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乌衣 这是一个黑暗的时代,这是一个可怕的时代,权钱交易,世家斗争随处可见。当权者都是世家大族,儿子从父母手里接过政权主政。 好吧,别多想,我不是说现代。 如果一定要说贵族,中国古代史当中名义上的贵族大规模存在的时间并不多。真要算,大概只有先秦时期,从殷商时期各大部落酋长演化而来的“方伯”到西周分封诸侯形成的诸侯国乃至卿大夫、士阶层这些就是相对大规模存在贵族的时代。 而到了始皇帝横扫六合,汉高祖斩白蛇立国之后,由天子分封的贵族在后来的历史当中成为少数。很少再有大规模出现类似西方统治地方的贵族,所谓的封爵,也多只是虚衔,有食禄而无封邑。相反的,在贵族大规模消失之后,中国的社会形成了新的无冕之王来操控地方,在帝权之下,保持一种畸形的自治状态。 门阀世家,起源于两汉,成于魏晋,衰于两晋,但是绵延于整个帝国史 这个就是门阀。当然门阀还是与贵族有区别的,虽然有些混同,但这边还是再略作区分。最大的区别就是,贵族只是政权承认的封爵,而世族是社会阶层的认同感。 门阀世家,起源于两汉,成于魏晋,衰于两晋,但是绵延于整个帝国史。 两汉三国,始露峥嵘 最早的世家大部分是官封贵族之后。以博陵崔氏为例,不知读者诸君读这四个字有没有熟悉的感觉?在《三国演义》三顾茅庐一章节中,水镜先生司马徽向刘皇叔举荐当时贤士时,提到了诸葛亮的四个贤友那就是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和徐庶徐元直。 其中,崔州平就是博陵崔氏长房,其本名为崔钧,在正史上也是有重要一笔的人物。博陵崔氏之祖崔业在汉代袭爵东莱侯。之后别出了清河、博陵两门。靠着汉代列侯的政治特权和经济特权,从汉武帝征辟开始,大量的向中央向地方输送崔氏子弟们,后世子孙也在这种庇荫之下,通过各种途径,担任朝廷的要职,形成家族、姓氏势力。 最终他们以血缘为依托攫取政治权力,以地缘为依托攫取经济利益,成为豪强。到了东汉之后,山东望族当中必然有博陵崔氏与清河崔氏。 唐初,全国郡姓排列等级的时候,崔氏甚至高于李唐皇室的排名(当然后来被唐高宗强制修改了)。当然并不是每个门阀都像崔氏一样有一个封爵的祖宗那么高的起点,但是门阀的发展史几乎都是由小家变大户,由大户变郡望,郡望向中央输送子弟为官,把持政治,最终成为天下名闻的世家大族。 门阀的高峰期在魏晋南北朝,形成了门阀政治,这应当归于曹丕实行的九品中正制 而门阀的高峰期则在魏晋南北朝,形成了门阀政治。要说起源,应当归于曹丕实行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严格来说就是汉武帝发明的征辟制度的一种新的形态。 简单的说,就是由地方上的贤长担任中正官的职位,来评定自己辖区内的人物,从上上品、上中品一直到下中品、下下品共计九个等级。根据这九个等级举荐给政府,政府依据品级分封官职。 而所谓的贤长,往往是具备了良好教育、良好社会背景的世家领袖。这就导致了世家子弟成为了整个政府的基础。当时有一句话叫做“上品无寒族,下品无高门”。 如果你把这句话理解为评为下品的是平民百姓,那你就太天真了。即使是下品,也不是平民可以染指的,往往是一系列小家族、富户、大户子孙,虽然比不上世家大族,但是比起白身的百姓,已经称得上是富贵了。 魏晋王谢,独领风骚 到了东晋时期,甚至出现了世族与皇族平起平坐,整个政权的维持都是由世族鼎力相助,所谓的“王与马共天下”,此处的“王”就是“琅琊王氏”,“马”则是东晋皇族司马家,从此对于东晋世族势力可以窥见一斑。 而到了刘宋时期,世家的隐形势力仍然非常庞大,这体现在世俗的观念当中。比如刘宋时期的中书舍人秋当、周赳去访问同事张敷。周赳怕张敷是大族不肯接待,说还是不去的好。秋当却很有信心,说:“我们都是员外郎了,如何不能同坐。”两人到了张家,刚刚坐定,张敷便命左右把自己的坐床移得离客人远些。秋、周二人无可奈何,只得灰溜溜地告辞而去。 要成为一个高门大第,除了要有经济、政治地位以外,要沉淀出文化 一个阶层的诞生,除了经济结构、政治权利上的区分以外,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阶层自我意识的觉醒。世族诞生之后,就开始明确的划分出一道界限出来。 这个状况就非常相似于明代市民阶层和商人阶层的发展之后,士大夫阶层为了明确化自身的与众不同而重新变革了审美,不尚华服而崇素雅,不喜膏粱而爱清味。这个道理,早在魏晋时期就已经明确了。魏文帝曹丕在自己的著作《典论》当中指出“一世长者知居处,三世长者知服食”。 这即是说,要成为一个高门大第,除了要有经济、政治地位以外,要沉淀出文化,通俗的说就是“一代出暴发户,三代才能出贵族”。 如果只说诞生史,那么到此也就为止了。南北朝后期,世族就开始衰弱。因为战争,打破了一切游戏规则,整个格局开始重新洗牌,政权已经无法完全的保障世族的特权了。 盛极而衰,寒贵轮回 所谓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南朝梁代,爆发了侯景之乱,因为将军侯景曾经向王谢求亲而不成,所以,在这一次叛乱当中,侯景大量屠戮了一大批高门,使得世族力量衰微。 虽然,世族在之后的时代还有着举足轻重的力量。比如隋开皇,被称为“四贵”的杨雄、高颎、虞庆则、苏威,都是世族。著名的杨素杨玄感父子也是世族。 寒门显赫,一个轮回 而到了贞观年间,在相位二十八人者,其中裴寂、萧瑀、陈叔达、封德彝、杨恭仁、宇文士及、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高士廉、高季辅、李靖、王珪、温彦博、杨师道、褚遂良、许敬宗等皆是士族出身。士族势力在政坛仍占绝对优势。 一直到武后当政时期,重开科举提拔中下层人士来支持她的政权,又通过清洗对原本的世族进行打击削弱。所以到了唐玄宗时期,张九龄、李林甫这些宰相就不再纯粹的世族出身。 而到了之后的宋、元、明、清,老牌的世族已经非常少了,但是每朝每代封的贵族转化而成的世族、由小地主慢慢进阶的世族、由考科举而形成的世族相掺杂,不断的诞生着新的高门甲第。 寒门显赫,一个轮回。 字词补丁 第,是指代面朝大街开的院门,早期的住宅,并非任何人家都可以把门开在大街上,只有身份高贵、有钱有权的才能把院门朝正门开。 阀,最早就是一根柱子,正门左右各有两根柱子,左为“阀”,右为“阅”,左右两柱用以记录祖宗、家族功绩官勋,所谓“明其等曰阀,积日为阅”(什么级别的功劳叫做阀,当官的经历叫做阅,原文出自《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楣,指的是大门上的那根横梁。大部分人都听过一句话,叫做光大门楣,门楣与门第意思相近。楣也不是平民可以拥有的,多是由官吏富贵人家才可以有。 这些字组合在一起,后来成为了世家大族的别称,所谓高门、高第、门阀等等。 本文转自【望洲书院】活在当下的传统书院(微信号:wangzhoucollege)。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