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正先生讲《近思录》·改过迁善克己复礼第三 之十二:想远离不必要的麻烦?先远离爱讲是非之人! 好。咱们来看下一条。 “人之视最先,非礼而视,则所谓开目便错了。次听、次言、次动,有先后之序。” 这样大家看到了吗?也就是说,孔子讲“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明道先生说,人哪,在视、听、言、动里面,视是最先的。你不合于礼的事,你却去看它,这就是所谓“开目便错了”。不合于礼的,我们就不要看,我打个比方,像前阵子,有什么不雅的视频一出来——一个名人的不雅视频,那时候在台湾,那个杂志上全部都附赠光碟,很多人在看,因为那个女主角很有名。像我,看都没看过。为什么?讲句老实话,对这个女主角实在是太残忍了。那我在这里讲,人都想要去满足那个偷窥狂,这不符合礼的,我们就不要看。不要看,你各种的不正当的欲念就不会受到萌动。所以说,这一点很重要。 然后你一定要先非礼勿视守得住,才会有非礼勿听。什么叫非礼勿听?不合于礼的,你不要听,就算听到,也当作没听到。 那当你能够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之后,自然而然可以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所以说我告诉大家,像我刚才讲的那一种,轰动台湾那么大的视频光碟,我连看都不看,很多人很讶异,怎么我会不看呢?因为那个女主角还曾经想要拜我当老师,我觉得这是人人都可能发生的事,不屑。人常有这种幸灾乐祸之心,这是很要不得的,因为你这种要不得,大家想要看,就有那种不肖商人就把那个曝出来,一个女孩子的名节不就这样毁了吗? 其实人都有过错,对自己的过错绝不再犯,对别人的过错有时候要宽容,就当作没看到一样,所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也一样的道理,比如说在背后讲人家闲话,这本身就是缺德的事——三姑六婆背后在讲左邻右舍哪些见不得人的事,你如果常常接触到这些人,表示你本身的修养就有问题了,你怎么会常常跟这些人在一起呢?所以说,当你发现说,哎呀,我在这里常常会听到那些,表示你的生活习惯有问题的,你就要远离那些讲别人是非的人,这样就可以远离是非。这也是修身的一点。只有能够做好非礼勿视,做好非礼勿听,我们才能真正做到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好,明道先生下面这一条讲得太好了,大家仔细看。 他说:“圣人责己感也处多,责人应也处少。”什么意思?也就是说,你一个有德的人,你对于自己要求要感受到的,一定要要求得高;至于对别人该回应的要求,你就要求少一点。为什么?人家修养还没到达那个程度嘛,这样大家知道吗?也就是说,我们该感受的要比别人更加灵敏,对自己感受不够灵敏,你一定要深加自责。而至于别人回应得少,没有及时回应,回应得慢,我们要多宽容。这也是同样的道理,就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好,我们现在看最后一条。 最后一条,就是伊川跟他的学生张绎讲的话。大家知道,伊川晚年跟他跟得最紧的两个徒弟,一个是尹焞,另外一个就是张绎,后来伊川也是把他的《易传》传给这两位徒弟。 好,现在就讲张绎。张绎的字叫做思叔。他说“思叔诟詈仆夫”,也就是说张绎他骂他下面的人,伊川就跟他讲了一句话——“何不动心忍性?”思叔惭谢。什么意思?也就是张绎——伊川的徒弟——他用了不好听的话怒骂他下面的人,伊川看到了,就说你何不动心忍性?大家想什么意思?我估计,张绎跟他的老师那么久了,肯定修养也不错,肯定那时候是他下面的人做了些不该做的事,或者突然让张绎震怒的事,但是伊川认为我们在克己复礼的时候,碰到这种事情,也是要和柔宽缓,你怎么讲这样的话?所以伊川只跟他讲:“何不动心忍性?”你就不能动心忍性吗?你把这个当作上天在考验你,怎么那么急躁,就用这粗暴的言语来怒骂你下面的人呢?“思叔惭谢”,张绎就觉得非常地惭愧,就跟老师道歉。 举这个例子就是要给大家看,我们要修身养性,是在任何时候不能有片刻的中断,是吧?尤其像发怒,是最不好的。 大家有没有看看?明道先生讲过,说“七情之中,易发而难治者,惟怒为甚!”所以这个怒,不仅伤肝,而且又败德,尤其对你下面的人。讲句老实话,一般人认为对下面的人可以怒骂,我在这儿就可以告诉大家,姑隐其名——台湾曾经有某一家(企业),在高科技电子业里面也是赫赫有名的,但是你知道吗?他们的大老板对于他们的这些下属都是用怒骂的,而结果是什么?一级主管对二级主管也怒骂。这一家是在2012年,股票的单价是1200块以上台币,现在跌到多少?他那时候正红的时候,我说他们的这种管理文化不改的话,这种企业文化不改的话——都用怒骂式的,我说不会持久的。你看看,现在跌到不到120块,跌掉了九成。 所以说大家要记住,我们为人处事,真正你修身工夫做得细不细,就是在看这种小地方。伊川作为一代的名师,对他跟着最贴近的张绎怒骂他的仆夫,讲句老实话,也只有师生关系他才可以这样跟他讲,说“何不动心忍性”?这就足以让他的学生觉得非常地惭愧。所以说,我们在这一条里面看到良师与益友的相处。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讲到这儿,谢谢大家收看。 主讲人简介: 朱高正,1954年出生,南宋大儒朱熹的第26代孙。1977年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1980年赴德国波恩大学深造,1985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8年9月获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邀教授。博览群籍,学贯中西,向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建中国文化主体意识、推动中国全方位现代化为己任。著有《近思录通解》,德文著作《论康德的人权与基本民权学说》,易学专著《周易六十四卦通解》,《易经白话例题》,作品精选集《中华文化与中国未来》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