。”北京京剧院副院长刘宇宸说。 王璐是国家京剧院的武生演员,2010年他登台的次数不足10次——《大闹天宫》演出3场,在国家京剧院小剧场“畅和园”演出折子戏一场,青研班汇报演出一场,其他时间偶尔在文戏中的武戏片段中“客串”。 由于北京京剧院在梨园剧场有驻场演出,所以詹磊登台的机会比王璐多一些。但是由于梨园剧场的演出是专门给外国人看的,所以演出的剧目也只局限在神怪戏,刻画“人”的机会少之又少。 无戏可演,失去了训练的目标,一些武戏演员不再勤奋练功,等到剧院有戏演的时候,武功已经荒废,原本的好苗子就这样葬送了。 武戏演员“伤不起” 演出机会少,对演出费占工资大部分的武戏演员来说,无疑是严重的问题。 “我的师哥就在剧院对面的饺子馆结的婚。我总说我占了挺大的便宜,因为家在北京,不用租房子,要不真活不下去。买房子对我来说,只是个梦想。”几乎每隔不久,詹磊都会听到有同行改行,有很多人改行之后还小有成绩,每到这时,他心里也会有波动,“我有时候真的在想,这么守着,值吗?我只能鼓励自己,人总得有点理想吧。” 若问武戏演员最怕的是什么,十有八九会说是伤病。高强度、高难度的武打动作,伤病在所难免,但大家确实“伤不起”。虽然有医疗保险,但这也仅能支付演员受伤后的一部分治疗费用。不能演出,就只能拿基本工资,而这些钱往往“连吃饭都不够”。“磕一下碰一下的,那都是正常。打上绷带能上场的,就不算受伤。”王璐说。 “武戏演员为了短暂的艺术生命付出了很多,理应通过国家政策给予适当的补贴,但现在的补贴额度真的是杯水车薪。”据宋官林介绍,现在国家发放的武戏补贴是每个月115元,这个数目自1994年起,17年没有变过。 “不仅经济上的奖励机制缺乏,武戏演员业务上的奖励机制同样缺少标准。业务上得不到认可,有时候比少拿钱更让人心寒啊!”詹磊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