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光荣 箕子,是辽宁地域文学史上有姓名可考,又留下多篇作品的文人,已故文学史家马清福教授称他为“辽河流域第一位文人作家”。 箕子是殷朝末年的宗室贵族,因封在箕地,爵位为“子”,故被称为“箕子”。 箕子像(资料图 源自网络) 箕地,为殷商时分封箕侯的领地,曾建立民族政权箕国,其地域在今辽西。 一 《箕子操》,又名《箕子吟》,是箕子不忍纣王之奢靡“佯狂”离开朝廷为奴,隐居后的忧愤之作。据《史记·宋微子世家》载,微子和箕子均为纣王之亲属,微子目睹纣王之无道屡谏不听,就去找太师箕子和少师比干,商量一起逃走。箕子和比干不同意,微子便自己外逃。之后,比干谏纣王,纣王大怒,剖了比干的心。箕子见此情景十分恐惧,于是披发假装疯癫做了奴隶,并隐居于今辽西,常弹琴以自慰,这支传播开的曲子就是《箕子操》,其词云: 嗟嗟,纣为无道杀比干。嗟重复嗟独奈何?漆身为厉,被发以佯狂,今奈宗庙何!天乎天哉!欲负石自投河。嗟复嗟,奈社稷何! 在《乐府诗集》中,《箕子操》归类于“琴曲歌词”,其词当是可以自弹自唱的。词共三节,第一节述“纣王无道杀比干”,自己独自嗟叹却无力抗争;第二节叹自己“漆黑”为奴,披发装疯,无颜面对祖先;第三节对老天长叹,忧愤中曾想投河自沉,但这对社稷又有何补益呢!箕子当时虽远离朝廷,隐于辽西,却仍能忧江山社稷,不改其节操品格,难能可贵。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歌词在表现箕子身处困境犹不改节操这一题旨时,充分运用了感叹词,一叹、再叹、三叹,声迥意荡,而今读之,犹能感受到融入深意的语言力量。 二 《史记·宋微子世家》记箕子第二首诗作,是《麦秀歌》。 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与我好兮!所谓狡僮者,纣也。殷民闻之,皆为流涕。 诗的前半部分写路过殷都故墟所见。麦禾虽好,故国已逝,好不伤感!不禁令他想到殷王宫的毁坏皆为商纣这个“小子”荒淫无道所至,这“小子”不辨忠奸,连我(箕子)这样忠心耿耿的人也得不到善待!全诗借景抒情,简洁自然,呈现出史前期诗歌朴素明快的诗风。司马迁在记叙时以“殷民闻之,皆为流涕”八字,状写箕子吟唱这首《麦秀歌》时产生的感染力,益增其色。 三 箕子的《洪范》,是箕子诗歌作品外,最重要的政论散文。它被收进《尚书》(即《书经》)之中,是研究上古政治、哲学与文化的重要文献。 洪范,就是治世大法。相传大禹得到《洛书》,即《洪范》中自“初一曰五行”至“威用六极”65字。历代十分重视,到了殷商,传给了太师箕子。当周武王向箕子咨询治国方略时,箕子便根据《洛书》,详细阐述了“洪范九畴”中所涵盖的九种大法。囿于时代的局限,箕子说这九种治世大法是天帝所赐,是天帝希望臣民们和睦相处,遵循“洪范九畴”,就是实现和睦相处的途径。箕子在这里把治世之道与神权结合起来,是封建社会初期神权思想的反映。但若深入研究下去则会发现,“洪范九畴”是上古先民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管理国家、实现和睦等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正逐步形成的亲缘伦理、社会伦理、政治伦理乃至宇宙伦理的集中呈示。如其九畴之一“一、五行”所载: 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译成现代语言,则是:第一,五行:一是水,二是火,三是木,四是金,五是土,水向下湿润,火向上燃烧,木可以弯曲可以伸直,金属可以顺从人的意志改变形态,土壤可以种植庄稼收获百谷。向下润湿的水会产生咸味,向上燃烧的火会产生苦味,可曲可直的木会产生酸味,可顺从人的意愿改变曲直的金属会产生辣味,土壤里种植收获的百谷会产生甜味。 显然,这是上古人类不断认识自然、探索自然规律和生产活动经验的积累,将这种认知放在“洪范九畴”之第一,箕子是在告诫治世者,要在治国理政时,尊重自然,遵循规则。 又如,“洪范九畴”之九,“九、五福”载云: 九、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译文作:第五,五种幸福:一是长寿,二是富贵,三是健康安宁,四是遵行美德,五是高寿善终。 这里,箕子提醒治世者应重视为黎民百姓创造的五种幸福,即使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不是仍可作为追求幸福的愿景吗? 再如“洪范九畴”之“五、皇极”载云: 五、皇极:皇建其有极。敛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惟时厥庶民于汝极。锡汝保极:用厥庶民,无有淫朋,人无有比德,惟皇作极。凡厥庶民,有猷有为有守,汝则念之。不协于极,不罹于咎,皇则受之。而康而色,曰:“予攸好德。”汝则锡之福。时人斯其惟皇之极。无虐茕独而畏高明,人之有能有为,使羞其行,而邦其昌。 译文是:第五,君王的法则:君王建立君权要有法则。要选聚五种幸福,普遍地施给臣民,臣民就会尊重你的法则。贡献你保持这种法则的方法:凡是百姓没有邪恶的帮派,百官没有私相比附的行为,只在君王作出了榜样。凡是百姓有计谋有作为有操守的,你要重视他们。行为不合法则,又没有陷入罪恶的人,你要宽容他们。假如有人态度谦和地说:“我愿遵行你所建立的道德规范。”你就要赐给他们幸福。这样,百姓就都会遵守君王制定的法则。不要虐待无依无靠的人,要敬畏明智显贵的人,假如某人有才能有作为,就要让他们施展才能,这样,国家就会繁荣昌盛。 箕子在治国之法中倡导和睦和谐,为民造福,选贤任能,正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天人合一”理念的反映,这种文化理念和先人倡导的其他进步理念已化作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今天,当我们国家在新千年实现小康的伟大目标时,也在提倡执政为民,创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应该说是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一脉相通的联系的。 《洪范》语言简洁凝练,论述精当,逻辑性强,蕴含丰富。据前人考证,这篇《洪范》,虽为箕子所作,但在历代流传中,包括经历秦始皇焚书坑儒,曾有失而复得的经历,因而也有整理加工的过程,使这篇政论散文历久而愈显完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