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屠苏,是美酒还是家园?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中华读书报 佚名 参加讨论

    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此诗是我国春节应景诗中的名篇佳作,也因此收录《七言千家诗》和当下的中小学语文课本而被广为传播。
      当代作家李国文先生在《王安石的文学和政治》(《大地》,2009年第一期)。一文中对此诗评价极高,很有代表性。但遗憾的是,对于诗中“屠苏”一词却出现了明显的误解。他写道:“假如你也置身其中,那爆竹的噼啪响声,那屠苏的沁人芳香,那日光的炫目亮度,那春风的无比温馨,给你以听觉、嗅觉、视觉、触觉的全面冲击。”
      这里把屠苏理解为“美酒”,因为在中小学教科书中也都将之注解为“美酒”、“一种酒类”, 在春节这样喜气洋洋的日子里,“喝酒”、“饮醪”便是屠苏酒。把此句中的“屠苏”想象成是春节团圆时的“美酒飘香”,没有人会有质疑,似乎已成公论。这也并不奇怪。
      但是,经过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种理解有欠妥当。即便从最直观的看,“春风送暖”同喝“屠苏”没有逻辑关系,而且“屠苏”前有一“入”字(应为“饮”或“喝”等)属于搭配不当。那么根据屠苏的本来含义可以尝试其他解释,看是否更为合适。
      查阅《辞海》得知,“屠苏”有三个义项:①酒名。②草名。③房屋;草庵。《宋书·索虏传》:“(拓跋)焘所住屠苏,为疾雷击,屠苏倒。”杜甫《槐叶冷淘》诗:“愿随金騕褭,走置锦屠苏。” 仇兆鳌注引《杜臆》:“锦屠苏,天子之屋。” 
      唐代韩谔《岁华纪丽》的《元日》篇“进屠苏”注:“俗说屠苏乃草庵之名。昔有人居草庵之中,每岁除夜,遗闾里一药贴,含囊进井中,至元日取水,置于酒樽,合家饮之,不病瘟疫。今人得其方而不知其人姓名,但曰‘屠苏’而已。”
      这篇文献很重要,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屠苏的各种含义。根据以上记载可以得知:一是“屠苏”是一间草庵(茅舍)的名称。二是此草庵的名医送草药,让人们兑上酒成为药酒,喝下就能避免瘟疫。三是时间是除夕送一包草药,让人们在春节那天兑上酒来喝。这样,辞海里的三个义项就有了很大关联。
      查阅更多资料发现,“屠苏”也并不是某间草屋的专名,据汉朝人服虔的《通俗文》说,凡是茅屋都称“专利苏”。那么,屠苏为什么能引申为“房屋”和“家园”之意呢?
      其实,“屠苏”是远古时代的语言遗留,“屠”为古越音记音字,发音类舒。“屠苏”当为荼(原始茶)的一种古老的称呼,故其有花草之意。“屠苏”的“草舍”之意,还有:
      汉的服虔《通俗文》曰:“屋平曰屠苏。”
      三国魏的张揖《广雅·释宫》:“屠苏,庵也。”
      北宋的《广韵》:“屠苏,草庵也。”
      两宋以后的诗人骚客的笔下,“屠苏”作为“房屋”乃至“家园”的引申义却未曾消失。北宋山东籍文士张因写有咏浙南名胜仙都峰的长诗排律《鼎湖》,其中诗云:“姓刘天师半山居,修真自给草屠苏。”仙都峰在缙云县境,这里是古代黄老文化的一个中心,居山里草庵中修参者自古不绝。诗中的“草屠苏”显然是“草庵”了。
      王安石是江西临川籍,临川为古越地。王安石在苏浙一带做过地方官,而他在江宁和苏南等地生活游历的时间最长,将近三十年之久。所以,《元日》小诗就是江南民间生活习俗的现场记录。他在这首小诗中,不仅描述了除夕之夜当地民间喜过春节的古老习俗,还用了“屠苏”这一古意深奥的词汇,其实均是表达自己的抱负和期待。
      现在,我们再来看王安石的《元日》,其中的“春风送暖入屠苏”,应该把这里的“屠苏”译作“美酒”还是译为代表“家园”、“房屋”的“草舍”才符合诗人的原意,想必读者诸君此刻也有判断了。笔者认为,如将此句译为“春天的暖风开始吹进我们的家园”,诗意就畅通了,情感也就更真挚了。
      这种思路还有助于我们做好部分以下文化基础工作,或者是补充一些解释诗句时的重要缺失。
      一是要注重引申义。《辞海》(第六版)中“屠苏”的义项除了三项基本意义外,还应补充加上引申义,即“家乡”或“家园”。其实,辞海很多词条对引申义都有忽略。
      二是要注重文学化。《文史杂志》(2011年第三期)文章《“春风送暖入屠苏”的“屠苏”作何解?》将“屠苏”解释为“家门”则无文学气息,若是“家园”解释诗句则更为蕴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