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谁是“第一”春联作者?千年前辛寅逊首书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北京晚报 佚名 参加讨论

    谁是“第一”春联的作者
    农历腊月二十八。民谚称:“二十八,贴花花”。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龙年临近,又到了家家户户贴春联的时候。但对春联您了解多少?知道贴春联有啥讲究吗?
    关于我国春联的起源和发展,说法大都比较一致,但对我国第一春联的作者到底是谁,一直存在争议。目前有文字记载的说法至少有4种:
    《古今诗话》云:“昶子善书礼,因取本宫册府书云:‘天垂馀庆,地接长春’一联,文学于兹萌芽。”按此说,则联语为“天垂馀庆,地接长春”,作者乃孟昶之子孟喆。黄修复《茅亭客话》所载同此。
    《洛中记异录》云:“孟蜀于宫城近侧,置一策勋府,时昶之子喆居之。昶以岁末自书桃符云:‘天降馀庆,圣祚长春。’喆拜受,置于寝门之左右。”按此说,则联语为“天降馀庆,圣祚长春”,作者乃孟昶本人。
    《谈苑》云:“辛寅逊仕伪蜀孟昶,为学士。王师将致讨之前岁岁除,昶令学士作诗两句,写桃符上。寅逊题曰:‘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按此说,则联语为“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作者乃辛寅逊。
    《宋史·蜀世家》云:“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辛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按此说,联语与《谈苑》说同,但作者已非辛寅逊而是孟昶了。《宋史·五行志》和《蜀梼杌》所载同此。明清以来,一般都采用最后一说。
    《古今诗话》,不知卷数。原书久佚,亦不见诸家著录,即《四库全书》亦不见收录。《洛中记异录》的作者——宋人秦再思,书记五代及宋初识应杂事,作洛中记异十卷。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可信度,但具体的联语跟现在普遍认同的第一春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字面上有所不同,争议的空间并不大。
    《谈苑》是宋人笔记中较为重要的一种,内容广博,为后世文史考订工作提供了大量资料,明确提到第一春联的作者为辛寅逊。《宋史·蜀世家》作为史书,其参考价值自是非同一般,却将作者认定为孟昶。这两本书中对于这副春联作者的说法不一,直接导致了这场纠结了千年的著作权官司,至今没有定论。
    其实在我国更早的史书中就透露出了不同的信息。北宋神宗时代史官张唐英所著《蜀檮杌》中也提到了此事:“岁除日,昶令学士辛寅逊桃板于寝门、以其词工,昶命笔自题云:‘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一个“非工”,一个“词工”,一字差别,意思却完全变了。
    两种说法中,到底谁的更可信呢?《蜀檮杌》是记录两蜀史事的专著,成书比《宋史》早300多年,距蜀亡还不到100年,作者张唐英又是四川新津人,熟悉蜀中掌故。而《宋史》乃元人所作,史实考订错漏不实甚多,随后不少的史书中都提到过这一点。《宋史》修录此事,明显参照了《蜀檮杌》,可见《蜀檮杌》的可信性更大。或许粗心,或许正统思想作祟,《宋史》的作者便利用移花接木的手法,把第一春联的作者安在了孟昶头上。
    由此可见,我国第一春联的原创作者为辛寅逊一说,更具说服力。
    春联为何称桃符?
    春联也叫“春贴”、“对联”、“门对”等,属于楹联的一种。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也是长期延续下来的一种风俗文化。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春联,起源于桃符。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传统春联如何张贴?
    传统贴春联的方法为,面对大门时,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额文字顺序为从右至左。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横式书写格式改为由左向右,春联也可以上联在左,下联在右,横额顺序也是从左至右,适合人们的阅读习惯。但这两种春联贴法不能“混合使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