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正蒙学堂 >

避免养出“熊孩子”:两招教你树立家长威信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腾讯儒学 顾勉 参加讨论

    文/顾勉
    在儿童教育中,家长威信的树立十分重要,而如今很多家长在子女的教育上不得其法:有些家长过于严厉,在孩子的心灵当中留下了大面积阴影;有些家长过于溺爱,养成了一个又一个不懂得尊重他人的“熊孩子”。因此,如何在孩子面前正确地树立威信也就成了很多家长的一块心病。那么,家长们究竟应该怎样树立威信,不让自家宝贝成为人见人嫌的“熊孩子”呢?
    
    树立家长威信(资料图 图源网络)
    首先,家长应该有选择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是家长的心肝宝贝,很多家长更是怎么疼爱自家小公主、小王子都觉得不够,可以称得上“俯首甘为孺子牛”。然而,当孩子提出要求时,家长们切勿来者不拒,而应该选择性地给予满足。如果任孩子予取予求,他们就会认为自己在家庭中是“一言九鼎”的,家长的威信自然也就无从谈起。更严重的是,在“众星捧月”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缺乏耐心与包容性,更容易养成霸道、急躁的性格,这在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与人际交往当中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孩子们都在家庭的宠爱中长大,有谁愿意和性格暴躁的同龄人交往呢?
    
    有选择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资料图 图源网络)
    当一切要求都能轻易得到满足时,儿童也会逐渐养成过于强烈的依赖性,丧失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的能力。《周易·蒙》卦是古人在儿童教育上的经验之谈,其中也提到了满足儿童要求的原则。《蒙》卦的彖辞曰:“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儿童初次提出问题,家长应当有问必答,然而,如果儿童不经过独立思考,对同一个问题反复发问,家长则不应直接告知答案。如果直接被告知问题的答案,孩子们不仅会丧失求知的欲望,更会将家长的解答看作理所当然,继而丧失感恩与尊重之心。因此,选择性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不仅能促使孩子们养成独立的性格,也能让孩子们对家长产生足够的尊重与感激,自然而然地树立起家长的威信。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资料图 图源网络)
    第二,家长应该做到奖惩分明。不论孩子大小,表现优秀就能够得到奖励,做错事情就应当接受惩罚,这是在孩子心中树立家长威信的非常有用的一个方法。平日里,家长可以与孩子约定日常行为的准则与底线,当孩子违背准则、越过底线时,家长应当及时指出,并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惩罚,不可让孩子认为自己拥有“豁免权”,因为在家庭中,孩子们的错误往往会被宽容,然而一旦进入社会,任何人都不享受“豁免权”。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可因为孩子的求情与哭闹或曾经的优秀表现而免于惩罚,要使孩子认可“犯错误就会受到惩罚”的原则,对家长在亲昵的同时产生适当的敬畏之心。同样地,当孩子表现优秀时,家长应该及时予以奖励,并鼓励孩子再接再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表现优秀时温柔亲切,犯错误时态度严厉,这样的家长怎么会不让孩子信服呢?
    
    奖罚分明(资料图 图源网络)
    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体现了奖惩分明对于树立威信的巨大作用。一次,曹操率军讨伐张绣。此时正是麦熟的季节,曹操便下令道:“全军士卒经过麦田时都要看好自己的马,不能让马破坏麦子,违令者当处斩。”因此,官兵在经过麦田时,都下马慢行,一个接着一个小心地穿过麦田,所有人都不敢践踏违令,老百姓看见了军纪严明的曹操军队都交口称赞。此时,麦地里突然飞起一只斑鸠,曹操的坐骑受惊而跑进麦地,踩倒了一片麦子。曹操立即叫来随行官员,要求惩治自己践踏麦田的罪过。官员说:“怎么可以给丞相治罪呢?”曹操说:“我自己制定的规则,连自己都不遵守,还会有谁心甘情愿地遵守呢?如果不接受惩罚,我作为一个不守信用的人,怎么有资格统领军队呢?”随即,曹操拔出腰间的佩剑就要自刎,众人连忙拦住,谋士郭嘉劝道:“您统率大军,怎么可以自裁呢?”曹操说:“既然这样,那我姑且免死,但活罪不可逃。”于是,曹操用剑割下一绺头发代替头颅,进行自我惩罚。经过这件事,曹操在军中的威信大大上升,士兵都因为他的赏罚分明而心悦诚服。
    正确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在孩子心中树立适当的威信,这是每个家长都应该努力的方向。在照顾养育孩子的同时重视孩子人格的完善与行为的规范,家长们就能避免自己的宝贝变成人见人嫌的“熊孩子”。
    本文为腾讯儒学频道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